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4.1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09: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描述、归纳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2.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描述、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区域认知)
3.将世界人口分布图与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归纳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规律,初步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4.理解世界各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实施的不同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运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策略:
教法:联系生活——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应用实践。
学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家是幸福的港湾,由老师一家的家庭成员拓展开来,到班级、市区、全球的人口,由小及大,贴近学生生活,鼓励联系已有的知识,积极参与话题活动。教师适时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主题是第四章的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老师一家的家庭成员组成与后面顺应国家人口政策首尾呼应,起到点睛作用)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大关,8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80亿人手拉手围成圈,可绕赤道300多圈,我们不禁惊叹于世界人口数量之多,世界的人口增长和分布又有何特点?(用实例证明世界人口之多,化抽象为具体)
导入课题: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在情境创设环节中,由小及大,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来。六年级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强,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二、新课讲授:
(一)人口增长知快慢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76页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及正文,完成屏幕上的三个问题。(我看同学们在书上对关键词进行了圈划,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适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看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横轴代表年份,竖轴代表人口数。曲线的陡缓代表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完成自主学习:
(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
(2)人口增长特点:
①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
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
③二战以后,人口增长。教师补充: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虚线处表示对未来人口增长速度的预测,通过读图分析我们知道未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
教师过渡:18世纪以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是因为战争频发,死于战争的人数较多,生活水平低,很多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医疗条件差,一场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那为什么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呢?
学生活动设计:
同桌讨论回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婴儿死亡减少,人类寿命在延长,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教师活动设计:
通过分析1949年、2022年中国婴儿死亡率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变化柱状图说明国之强大,民之骄傲,我们为生在这样安定富强的国家而自豪。引出中国的人口在持续增长,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标准,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介绍公式及相关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三种情况,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数量在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数量在减少,等于0时表示人口数量不变。学生通过分析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格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快慢也有差别,对比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联系:印度、尼日利亚,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属于发达国家,通过对比自然增长率,发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区域认知)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所以人口增长快,而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人口增长慢。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出示世界发达国家分布图和世界人口迁移图。
学生活动设计:翻到课本77页,看地图中的图例:绿色圆柱表示人口数,紫色圆柱表示人口增长率,圈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率。这三个大洲增长率较高,英国、德国、意大利是位于欧洲,欧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仅为0.12%。大洋洲和北美,同样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思考为什么他们的人口增长率要高得多呢?移民为这些地区的人口增长做出大的贡献。
得出结论: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欧洲是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非洲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又通过活动得出结论,不生搬硬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能力的提升。人类的空间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适当认识不同区域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达成区域认知。
(二)人口分布识疏密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疏密的标准是人口密度。讲解人口密度公式举例感受人口密度变化:平常我们教室内有54人,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教室内的人口密度是变大还是变小了?让学生算济宁和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
学生交流展示:济宁市总人口数约829万,总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所以济宁市的人口密度是?约每平方千米754人,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约3人/平方千米。(区域认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动手计算,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认识到家乡及其他区域人口分布情况,并且认识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蕴藏着许多地理知识,明白“留心生活皆学问”的道理。教师过渡:济宁人口密度大,表示该区域人口稠密,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表示该区域人口稀疏。目前世界上有80多亿人口,世界的人口又是怎样分布的?我们需要借助世界人口分布图。通常我们把每8平方千米大于100人的区域称为人口稠密区。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本78页世界人口分布图,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区域认知)
1.圈出四大人口稠密区。
2.描述其所在大洲及方位。
3.把四大人口稠密区写到课本图中相应位置,和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活动设计:出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地形图,全班同学6人为小组读图分析人口稠密区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读图分析人口稠密区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口稠密区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区分布自然原因:这些地方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等。教师总结:人口分布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等),但也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人口稠密。亚洲南部、亚洲东部都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是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教师活动设计:设疑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和现在人口超过500万的世界大都市的分布有何规律?看来学习地理知识能让我们从地理的视角解释很多现象,所以学习地理真的很有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地理学科情感)
教师承转:世界80多亿的人口,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就人口稀疏。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提供的图,结合课本活动题,试着分析ABCD四地人口稀疏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学生活动设计(自主探究学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A、B均处于平原地区,为什么却人口稀少?
2.C、D均处于中低纬度,为什么人口稀少?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的方式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中找到四个人口稀疏区并用已学知识分析其稀疏的自然原因,A、B均位于平原地区,但人口稀疏,C、D均为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人口稀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辩证思维。
学生活动设计:A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是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C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D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适时引入“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绕空城”形容大漠荒凉,“赤日炎炎似火烧,暴雨倾盆天上浇”形容热带雨林湿热,这些古诗词既能贴切的形容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其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主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但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教师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三)人口问题探现状
教师过渡:不同地区人口有疏密有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也有多有少,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人都有一双创造财富的手,也有一张消费资源的口。众多的人口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也带来广阔的消费市场。人们创造着财富,也消耗着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小组探究):
阅读教师所给印度及日本的有关材料,印度人乘火车的场景,真是人山人海,它是世界人口大国,2022年人口总数达到14.17亿,目前仍然维持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而有的国家,例如日本,一方面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2022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另一方面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严重,人们形象的把这种现象比作白发浪潮。分组思考讨论人口过多、过少,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诸多问题。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学生活动设计:展示讨论成果。
(1)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会带来:住房紧张、饥饿贫困、交通堵塞、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2)人口过少,过慢增长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及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另外通过学案导航,合作交流,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学生学习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课堂教学实现了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探究与渗透”的实践活动,巩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过渡:这些国家面对人口问题深感忧虑,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例如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就实行了控制生育政策;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就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措施。
中国人口探现状(拓展提升):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中国也是世界人口大国,建国初期到70年代,我国人口由四亿快速增长到八亿。根据国情,我国采取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我的儿子也在一孩时代降生,直到近年来人口增长变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20年的0.15%,2022年人口出生率出现断崖式下跌,根据国情我国又不断调整人口政策,实行二孩、三孩政策,我的女儿在二孩时代呱呱坠地,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家庭能响应国家三孩政策!提出正确人口观: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多为患,人少为难,怎样让人口增长恰到好处,就要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就是做到让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畅谈收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人口的增长,了解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探究了人口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请分享给你的同桌。同学们来展示,看来真是收获满满。
课堂检测习题:
1.该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该图人口数量增加的时段是:A ①②和②③ B ①②和③④
C ①②和④⑤ D ②③和④⑤
2.根据所给的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从半球和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中低/中高)纬度地区。
(2)从地形条件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形类型)地区。
四、课后作业设计:
1.绘制三代内家庭树图片,了解近几十年家族人口数量及增长变化。
2.根据所给的图文资料绘制山东省近十年人口变化图(折线图或柱状图)和山东省人口分布图。
升华结语: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希望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的人们能和睦共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同心同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