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3 07: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筑城池。……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哀哉!”此文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A.1633年 B.1927年 C.1931年 D.1937年
2.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 )
A.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胜利的中流砥柱
C.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D.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泽东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基本上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方针”。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1937年8月,国民党在《战争指导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在持久战中消耗敌人。由此可知
A.国民党也提出了持久战的方针 B.国共两党都坚持了持久战方针
C.国民党在抗战初期实行持久战 D.共产党始终进行持久战游击战
4.如图是抗日战争后期的一幅宣传画《反攻必须八路军》。该宣传画的寓意是
A.八路军开始了全国性的战略反攻
B.日本法西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C.国民党无法改变正面战场的败局
D.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5.标语口号作为宣传思想、引导行为的工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下图为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提出的标语口号。该口号的提出意在
A.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全民族抗战大局
B.回击国民党内汪伪集团的投降活动
C.表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D.调整军事斗争策略以适应形势变化
6.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 B.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
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 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
7.“日本空军并在上海、杭州、宁波以及其他苏、浙沿海口岸……迨至昨(十三)日以来……将使中国于危急存亡之际……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直接促使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蒋介石曾说过:“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其说话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二二六事变
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中,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在“三三制"政权下,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据此可知,“三三制”政权(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C.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执政 D.推动了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10.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猪啊,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反映出共同的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B.“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11.漫画反映的是1938年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 )
A.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B.使中国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C.以太原失守而告终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12.表:1938—1941年日本兵力分布情况
时间 日本总兵力 分派地区
朝鲜 中国东北 中国本部 日本本土 东南亚
1938年 34个师团 1 8 24 1 —
1941年 51个师团 2 13 22 4 10
据表可知( )
A.日本法西斯已全面占领中国 B.日本侵略重点转移至东南亚
C.抗战胜利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13.如表为1938—1941年重庆民营工业设厂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投资力度加大 B.官僚资本日益萎缩
C.民族工业不断发展 D.完整工业体系建立
1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15.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指出:“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该“战斗”指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6.1942年10月美国方面通知中国,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最终1943年中国收回此项权益,该权益的收回
A.主要源于中国人民长期反帝斗争的影响 B.彰显了中国已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实力
C.反映了中国在二战中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D.基于中国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事实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和中国西部的工业不是政府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是沿海沿江地区工业向西部的拓展和转移,而是沿海沿江工业较发达地区来必避免占领而发生的带有明显避难、位移和抗敌性,是靠“战争之手"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这种特殊性虽然可以一时刺激西部地区的近代工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可能正常、稳定和有步球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抗战时期西部工业发展虽有虽有战争强化的假本繁荣,但也推动社会进步,为日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创设一些条件和留下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摘自《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还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诸葛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井销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历史作用。
18.据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
(1)罗斯福的话表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1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谈谈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卢沟桥”“日军假演习挑衅”等信息可得出是1937的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排除AB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图片信息,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奋战的结果,关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正确;材料强调统一战线,没有单独强调正面战场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没有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排除B项;图片没有提到世界援助,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党在《战争指导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在持久战中消耗敌人”可知,国民党也提出了持久战的方针,选项A正确;根据毛泽东对持久战战略方针的解释可知,持久战指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结合,而国民党政府主要以会战为主,属于阵地战,因此国民党并未实行持久战,选项B、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
4.D
【详解】由材料“抗日战争后期”“反攻必须八路军”和图中信息“正面战场”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项正确;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进行的反攻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排除A项;日本失败的命运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败局与宣传画的主旨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后来又推出了许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政策,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军事摩擦。为了打击和教训国民党顽固派,更好地坚持团结,坚持抗战,毛泽东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口号,目的是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全民族抗扫大局,A正确;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口号主要针对蒋介石集团,排除B、C;这一口号中并未提及军事斗争策略,排除D。
6.A
【详解】由材料中的数据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争开支远远要大于收入,且通货膨胀程度严重,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民来承担后果,这说明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故选A;材料没有就盟国援助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国民政府的收入是有所增加的,这说明后方经济发展并未陷入全面停滞的状态,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战争局势的变化,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7.D
【详解】根据“日本空军并在上海、杭州、宁波以及其他苏、浙沿海口岸……迨至昨(十三)日以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促使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原因是 八一三事变 ,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没有发表该声明,排除AB;七七事变 是发表该声明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直接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卢沟桥”“受人强占”,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卢沟桥、北平面受强敌威胁,故C项正确;A项,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东三省沦陷,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一三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此时卢沟桥、北平已沦陷,排除;D项,“二二六事变”是日本法西斯1936年发动的政变,与题干无关,排除。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抗战时期,中国在边区实行“三三制”,除了中共党员以外,还吸纳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人士。与此同时,经济上通过减租减息政策和工商政策,照顾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三三制”政权有利于调动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A项正确。据材料“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排除B项;据材料和所学,此时“三三制”政权的作用在于联合各阶级抗日,非实现联合执政,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于1949年初步建立,1954年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材料中“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分析选项内容可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反映的是长征时期的时代主题,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A
【详解】漫画显示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在徐州城遭到猛烈反攻,胳膊断掉,狼狈逃窜。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A项正确;1938年底,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太原会战以太原失守告终,时间是1937年9月—11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37年8-11月的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1941年(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据本题材料表格“1938—1941年日本兵力分布情况”,可知,1938年中国东北地区有日军的8个师团,中国本部有24个师团,发展到1941年,中国东北地区有日军的13个师团,中国本部有22个师团,表格信息表明,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1938—1941年日本法西斯并未全面占领中国,排除A项;1938—1941年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重点依旧在中国,不在东南亚,排除B项;材料信息显示的是抗战期间的史实,并未涉及抗战胜利后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1938—1941年重庆民营工业设厂指数逐年激增,说明这段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得到不断发展,C项正确;仅从民营工业厂家的增多,不能说明“政府”投资力度加大,A项错误;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得到了发展,并未“日益萎缩”,B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没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D项错误。
14.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企图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由此可知,表格内容记录的是百团大战,C项正确;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由国民政府组织,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由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由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及所学知识可知,史沫特莱描述的应是1940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1937年发生在山西平型关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1938年发生在鲁南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枣宜会战是1940年发生在湖北枣阳和宜昌地区的战斗,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收回治外法权的行为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的肯定,说明的是中国为二战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C正确;A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排除;此时联合国尚未成立,D排除。故选C。
17.(1)原因:①在大后方(内地)重建国防工业基础,以支持抗日战争;②在大后方(内地)迅速建设新工业基础,以支持战时中国经济。
(2)作用:①促进了大后方(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为大后方(西部地区)迅速建立起工业基础准备条件和奠定基础;③有利于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④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详解】(1)原因:根据“是沿海沿江工业较发达地区来必避免占领而发生的带有明显避难、位移和抗敌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在大后方(内地)重建国防工业基础,以支持抗日战争;在大后方(内地)迅速建设新工业基础,以支持战时中国经济。
(2)作用:根据“可以一时刺激西部地区的近代工业的发展”得出促进了大后方(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根据“为日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创设一些条件和留下一定的基础”得出为大后方(西部地区)迅速建立起工业基础准备条件和奠定基础;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的工厂内迁有利于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18.(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盟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详解】(1)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知,罗斯福的话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盟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2)本问可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
19.(1)五四运动。理解: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新的群众基础:工人和农民.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详解】(1)根据材料“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可分析出五四运动。
理解:新的领导阶级: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可分析出无产阶级;新的领导核心: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可分析出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纲领: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新的群众基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工人和农民.
(2)根据材料“井冈山”可分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结合抗日战争可分析出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20.(“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
【详解】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述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出修改建议,观点要言简意赅;第二,提出修改建议(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抗日战争)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观点提出的背景、观点所起的作用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评分标准:
第一等: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12~9分)
第二等: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5~8分)
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0~4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