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月考专区
高二上学期
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1 23:13:59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第一卷 (45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总共45分)
1.D 2.D 3.B 4.A 5.B 6.D 7.C 8.A 9.A 10.A 11.D 12.C 13.A 14.C 15.D
第二卷 (55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包括4小题,总共55分)
16.(14分)
(1)A(2分)
(2)秒表(或答计时器) (1分)
(3)大于(1分),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的锌粉的表面积大于锌粒的表面积(2分)
(4) 2 (2分)温度(2分)
(5)0.0005 mol L 1 s 1(2分)
(6)C(2分)
17.(14分)
(1)CH4(g)+CO2(g)=2CO(g)+2H2(g) ΔH=+247.3 kJ·mol-1 (2分)
(2)60% (2分) , 3.24×1010 (2分)
(3)小于 (2分),相同温度下,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2分)
(4) ①BD (2分) ② < (2分)
18.(14分)
(1)B (2分)
(2)ΔH1+ΔH2-ΔH3(2分)
(3)(c-a-b)(2分)
(4)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2mol氮气反应不完全,因此放热量小于92kJ(2分);
946(2分)
②N4(g)===2N2(g) ΔH=-734 kJ·mol-1(2分);N2 (2分)
19.(13分)
(1)① > (2分),高温(2分)
② 10 (2分)
③ ACD (3分,答对1项得1分,含有错误选项0分)
④ 2(2分)
(2)AC (2分,答对1项得1分,含有错误选项0分)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卷 (45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包括15小题,每题3分,总共45分)
1.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命名“薪火”,表达了亚运精神薪火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之意;“薪火”采用丙烷为燃料,火焰呈橙色。主火炬塔“钱江潮涌”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被称为“零碳甲醇”,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烷和甲醇都可来自石油的干馏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光能
C.丙烷燃烧的热效应就是其燃烧热 D.甲醇完全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ΔH > 0 B.ΔH = E1 - E2
C.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D.过程b可为有催化剂条件的反应
3.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简单应用“断键”与“成键”时能量变化来估算的是
A.C2H5OH → CH2=CH2 + H2O B.HCOOH + CH3OH → HCOOCH3 + H2O
C.N2 + 3H22NH3 D.CH3OH + O2 → CH3CHO + H2O
4.盖斯定律是化学热力学发展的基础,下列不能应用盖斯定律解决的问题是
A.比较Al与Fe燃烧热的大小
B.比较CH3OH与 CH4燃烧热大小
C.比较S(s)与S(g)在空气中燃烧的热效应大小
D.比较氢氧化钠分别与盐酸和氢氟酸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大小
5.对于反应A(g)+3B(g) === 2C(g)+2D(g),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υ(A)=0.8 mol·L-1·s-1 B. υ(B)=2.5 mol·L-1·s-1
C.υ(C)=1.2mol·L-1·s-1 D. υ(D)=1.8 mol·L-1·min-1
6.101kPa时,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可表示燃烧热的是
A.C(g) + O2(g) === CO(g) ΔH=-110.5 kJ·mol-1
B.H2(g) + O2(g) === H2O(g) ΔH=-241.8 kJ·mol-1
C.NH3(g) + O2(g) === NO(g) + H2O(g) ΔH=-226 kJ·mol-1
D.C8H18(l) + O2(g) === 8CO2(g) + 9H2O(l) ΔH=-5518 kJ·mol-1
7.以N2O5为新型硝化剂的硝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无副反应发生、过程无污染等优点。N2O5可通过N2O4臭氧化法制备。
已知:①N2O4(g)2NO2(g) ΔH1
②2O3(g) === 3O2(g) ΔH2
③2N2O5(s) === 4NO2(g)+O2(g) ΔH3
则N2O4(g)+O3(g)N2O5(s)+O2(g)的ΔH为
A. ΔH1 + ΔH2 - ΔH3 B. 2ΔH1-ΔH2 +ΔH3
C.ΔH1 + ΔH2- ΔH3 D. 2ΔH1 + ΔH2 + ΔH3
8.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是常用的“人工固碳”方法,其反应进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物质均为气态),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CO2(g)+3H2(g)===CH3OH(g)+H2O(g) ΔH=-49kJ·mol-1
B.CO2(g)+H2(g)===CO(g)+H2O(g) ΔH=-41kJ·mol-1
C.CO(g)+2H2(g)===CH3OH(g)+H2O(g) ΔH=-90kJ·mol-1
D.CO(g)+2H2(g)+H2O===CH3OH(g)+H2O(g)为决速反应
9.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同
D.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温度计
10.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扩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2υ正(NH3) = 3υ逆(H2O)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1.已知[Cu(H2O)4]2+呈蓝色,[CuCl4]2-呈黄色。将CuCl2溶于少量水中,获得黄绿色溶液,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4Cl-[CuCl4]2-+4H2O ΔH,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稍加热,然后在冷水中冷却 溶液由黄绿色变为蓝绿色
② 加少量水稀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可推知 ΔH < 0
B.实验②是由于c(H2O)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C.若向上述黄绿色溶液中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D.若向上述黄绿色溶液中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12.一定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模拟汽车发动机中NO的产生,反应为N2(g)+O2(g)2NO(g)。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只改变了起始某一反应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T下,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 = %
B.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 > 0
13. 下图表示常压下1 mol某反应(反应完全)的反应物[曲线Ⅰ,2 mol M(g)]和生成物[曲线Ⅱ,1 mol X(g)、3 mol Y(g)]的能量随温度(T )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ΔH2 > ΔH1 > 0
B.若加入催化剂,则随温度升高,ΔH不变
C.该反应的ΔH > 0、ΔS < 0,任何温度下都为自发反应
D.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M(g) X(g) + Y(g) ΔH2
14.常温下NO2与N2O4 共存、转化:2NO2(g)N2O4(g) ΔH<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表示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c
B.平衡常数:K(a)>K(c)
C.e点到f点的过程中从环境吸收热量
D.d点到e点的变化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15.提升碳利用能力,将CO2与共反应物转化成目标产物,是践行能源领域“双碳”战略路径之一。某科研小组利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研究C(s)+CO2(g)2CO(g),若碳足量,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550℃时,达平衡后,若向体系中再充入惰性气体,υ正、υ逆均减小
B.650℃时,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 p总
C.T℃时,达平衡后,若向体系中再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不移动
D.925℃时,CO2的平衡转化率 α = 96.0%
第二卷 (55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包括4小题,总共55分)
16.(14分)
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如下:
实验Ⅰ:测定相同体积的1mol L 1 的硫酸分别与足量锌粒和锌粉反应的速率。
(1)测定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排除Zn和H2SO4反应过程中放热带来的影响,虚框内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A”或“B”)。
(2)为完成本实验,除图示仪器和用品外,还必需的仪器是_________。
(3)根据此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硫酸与锌粉的反应速率_____硫酸与锌粒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Ⅱ: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表:
序号 温度/K 0.02 mol L 1 KMnO4 0.1 mol L 1 H2C2O4 H2O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
V/mL V/mL V/mL
① 293 2 5 3 t1
② 293 V1 3 5 8
③ 313 2 3 V2 t2
(4)V1 =_________;通过实验①、③可探究_________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利用实验②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_____。
(6)文献记载一定条件下,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发生反应,Mn(Ⅱ)起催化作用,过程中不同价态含Mn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Mn(Ⅲ)不能氧化H2C2O4
B. 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 该条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
17.(14分)
工业上利用CH4与CO2高温重整制备CO和H2,反应为CH4+CO22CO+2H2。
(1)已知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3.0 kJ·mol-1
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则CH4与CO2高温重整制备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某温度下将1 mol CH4和1 mol CO2 充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总压强p/105Pa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容器中的CH4与CO2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此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该反应用压强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当n (CH4)︰n (CO2)=1︰1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a______1.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4)CO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反应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
ΔH=-746.8 kJ·mol-1。化学反应速率υ正=k正·c2(NO) ·c2(CO) ,υ逆=k逆·c(N2) ·c2(CO2)
(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保持容器的温度和体积恒定,能够判断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2υ正(NO)= υ逆(N2) B.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C.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和CO2浓度保持恒定不变
②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_k逆增大的倍数(填“>”、“<”或者“=”)。
18.(14分)
化学反应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反应热的研究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即热饭盒”为生活带来便利,它可利用____(填序号)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加热食物。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 C.纯碱和水 D.食盐和白醋
(2)1-甲基萘(1-MN)可制备四氢萘类物质(MTLs,包括1-MTL和5-MTL)。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1-MD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图。
已知一定条件下反应R1、R2、R3的焓变分别为ΔH1、ΔH2、ΔH3,则反应R4的焓变为______(用含ΔH1、ΔH2、ΔH3的代数式表示)。
(3)研究和深度开发CO2的综合利用,实现碳循环是解决温室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CO2可实现以下转化:
①2CO2(g)+2H2O(l)C2H4(g)+3O2(g) ΔH=a kJ·mol-1
②C2H4(g)+H2O(l)C2H5OH(l) ΔH=b kJ·mol-1
2CO2(g)+3H2O(l)C2H5OH(l)+3O2(g)正反应的活化能为c kJ·mol-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 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4)已知,在25℃和101kPa下,部分化学键的键能(kJ·mol-1)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H-H H-N N≡N O=O C-H C=O H-O N-N
键能 436 391 x 498 413 745 462 193
①在25℃和101kPa下,工业合成氨每生成1mol NH3(g)放出46kJ热量,在该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加入2mol N2(g)、6mol H2(g)及合适的催化剂,充分反应后测得其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原因可能是_____,表中的x=_____。
②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气态分子N4()。在25℃和101kPa下N4(g)转化为N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此可知,N4(g)与N2(g)中更稳定的是_____(填化学式)。
19.(13分)
利用向制取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C3H8O3)中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可实现重整制氢。经一系列反应可获得H2、CO、CO2、CH4等组成气体,通过调整反应的组成和条件可提高H2产率。请回答:
(1)制氢的几个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1:C3H8O3(g)===3CO(g)+4H2(g) ΔH1=+340 kJ·mol-1
反应2: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
反应3:CH4(g)+2H2O(g)===CO2(g)+4H2(g) ΔH3=+165 kJ·mol-1
反应4:CO(g)+3H2(g)===CH4(g)+H2O(g) ΔH4=-206 kJ·mol-1
①反应1的反应的ΔS_____0(填“>”、“=”、“<”),_____(填“高温”或“低温”)自发。
②温度控制不当,气相产物之间会发生积碳副反应从而影响氢气产率,反应如下:
CO(g)+H2(g)C(s)+H2O(g) Kp1,
CO2(g)+2H2(g)C(s)+2H2O(g) Kp2;
若仅考虑积碳副反应,一定温度下,测得在1.0 MPa恒压反应体系中组分的分压(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达到平衡时,p(H2O)=p(CO2)=p(CO)=0.3 MPa,则平衡常数Kp1=_______。
③生产过程中,为减小积碳对氢气产率及催化剂的影响,下列措施合适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减小压强 B.通入过量的氧气
C.通入适量的水蒸气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④上述各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受温度的影响如图,
900K后,H2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主要受反应_______(填“1”、“2”、“3”、“4”)影响。
(2)反应2的一种催化机理是生成中间体甲酸,此时甲酸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机理如图:
下面关于脱氢的反应历程表示正确的是______(*表示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态)(填序号)。
HCOOH*=== HCOO* + H*
HCOO*=== CO + H2O*
H*+H*===H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