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08:2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并能正确背诵课文。
2. 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 感受语言的巧妙,体会杨氏子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的巧妙,体会杨氏子的机智。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感知以事写人
1.在以往的学习的古文中我们已经结识了很多小孩子,看看下面这些语句,你能联想到哪个小孩子,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了解了古代儿童的智慧,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孩,出示课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3.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能这样介绍你自己吗?
二、整体感知感受古文韵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出重音,读出停顿,只有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根据课前预习单的反馈,交流诗句断句
(1)孔/君平诣其父 VS孔君平/诣/其父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VS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体会古文朗读的停顿也是根据意思而定的。
三、回顾学法,初步了解文意
1.读懂文言文的省略师:这篇古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的故事?生:两个人,“孔君平”和“杨氏子”。(师生合作朗读,其中学生读“为设果,果有杨梅”)师:为什么这句是写杨氏子的?也就是说,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是吗?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PPT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孔指杨梅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师:这是文言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读懂省略之处,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2.根据以往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大家在预习单中总结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借助这些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
3.生说大意
四、深入品读,感受“甚聪惠”
1.师:同学们,刚才他讲的这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一百多字,可是古人只用了 55 个字就写清楚了。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语言非常简洁。老师把故事都城了一句话,猜猜是哪句?为什么?如果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生:“聪惠”。
2.从哪里看出杨氏子很聪慧呢?请大家拿出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小组合作交流(生默读,圈画)
3.补充课外小故事,借助注释自由读,指生读原文,说说大意师:对比之下,杨氏子不仅应答得体,还不失礼仪,短短几个字的应答中体现其过人的智慧,这才叫风趣幽默五、写作表达,感受古文精致师:请你试着想象一下孔君平当时的神态、语言,试着写下来,就写在课文的结尾。(学生想象写话,并交流)师:既然孔君平有如此多的想法,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想法写进去,而是到这里戛然而止呢?小结:文言文就是这样精致,言简义丰。
六、尝试背诵,感受古风古韵
PPT出示去掉句读,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七、总结学法激发阅读兴趣
1.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读懂文言文的方法,读懂课文,重点品读了两句简短却耐人寻味的对话,对杨氏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了解《世说新语·言语》,推荐大家去读读《孔融认亲》《王戎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