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06: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钟华论
钟南山赶赴武汉
2020年3月10日习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钟华论
【写作背景】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神州大地上蔓延。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部署,果断决策,领导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英勇抗疫的战争。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广大的党员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团结一心,逆势而行,与“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
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现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而创作。
【作者介绍】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于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体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主要作品有《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凡水有源,方能奔涌》等。
【体裁】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思考二:小组讨论,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思考三: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
析一下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思考四:文章第(三)部分为何写1938年外国记
者在武汉拍的照片?
思考一: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
达什么意思?
思考一: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
达什么意思?
(1)本文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思考一: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
达什么意思?
(2)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思考二:小组讨论,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1.国家力量,挺过疫情——获胜总结
思考二:小组讨论,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2.制度优势,八方支援——胜利保障
4.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价值取向
3.中国精神,力量之源——灾难意义
5.理性抗疫,科学防治——疫情防控
6.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抗疫反思
7.全球抗疫,团结合作——大国担当
8.新生中国,扬帆远航——展望未来
思考三: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
析一下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①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思考三: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析一下这
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②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
③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思考四:文章第(三)部分为何写1938年外国记
者在武汉拍的照片?
这幅照片展示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众举着写有“不死”两字的旗帜。
思考四:文章第(三)部分为何写1938年外国记者在武汉
拍的照片?
作者以此说明,武汉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下文对民族精神的讴歌。
本文的语言凝练,富有文采,除引用了一些诗文名句外,还有自身锤炼的佳句,含义隽永。请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几句,并简要阐释其内涵。
品味语言
1.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品味语言
2.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4.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3.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
5.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6.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1.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品味语言
化用英国诗人雪菜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品味语言
2.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灾难比喻成镜子。灾难面前,人会充分暴露其品性,一个民族也是如此。突如其来的疫情,虽说是灾难,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沉稳干练、坚毅果敢、团结互助、乐观进取等优秀品质。
品味语言
3.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
生命奇迹之所以成为奇迹,在于绝境中求生存,夹缝中寻突破,不抛弃不放弃。很多“奇迹”并非真的是奇迹,而是人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奇迹”在峰回路转处等着而已。
品味语言
4.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比喻成文明标尺。生命是宝贵的,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才会对生命保持足够的尊重,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品味语言
5.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在灾难或困难面前,其生物本性都是趋利避害。但人与动物不同的是在面对困难或者灾难时,人会勇于奉献甚至牺牲生命,把希望和幸福留给他人,这不是因为他天生勇敢,而是他在大我精神支配下的最终选择。
品味语言
6.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支撑我们走出黑暗的,是燃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之光!面对困境,只要我们每个人信念不倒,信心不灭,则一定能走出黑夜,迎来光亮璀璨的新世界。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中心思想
同学们都亲历了新冠疫情,对自我、民族、国家、世界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感受。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