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3: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品味语言,明确“知音”的真正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伯牙鼓琴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琴师,他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一直没有人能听懂。终于有一天,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锺子期。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他们结为莫逆之交。后来子期病故,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zāi
善哉
快哉此风

巍巍
巍峨
wēi

xián
琴弦
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注释: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文意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俊。”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语言描写:通过对锺子期的语言描写,说明了他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他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朗读指导:读好语气词“哉、乎”,读的时候和后面的词语分开,体会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我会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注释: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文意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赞叹)道:“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洋浩荡。”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比喻:把琴声比作“太山”和“流水”,写出了琴声的高妙、动听,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感觉。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意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扯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思考探究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只有锺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的琴声,锺子期死了,意味着伯牙的琴声无人能理解了,意味着伯牙又要像以前一样寂寞和孤独了。伯牙不堪忍受这种痛苦,所以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示对知音锺子期的纪念。可见他俩友谊十分深厚。
主题概括
《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书戴嵩画牛
苏轼


曝晒
一曝十寒


已矣
足矣

jǐn
锦囊
锦缎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注释:
处士:本指有才学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管的士人。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戴嵩:唐代画家。
《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文意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文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然之:认为他说的对。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文意
思考探究
1、你认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牧童一语道破《斗牛图》中的错误,并且说得有理有据,这说明了牧童是一个平时善于观察,做事认真仔细,又敢于挑战权威的人。
思考探究
2、怎样理解“处士笑而然之中
的“笑"
处士的“笑”既是表示对牧童的看法的认同,也是对牧童的赞赏。
思考探究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
么道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实事求定,从客观事实出发。
主题概括
《书戴嵩画牛》叙述了杜处士珍藏了唐代著名画家戴嵩作的《斗牛图》,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了画中的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