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06: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有文名,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亦善文。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淮 河
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1127年,赵构从北京大名府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1128年,赵构一路南行,过淮河渡长江。
南渡后:表现思国、思乡
怀旧悼亡--沉郁凄凉。
南渡前(43岁):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思夫--清丽婉转。
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清新自然
李清照将这一画面用小令鲜活地再现,短短几句,有画面,有问答,一波三折,俨然一副少女生活的小短片。尤其是绿肥红瘦的比喻,更是神来之笔。语言清新,这首诗瞬间被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士大夫纷纷传唱。
其中当朝三品大员赵挺之的三公子,太学生赵明诚立志与她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出【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戏码。
二、相敬如宾的婚后生活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婚后不久,公公赵挺之被政敌陷害,罢官回老家,不久便去世,赵明诚也被贬官,遣返回原籍山东。李清照和赵明诚一起搬回了山东闲居。在山东青州的十年,夫妻俩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还能一起继续金石收藏的爱好,这是他们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他们将书房起名【归来堂】,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这名字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房间虽然仅能容纳膝盖,内心却非常满足。他们也确实过着精神生活比物质还富足的生活。
赌书泼茶
三、孤苦无依的南渡生活
1129年7月,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此后李清照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48岁时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50岁后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李清照《金石录后传》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列女传《齐杞梁妻》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夏五月,赵明诚「被旨知湖州」,被任命为浙江「湖州知州」。六月十三日,独自前往朝廷赴召。赵明诚此时看上去神采奕奕,风流潇洒,没想到这一次分别竟是两人最后一次分别。下一次分别便是天人永隔之时。
赵明诚在去朝见圣上的路上,不小心得了疟疾,七月末写信报病,李清照连夜赶过去,等到到达时,赵明诚因服药不当,又得了痢疾。其时已病在膏肓矣。
八月十八日,取笔作诗,绝笔而终。生与死之间的距离,不过才两月而已。清照「悲泣仓皇」,作挽联一副: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朗读本首词,找出词中的词眼?
诗人怎样写“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这般的寻觅不但没找回失去的东西,反而只能感到四周的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写的是环境的“冷清”,更是处境心境的“清冷”。所以此时的词人只剩下这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了。
遗失的文物
相敬如宾的爱情
流亡前平静安宁的生活
动作
环境
感受
修辞手法:叠词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文革标语: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叠词(叠字),反反复复之用意
音韵上: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
内容上:增强形象性,
情意上:细腻淋漓,突出强化。
主要分析《声声慢》中这四个意象?
淡酒

黄花
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什么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种主观感受。
诗人为什么要喝酒?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由于环境不佳,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心情很坏。
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念奴娇》
1、北雁南飞,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2、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自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虽然充满离愁,但是含有相逢的希望
同样是写愁,但是愁得对象却随着其个人的遭遇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醉花阴》是在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下表现对丈夫的愁思。
《醉花阴》则是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对着满地残菊,更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 《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扩展延伸
如果北宋没有灭亡,你认为李清照还能写出《声声慢》这种哀戚的词吗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