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21*
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感受诗歌质朴的语言特点,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家名片:苏金伞( 1906- 1997)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suī)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是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诗集《鹁鸪鸟》《窗外》等。
多音字
逮
(逮住)
dǎi
dài
(逮捕)
如何理解课题《三黑和土地》?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待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比喻: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犹如旱天的鹅对水的渴望一样,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两个“恨不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倍显情感之深,写出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每一寸”“每一块”写出了三黑翻地时的认真和仔细,表现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深。
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黑将土地耙得极其工整,表现出他对土地的热爱。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如何理解“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
这句写出了三黑对土地的珍视,土地改革使三黑最珍视的土地失而复得,而他也沉浸在这欢喜之中。
拟人:三黑的兴奋激动之情跃然纸上。
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荞麦开花时雪白的颜色。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已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对比:将三黑小时候在地里逮蝈蝈儿被骂和现在能在地里自由自在地逮蝈蝈进行对比,凸显时代的变革、生活的变化,强调了农民拥有土地的幸福。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侧面烘托:用蝈蝈儿的欢快叫声烘托出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愉快的心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读了这首诗歌,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土地是农民的全部,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支柱,我们要对土地存有敬畏之心。
这首诗歌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像农民珍惜土地一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得到土地——兴奋喜悦
翻整土地——认真仔细
劳作休息——一充满幻想
三黑和土地
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