小世界里的大人物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世界里的大人物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21: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世界里的大人物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感,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学习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是一篇难得的借写景来抒情的佳作。文章清晰叙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学习这篇文章还需要体会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情分析:
八下的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也具有一定分析、概括、赏析的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提高。《课标》里谈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基于此,教授本篇课文既要注意创设情境,还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句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构思理念:
文言文教学中要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既要“求活”又要“求实”。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基本方法,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所以理清文章的游踪,把握文章景物的特点和写法就要采用朗读法、情境创设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中理解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于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以及含蓄流露出来的“坚守”。
核心素养目标:
1.诵读课文,创设情境,理清文章的游踪及观察视角。
2.品读语言,从“小”字入手,理解文中“小”字的意蕴。
3.借助柳宗元的生平资料,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坚守。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小”字意蕴,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坚守。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新课
你相信邂逅吗?和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如同跨越时光的相见。一个是失意被贬的官员,一个是久居丛竹环绕中的小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成就了一段怎样的佳话?让我们走近小潭,去遇见柳宗元那段经历。
二、悦读—观石潭之景
【赏游踪】
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去永州邂逅那位被封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因写出了大量写景状物的游记,被推为“游记之祖”的柳宗元先生。也让我们体验一次柳先生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的乐趣。
1.跨越千年来到了荒僻的永州,为了更好地探究小石潭,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并圈画出文中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
预设: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下见小潭—潭中小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悟写法】
2. 想一想,作者游览是运用了哪些观察视角?
明确:移步换景 定点观景
三、析读—品“小”字意蕴
【潭之“小”】
1. 跟随柳先生纵观了小石潭这一秘境,我们发现石潭景物各有特点,水清、石奇、树荣、鱼活,我们常会想到用以下这些词来形容石潭的美景。
预设:灵、清、幽、异、小
2. 以上所有的词,都很好地概括了小石潭的特点,从大家的在线投票中我们知道,“小”字最得人青睐。这是为何?
预设一:因为小潭的面积小,文中有“下见小潭”;
预设二:“小”字从侧面突出石头的“奇”,体现出小潭的非凡;
预设三:为下文写鱼做了铺垫,潭小,鱼无处可去,才能数得清,才能够赏鱼;
预设四:因为不仅水潭小,连源流也很小,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品析“小”字所包含的意蕴。
【“小”之蕴】
1.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对“小”字所包含意蕴的理解。
(1) 鱼游空中与人相乐,物我两望将以忘忧;
预设:小小的鱼儿搅动了柳宗元心中原本寂寂如一潭死水的绝望
背景:永贞五年(公元 805 年)永贞革新失败,让一度处于权力顶峰的柳宗元迭遭打击。次年,唐宪宗继位改元元和(公元806年),大赦天下,然下诏明言:柳宗元等不在其列,同道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很快被逐出京城长安,携带家眷来到邵州担任刺史,然而不久又再次遭到贬斥,被贬至地处蛮荒的永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司马。
在荒僻的永州,身挂闲职、实为朝廷囚犯的柳宗元连居处没有,只得寄住在当地的一座寺庙——龙兴寺,一待就是十年。其中的五年间,四遭火灾,几葬身火海。到永州不到半年,母亲卢氏即病故于龙兴寺。亲朋故旧,断绝来往者有之,恣意诋毁者有之,自述“行则膝颤,坐则髀痹”。
预设:鱼的快乐,不就是柳宗元内心快乐的投射吗?
试着读出这种将以忘忧的欢乐,尤其要把握四字短语,读出来一种轻快、灵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溪流曲折难寻源头,前途坎坷不知归路;
预设:从水潭小小的源流中看到了自己命运的坎坷多舛,感受到政局动荡下自己的渺小。
柳宗元从水潭小小的源流、如犬牙参差的溪岸中看到了自己命运的坎坷多舛,这种忧愁与沉重让因赏鱼而生出的些许欢乐重又归于寂静。此时的柳宗元心中肯定也是苦闷茫然。
试着改标点、加叹词,读出这种沉重、叹息。
潭西南而望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唉……
(3)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记之而去孤独坚守。
预设:从水潭凄清的氛围中找到了自己和水潭一样小小的坚守。
柳宗元也颇有才华,但是身处动荡的政局之中不能自已,最终只能流连于山水之间。两者的命运也是如此的相似。小石潭无人访求,依然独自美丽,因为这是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柳宗元,即使“寂寥无人”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的愁苦,也不轻易屈服于现实。
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即使在政治事业、个人人生遭受沉重打击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写给周君策的信中就明确宣称,“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这种执着即使是同行之人不能理解,让他觉得寂寥无人也不会改变。
试着把握语调语速、重读停连,配乐读出前半部分的凄凉愁苦与后半部分的坚定执着。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悟读—明坚守之心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在写景中也寄寓了作者的深意。在赏景的点滴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身处逆境而不放弃梦想,坚定执着的人。在这篇短短的写景游记里倾注了作者的绵绵深情,在这些小小的细节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形象。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常常经历挫折,我想今后我们可以再回到许多年前的这天,跟着柳子厚感受小石潭的美,从自然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从柳宗元的身上汲取前行的勇气,做个生活中不屈不挠的勇者、强者。
五、作业布置
必做: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手法来写一段自己游览景物时的所见所感,不少于200字。
选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它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