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质量测评
生 物
2023.10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高,且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互相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血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B.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C.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2.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50%以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为病人补充碱制剂等方法,降低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B.人体内环境中参与维持pH的缓冲物质都是通过饮食摄入的
C.当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D.血浆中的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的乳酸钠,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
3.内环境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稳态及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生物学中的稳态专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清水组是对照组,缓冲液组和血浆组是实验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调节pH的能力比缓冲液高
D.用马铃薯匀浆代替血浆,得到的实验结果类似
5.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人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C.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人的外周神经系统中,也存在许多神经中枢
D.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6.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内脏病变却感到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如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这是由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的,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其神经传导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c神经元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元,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牵涉痛的产生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属于非条件反射
C.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断裂,对应体表痛就会消失
D.牵涉痛过程发生时,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膝跳反射中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
C.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可以发生反射活动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8.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反射时发现: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每次喂食前给予铃声刺激,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当铃声单独出现时狗也会分泌唾液。但是如果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食物,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没有。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铃声促使狗分泌唾液的现象是条件反射,此时铃声是条件刺激
B.铃声促使狗分泌唾液的现象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C.条件反射的消退使狗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D.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9.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有髓鞘包绕的神经纤维称为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分布不连续,两节段狭窄部位为郎飞结(如c处),郎飞结处的Na+通道密度极高,可形成动作电位。有髓鞘段(如d处)长短不一,该区域的轴突膜中几乎没有钠离子通道,不能进行动作电位的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B.d处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兴奋可在相邻郎飞结间跳跃式传导
C.在体内此处的兴奋将以电信号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D.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慢于无髓神经纤维
10.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沉默”的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B.“沉默”的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C.“沉默”的原因可能是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D.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消耗能量
11.如图是人体产生痛觉和吗啡等药物止痛机理的示意图,其中P物质是痛觉神经递质,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对抗疼痛。劳动、一定强度的运动、开怀大笑等会促进内啡肽的产生。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啡肽等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后就会失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B.神经元C释放的内啡肽能够促进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从而阻止痛觉产生
C.吗啡成瘾是由于长期使用吗啡后使体内内啡肽的分泌量增加,一旦突然停止使用会使P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
D.运动导致内啡肽分泌量增加,内啡肽与吗啡竞争受体,从而达到运动辅助戒毒的作用
12.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当膀胱内的尿液充盈时,a处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为正电位,从而产生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某成年人由于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尿失禁现象,不一定是大脑皮层受到了损伤
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将会丧失
13.对果蝇的研究发现,果蝇在接受训练后能记住并避开一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之前伴随着电击。果蝇的这种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如图1和图2。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研究表明,睡眠促进记忆的过程可能依赖于抑制主动遗忘的过程。至于多巴胺是启动记忆,还是清除记忆可能取决于环境,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下列说法错误是( )
图1 图2
(注:DAMB受体和dDA1受体均为多巴胺受体)
A.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无关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
B.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取决于覃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分子的受体种类
C.睡眠促进记忆是因为睡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D.与语言和情绪相同,记忆和遗忘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14.某科研小组为研究性激素在性别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以下两种假说:
假说Ⅰ:发育为雄性,需要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的刺激;当缺乏时,则发育为雌性。
假说Ⅱ:发育为雌性,需要卵巢产生的雌性激素的刺激;当缺乏时,则发育为雄性。
为此,他们以家兔的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在胚胎还未出现性别分化之前(性腺的分化早于性别的分化),通过手术摘除性腺,待幼兔出生,检测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性别,结果如下:对照组——XY(雄性)、XX(雌性);实验组——XY(雌性)、XX(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家兔的性别分化只与性染色体组成有关
B.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上述假设成立的是假说Ⅱ
C.若假说Ⅰ成立,摘除性腺的同时注射适量雄性激素,幼兔均分化为雄性
D.若假说Ⅱ成立,则预期实验结果为XY为雄性,XX也为雄性
15.血糖含量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胰岛素水平的物质有血糖、神经递质、胃肠激素等
B.②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分别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时,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也参与血糖含量的调节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表是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分析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游离甲状腺素(T4) >103.00 12.0~22.0 μmol/L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21.00 0~1.22 IU/L
促甲状腺激素(TSH) 0.008 0.27~4.20 μIU/m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48.00 3.10~6.80 μmol/L1
注:T3、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
A.该患者分泌的TSH偏低,是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B.TSH由垂体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定向运输到甲状腺细胞起作用
C.该患者可采取适宜补碘的方法予以治疗
D.据表格数据推测TRAb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17.如图为人体内某种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符合该模型的是( )
A.若物质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细胞B是垂体细胞
B.若物质A是抗利尿激素,则细胞B是垂体细胞
C.若物质A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细胞B后,细胞B的膜外电位一定为负电位
D.若物质A是促性腺激素,则细胞B是卵巢或睾丸细胞
18.下图是人体皮肤通过汗腺和毛细血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变化来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气温高达38℃时皮肤主要依靠蒸发进行散热
B.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
C.炎热环境中,通过躯体运动神经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
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
19.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九肽激素,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下图是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并经体液运输到靶器官起作用的
B.抗利尿激素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C.抗利尿激素可以使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进而加强对水的重吸收
D.若某人严重脱水,且血钠含量升高,则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20.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而不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所以不属于激素
B.据实验结果可知,促胰液素的分泌只受体液调节的影响
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K+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是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无机盐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K+在人体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K+对于维持__________(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若神经纤维内的K+浓度升高会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化验单中K+的浓度范围参考值是3.5~5.5mmol/L,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合理即可)。
(3)某人由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机体如何维持渗透压的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突触有多种类型,一般是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下图甲),但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电突触(下图乙),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1中Ca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形成一种__________,引发电位变化,使得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推测电突触传递兴奋的速度比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速度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的信号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请利用微电压计、微电极等合适的器材,通过实验探究电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观点一);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的一个整体(观点二),你认为__________(填“观点一”“观点二”或“观点一和观点二”)是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4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下图为布氏田鼠受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2)已知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请据图推测布氏田鼠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__激素调节,它所属的分级调节系统被称为__________,分级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二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请设计实验,证明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请补充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甲组小鼠摘除垂体,适量注射__________,测定TRH分泌量。乙组,摘除__________,适量注射__________,测定TRH分泌量。
实验结果与结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1正确;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2正确。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1和观点2都正确。
24.(9分)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器官或细胞,①~⑤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从调节方式角度分析,甲对乙的调节与对丙、丁的调节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2)①代表__________激素,它能随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特异性作用于乙细胞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3)饭后,正常人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该激素是如何调节血糖浓度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参与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
25.(12分)坚持晨跑可以增强体质、改善精神状态。晨跑过程中,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等生理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晨跑过程中,__________是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该器官代谢增强使血液中的CO2浓度增大,刺激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以保证__________。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着心脏活动,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一般属于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晨跑过程中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刺激电极、麻醉剂等。
实验思路:
①完善实验思路:
Ⅰ.麻醉并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
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_______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下图所示),然后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_______,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
Ⅳ.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则证明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③分析与讨论: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5 CDCAB 6-10 DBBBC 11-15 DCDC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BC 17 A 18 AD 19 AB 20 AB
三、非选择题:共55分,除特殊说明外,严格按照答案批
21.(9分)
(1)细胞内液(1分) 升高(1分) 神经纤维内的K+浓度升高,导致膜内外的K+浓度差增大,促进K+外流,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2分)(阅卷标准:如果第二个空“升高”,答错了,第三个空就得0分,答出膜内外的K+浓度差增大,得1分,答出促进K+外流或答K+外流增多,得1分)。
(2)①内环境中K+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2分)(阅卷标准:①K+的含量不是恒定的或者答出K+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②体现出个体间有差异的意思即可得1分)。
(3)升高(1分)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另一方面,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排出(2分)(阅卷标准:如果第一个空“升高”,答错了,第二个空就得0分,答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得1分;答出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排出,得1分)
22.(11分)
(1)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1分)(阅卷标准:答出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或者答出促进神经递质释放,都可得1分)
递质-受体复合物(1分) 内正外负(1分)
(2)快(1分) 电突触不需要进行信号的转换(1分)(阅卷标准:如果第一个空“快”,答错了,第二个空就得0分,答出不需要化学信号的转换,或者答出没有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等相关意思,即可得1分)
(3)双向(1分) 在电突触的突触前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后膜是否产生兴奋,再在突触后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前膜是否会产生兴奋(2分)(阅卷标准:如果第一个空“双向”,答错了,第二个空就得0分,答出刺激突触前膜,检测突触后膜是否兴奋,得1分;刺激突触后膜,检测突触前膜是否兴奋,得1分)
(4)观点一和观点二(1分) 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2分)(阅卷标准:如果第一个空“观点一和观点二”,答错了,第二个空得0分,答出化学突触有突触间隙,得1分,电突触无突触间隙,或者答出电突触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得1分)
23.(14分)
(1)化学成分(1分) 理化性质(1分)
(2)寒冷环境下,机体促进甲状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促进BAT细胞中UCP-1基因的表达,产生UCP-1蛋白能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从而抵御寒冷。(2分)(阅卷标准:答出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得1分,答出UCP-1蛋白能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得1分)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1分)(阅卷标准:两种激素的顺序可前后互换)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1分)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2分)(阅卷标准:答出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得1分,答出多级反馈调节,得1分)
(4)甲状腺激素(1分) 甲状腺(1分) TSH(1分)
只有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1分) 只有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1分) 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1分)(阅卷标准:如果前面实验思路中注射的激素错误,后面的实验结果,就不看了,得0分)
24.(9分)
(1)下丘脑(1分) 甲对乙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而甲对丙、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2分)(阅卷标准:答出甲对乙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得1分,答出甲对丙、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得1分)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1分) 只有乙细胞上具有①(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1分)
(3)胰岛素(1分) 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2分)。(阅卷标准:答出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得1分;答出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得1分)
(4)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1分)(阅卷标准:答出的三个中的一个必须有胰高血糖素)
25.(12分)
(1)骨骼肌(1分) 脑干(1分) O2的供应并排出体内过多的CO2(1分)(阅卷标准:要同时体现出O2和CO2)
(2)传出神经(1分) 心脏属于效应器中的一部分,效应器直接受传出神经的支配,交感神经支配心脏,所以为传出神经(1分)(阅卷标准:第一个空“传出神经”答错了,第二空得0分,答出心脏属于效应器中的一部分,交感神经支配心脏,或者答出交感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得1分)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准的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2分)
(阅卷标准:答出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准、精确、准确、正确、细致的反应,即可得2分)
(3)①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1分)(阅卷标准:答出刺激迷走神经,即可得1分)减压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1分)
②电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血压下降;电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血压基本不变;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血压基本不变;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下降(2分)
(阅卷标准:如果前面实验思路Ⅲ“减压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这个空答错了,后面的②实验结果就不看了,得0分;实验结果答出体现出电刺激减压神经时,只有刺激中枢端,血压才下降,得1分;电刺激迷走神经时,只有刺激外周端,血压才下降,得1分;相关意思科学合理即可)
③长跑过程中,运动员血压升高,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1分)(阅卷标准:答出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即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