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级及册次:八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三节四川盆地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 5 个):陈果、晏鑫梅、江丽丽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 字以内) 本章是对区域的认识,区域认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盆地的地形特点,树立人地和谐观,感受四川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蜀道变通途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家乡文化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盆地的自然环境;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作业的内容主要是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第二课时的作业主要是四川盆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由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引出其生产生活特点,明白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地区的区域特色。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第 1 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预习四川盆地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着重查看分析四川盆地地形图。 熟悉教材,提高学生对地图等材料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5
发展性 作 业 作业一 小组合作查找四川盆地旅游资源资料,了解四川盆地自然条件与其交通经济等发展的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 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八年级 学 生 五分钟 0.5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巴山蜀水) 1.位置: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盆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2.范围:四川盆地西临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山脉,北有大巴山和秦岭山脉。 3.河流:流经的主要河流有嘉陵江 、岷江、乌江、长江等,河流流向特征为四周汇入,自西向东。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云雾、多夜雨,少日照,降水丰沛,利于农作物生长,部分地区可一年三熟。 5.土壤:紫色土,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矿物质,有较好透水性、通气性,是较为肥沃的土壤,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种植农作物。 二、(天府之国) 1.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主要得益于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 2.四川盆地有六处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熊猫栖息地、重庆大足石刻。 掌握四川位置、范围、河流、地形、气候、土壤等信息;了解天府之国的富庶,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原因。 (古时候,长江可说是走出四川盆地的稍微便利的唯一通道,但长江流经四川东部形成了一系列峡谷, 江底硬岩横梗,水流湍急不利航行;长江上游三峡之险;危崖千尺,河槽深陷,险滩错杂,礁石林立,水流起伏回转,航道弯曲狭窄,也是障碍重重,极有风险;南部又有乌江“天险”阻隔,两岸山势峭立,水势汹涌,多险滩,视为水上交通。盆地北部(古蜀道)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西南高山深谷间以索桥相联,西北多高原雪山,更是茫然.因此,李白留下的进蜀名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历史的真实写照) 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8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下列流经四川盆地的河流是:(C) ①嘉陵江②岷江③长江④金沙江⑤乌江⑥澜沧江 A.①②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⑥ 2.四川盆地湿热的原因不包括:(D) A.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少霜雪 B.流经的河流多,空气潮湿 C.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D.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八大菜系,四川川菜有其一,川菜的特点是:(D) A.酸辣、香鲜 B.清淡、鲜嫩 C.咸香、脆嫩 D.麻辣、味厚 巩固课中所学知识。 八年级学生 三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四川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作业 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树立家乡文化自豪感,并将地理知识相关联,将课本中的知识转换为生活中有用的知识。 八年级学生 四分钟 0.7
第 2 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二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5
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小组合作查找四川盆地旅游资源资料。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5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二(蜀道变通途) 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请从地形角度 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原因? (四周环绕山地) 2.找一找,贯通四川盆地的交通干线,完成P55活动 铁路:成渝、宝成、成昆、川黔、襄渝 公路: 雅西高速 水路: 长江水系 航空:成都双流机场、宜宾机场、泸州机场、 重庆江北机场等 深刻体会古今四川差别,了解今日四川的便利。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研讨: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新兴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的有利条件? (面积大、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众多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密集的城市群,交通体系完整;农业发达,工业雄厚,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和天然气的重要产区。) 深入了解四川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八年级学生 五分钟 0.8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二 1.四川湿热的环境,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D) A.小麦、油菜 B.水稻、甜菜 C.小麦、甜菜 D.水稻、油菜 2.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是:(B) A.泸州 B.重庆 C.涪陵 D.宜宾 3.2008 年 5 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地震的原因是:(B)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巩固课中所学知识。 八年级学生 三分钟 0.8
课后 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设计从家乡出发到某个景点的旅游攻略并在下 节课堂中分享。(包含出游顺序、交通方式以及 费用规划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学生 四分钟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