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文档属性

名称 1新闻两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28 13: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一、标题: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二、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1句话(有时是1、2句)或第1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引出主标题。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引标题:主标题: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披露,国家发改委已呈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界限,全部实行全国统一招标。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电头: 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待稿子的来源,发稿的时间、地点及发稿记者的文字。稿子来源 发稿地点、
时间发稿记者新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新闻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具体
  反应:迅速及时
  语言:简洁准确
  新闻的四个特点:真实新鲜 简明精深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的、最为核心的规律。
刘翔跨越历史捧金 邢慧娜奇迹冲刺夺冠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今天凌晨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将被永远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黄色闪电刘翔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飞过终点,为中国队捧得了田径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在随后的女子万米决赛中,年仅20岁的中国姑娘邢慧娜在最后阶段以奇迹般的冲刺夺得金牌。两枚沉甸甸的金牌也向世人宣布:今天的田径场是属于中国人的。   (标 题)(导 语) 刘翔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并平了1993年由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在西方选手长期垄断的奥运会男子田径短距离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刘翔是决赛中唯一跑进13秒以内的选手。美国名将特拉梅尔以13秒18的成绩获得亚军,上届奥运会冠军、古巴选手加西亚以13秒2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邢慧娜一直采用跟跑战术,半程过后邢慧娜与埃塞俄比亚的迪巴巴等五名选手形成领先的第一集团。进入最后一个直道后,邢慧娜突然加速,凭借超强的冲刺能力甩掉所有对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以30分24秒36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田径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孙迎杰名列第六。(主体)(背景)(结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时代背景有关资料: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渡江作战示意图一身文武双栖
将军利剑诗人笔作 者 毛泽东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建国初期的毛泽东高屋建瓴 瑰宝 荻港 溃退
歼灭 锐不可当 要塞 殷
绥靖 阻遏 禧 鄂 豫 字词注音língguīdíkuìjiāndāngsàiyīnsuí jìngèxǐèyù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新闻也要求有六要素, 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20日夜——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新闻在结构上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请你先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然后再把主体部分分为三层。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结构: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中路)
2.21日下午五时起……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西路)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东路)
“主体”的层次:20日夜21日下午5时九江-安庆23日可渡完21日下午5时南京-九江23日可渡完芜湖-安庆21日夜填表说明三路大军渡江情况答问  深入理解  不可。“百万大军”四字气势磅礴,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也表现了作者的胜利豪情。
下文的“1000余华里”亦此。大气磅礴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有人认为,删去“百万大军”四字会更简练。你的意见是————交待时间、地点、通讯社名称。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真实准确 新闻生命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这叫电头。电头交代了什么要素? 起什么作用?——概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个“导语”起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作用: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揭露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对敌我双方的议论一详一略。为什么?天才的宣传家!请你找出文中的一段议论, 并说明它起什么作用。我军英勇善战,不言而喻,所以略。
敌军详,是为了揭露敌人拒绝签定和平协议,以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正义性。同时也为了把广大官兵同少数战犯相区别,以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对敌我双方的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  不可。这是用他的“不料”烘托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汤司令也进了俘虏营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汤恩伯认为东面防线“很巩固”的话可否删去?为什么?文中有形成对比关系的两组反义词,
请指出。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对比鲜明!说明消息准确、及时。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是什么意图?  符合时间顺序;
内容上前后有衔接: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与西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 安排三路大军渡江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把握新闻结构: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时间和背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背景: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极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溃败的背景。主体:结语:预言南阳守敌的命运。由河南全省解放军而回顾一年来取得的伟大胜利A、恢复和建立了 。B、歼灭了 ,发展了 。C、纠正了 ,采取了 ,孤立了 。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新闻要求有哪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与记叙文相同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五部分?标题
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