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经》两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28 10: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诗经》两首
寄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课前) 姓名: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
疏通文意,再现情景。(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难点)
【课前热身】:(课前)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蒹葭( ) 溯洄( )
荇( ) 芼(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自主学习】(26分钟)
疏通文意,疑难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左右芼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
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
4、试背诵全文。(完成小组探究问题之后。)
【合作探究】(20分钟)
讨论个人疏通时的疑难句子。
2、诗中的两个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寄语: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学习目标】(课前) 姓名:
1、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
2、体会感悟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重点)
【自主学习】(24分钟)
君子是怎样“寤寐求之”的?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时候的主人公情态如何?心里怎样?
你能想像出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具体情景吗?
主人公隔水相望“在水一方”的伊人时的神态、动作如何?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意味着什么?
【合作探究】(30分钟)
不同的故事,一样的缠绵。诗中两个“痴情人”,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这两首诗是怎样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巨波微澜、心中爱恋的缠绵悱恻的?
这两首诗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差别?
【学后反思】
24 《诗经》两首
寄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课前) 姓名: 教师用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
疏通文意,再现情景。(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难点)
【课前热身】:(课前)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蒹葭( ) 溯洄( )
荇( ) 芼(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自主学习】(26分钟)
疏通文意,疑难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左右芼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
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
4、试背诵全文。(完成小组探究问题之后。)
【合作探究】(20分钟)
讨论个人疏通时的疑难句子。
2、诗中的两个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寄语: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学习目标】(课前) 姓名:
1、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难点)
2、体会感悟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重点)
(重点)
【自主学习】(8分钟)
1、君子是怎样“寤寐求之”的?
2、“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时候的主人公情态如何?心里怎样?
3、你能想像出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具体情景吗?
4、主人公隔水相望“在水一方”的伊人时的神态、动作如何?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5、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意味着什么?
【合作探究】(12分钟)
1、不同的故事,一样的缠绵。诗中两个“痴情人”,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2、这两首诗是怎样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巨波微澜、心中爱恋的缠绵悱恻的?
3、这两首诗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差别?
相同点:
①都用了“兴”的手法。《关雎》开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挚鸟的求偶为比,挚鸟的求偶为兴《蒹葭》开头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景与情结合,情调凄婉动人。
②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两首诗韵律的悠扬与和谐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一唱三叹的韵味,一唱三叹使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浓厚。
③都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字:《关雎》中的“窈窕”“参差”“辗转”,《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等,极具感染力和音乐美。
不同点:
《关雎》重在“叙事”,故事线索明确;画面形象可见,内容明朗清晰。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只选一个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的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总之,《关雎》率真、热烈,《蒹葭》朦胧、凄婉。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