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
样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同时分层练习有利于减负增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100×21=2100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2310+84=2394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以及计算方法之间的类比,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样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说课标
说教材
已学知识
二上
认识乘法、表内乘法
三上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
三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节课知识
四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
后续知识
四下
小数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积,并能
熟练地进行估算。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
样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
法的算理和算法。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卫星运行时间
教法、学法
1
教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尝试解决本课中新出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再经过小组交流讨论、集体交流、教师总结讲解,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学的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
学法:本课内容作为学生在现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的生长点,不应使用灌输的方法,而应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情境中获得认知冲突,激励学生自觉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旧知类比得到新知。因而在学法上,我更注重学生个人独立发现、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教学流程
1
卫星运行时间
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练习巩固
全课小结
教学流程
1
一、复习旧知(约5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1、口算
23×4= 22×3= 14×4= 28×4= 12×8=
20×70= 25×40= 44×3= 12×80= 100×4
2、竖式计算
(1)123×5= (2)14×15=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使得学生将已学的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后续算法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教学流程
1
二、情境引入(约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教学流程
1
二、情境引入(约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
绕地球飞行21圈需要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培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114×21
教学流程
1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1、估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约3分钟)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预设1:我把21看成20,把114看成110,110×20=2200(分)
预设3:我把21看成20,把114看成115,115×20=2300(分)
追问:2200比实际的时间多还是少呢?让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预设2:我把21看成20,114不变,114×20=2280(分)
追问:你为什么这么估?通过学生的解释让大家理解估计的时候21减少1,114增加1,这样估出的结果和准确值更加的接近。
教学流程
1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114×21到底等于多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方法能够解决它。
要求:
1、请在纸上写一写,能写出几种就写几种;
2、写完以后想一想:各种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可以和
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教学流程
1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方法一: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方法二:
114×21
=114×7×3
=798×3
=2394
方法三:
110×21=2310
4×21=84
2310+84=2394
方法四:
100×21=2100
14×21=294
2100+294=2394
方法五: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设计意图: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积,并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教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尝试解决本课中新出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样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1 1 4
2100+294=2394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使得学生将已学的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后续算法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2 2 8 ……20个114
同时分层练习有利于减负增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10×21=2310
23×4= 22×3= 14×4= 28×4= 12×8=
同时分层练习有利于减负增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123×5= (2)14×15=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23×4= 22×3= 14×4= 28×4= 12×8=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生1:学习时,可以把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很容易的解决问题。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3、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
3、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使得学生将已学的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后续算法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流程
1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方法六:
1 1 4
× 2 1
1 1 4 ……1个114
2 2 8 ……20个114
2 3 9 4
方法一: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方法五: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以及计算方法之间的类比,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1
四、练习巩固(约8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1.森林医生
2.估算
3.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
是对算理的又一次巩固认识。
同时分层练习有利于减负增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在练习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
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积,并能
2 3 9 4
二、情境引入(约3分钟)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四、练习巩固(约8分钟)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3、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同时分层练习有利于减负增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123×5= (2)14×15=
预设1:我把21看成20,把114看成110,110×20=2200(分)
追问:你为什么这么估?通过学生的解释让大家理解估计的时候21减少1,114增加1,这样估出的结果和准确值更加的接近。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1、估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约3分钟)
1、请在纸上写一写,能写出几种就写几种;
114×20=2280
四、练习巩固(约8分钟)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1)123×5= (2)14×15=
二、情境引入(约3分钟)
1、估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约3分钟)
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追问:你为什么这么估?通过学生的解释让大家理解估计的时候21减少1,114增加1,这样估出的结果和准确值更加的接近。
生1:学习时,可以把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很容易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以及计算方法之间的类比,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
设计意图: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2、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
23×4= 22×3= 14×4= 28×4= 12×8=
三、探索新知(约23分钟)
预设3:我把21看成20,把114看成115,115×20=2300(分)
同时分层练习有利于减负增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14×20=2280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1、估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约3分钟)
(1)123×5= (2)14×15=
教学流程
1
五、全课小结(3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的引导学生反思,梳理所学知识。
生1:学习时,可以把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很容易的解决问题。
生2:我不但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还知道了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乘法意义。
生3:我知道了有一些算法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它的道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