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主题阅读强化练(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主题阅读强化练(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09: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主题阅读强化练(二)
新学校
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校门了,小豆豆停了下来。这是因为,小豆豆以前的学校,大门是气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上面醒目地写着学校的名字。可是,这个新学校的大门却是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
“从地里面长出来的门呀。”
小豆豆这样对妈妈说,然后,又加上一句:
“肯定会越长越高,不久就比电线杆高啦!”
的确,校门是两棵活的树。小豆豆靠近大门,马上把头歪到一边。原来挂在大门上的写着学校名字的牌子,可能是被风吹的吧,已经歪到了一边。
“巴——学——园。"
小豆豆歪着头,念着牌子上的字,然后问妈妈:
“‘巴'是什么意思?”
正在这时,小豆豆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景象。她弯下腰,把头钻进大门旁边树木枝叶的空隙里,向大门里面张望。怎么会呢 真的见到了!
“妈妈!那是真的电车吗?停在校园里面。”
的的确确,那是真正的电车,一共有六辆,但已经不再跑了,停在那里当作教室。小豆豆觉得真像做梦一样,“电车教室……”
电车的玻璃窗反射着清晨的阳光,闪闪发光。小豆豆的眼睛不由得一 亮,脸颊上也焕发出快乐的光彩。
——摘自[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1.填一填。
这篇短文摘自日本作家 的 。这篇短文的主人公名叫 ,她的新学校的名字是“ ”。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把有新鲜感的词语找出来。
(1)讲了这样一件事:
(2)有新鲜感的词语(至少写出三个):
3.新学校有哪些特点?(选两项)( )
A.学校的大门是混凝土柱子做成的,很气派。
B.校门是两棵活的树。
C.教室是真正的电车。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的同学
张扬帆是我的同学。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他的长相,让人见了一次就能记住他。
他呀,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搞笑大王。他的搞笑本领多得很,每天下课,和他一起玩,总会被他幽默搞笑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
他的幽默还曾解决了一次“战争”了。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争吵起来了,吵着吵着,还打起来了。有一位同学急了,抓起讲台上的戒尺就想打同学,其他人看见了。怕被打,都躲得远远的。这时,张扬帆从教室外进来,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到两人中间,大声叫道:“停停停,别打啦!你们两打残了没关系,可别把这小身板尺子打残了。打坏了尺子,老师指黑板怎么办?”她的话一出,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那两位同学也停下了手,一场“战争”就这样解除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幽默给大家带来快乐,用他的幽默劝慰别人。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5.照样子写词语。
滴溜溜
6.用横线画出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
7.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事?
8.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带给了你新鲜感,抄一句在横线上。
下课了
下课了,活动的时间到了,操场上立刻沸腾起来。
东墙边,同学们正在跳高,一个同学像燕子一样一下子飞过了横杆。
南墙边,同学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鸡”在“老母鸡”的保护下,躲过了“老鹰”的追捕。
西墙边,同学们正在玩“丢手帕”的游戏。丢手帕的同学动作真隐蔽,围成一圈的同学们都注意着自己的身后有没有被丢下手帕。
北墙边,几个同学正在爬竿。看,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同学动作像小猴子一样灵活。他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好像一点儿也不费力。
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绳子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叫人眼花缭乱。跳绳的同学排成一队,一个接一个地跳,动作真敏捷。
操场上可真热闹啊!
9.“沸腾”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②形容情绪高涨;③形容喧嚣嘈杂。文中加点的“沸腾”应选第 种解释,该词写出了操场上 的场面。
10.下课了,同学们都玩起了哪些游戏?请把下图补充完整。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一个同学比作了 ,这种有新鲜感的说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同学跳高动作的 。
12.用“﹏﹏﹏”画出文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一句话,并说说你的理解。
老银杏树
①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棵老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②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已长到三层楼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面前,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耸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③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呀眨地,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会儿就会滴下油来。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摇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了一支饱蘸(zhàn)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天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秋风吹得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溶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的生长提供了养料。
④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被发现,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⑤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
13.给短文最后一段加上标点。
1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 ) 矮小——( ) 短暂——( )
15.文中第4自然段的 一词是ABB式,请你再写出三个ABB式词语。
16.找出文章的一个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17.全文通过抓住银杏树的 、 、 、 ,赞扬了银杏树 。
18.你从银杏树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一天,我独自来到公园游玩。当我沿着石径小路往前走,迎面看见的是秋姑娘送给人们的最好礼物-菊花。这些美丽的菊花形状多样:有的大如绣球,有的花虽小却多如繁星,有的像圆球合抱,有的像一朵蒲公英,有的像狮子滚绣球,有的像悬挂的瀑布飞流直下,还有的像节日的焰火、像美丽的珊瑚,在微风中婀娜多姿……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红的似火,粉的像霞,黄的胜金,白的如雪……菊花旁边是一棵棵的一串红,火红火红的花朵整齐地排列在茎上,像一串串小鞭炮,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右边是一排排的青松,叶子显得十分苍翠。在阳光下,更加郁郁葱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时,我闻到了一阵桂花的香味。“真香呀!”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我急忙向飘出香味的地方走去。只见一棵桂树上那一朵朵香气扑鼻的小黄花遍布树枝,就像缀(zhuì)满一簇簇金黄色的小珍珠。
19.秋姑娘送给人们的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
A.菊花 B.一串红 C.桂花 D.青松
20.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菊花的?( )(多选)
A.形状 B.香味
C.大小 D.颜色
21.选段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
A.时间变化 B.事情发展
C.游览顺序 D.总述与分述
22.“青松叶子显得十分苍翠,在阳光下,更加郁郁葱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的“旺盛”的意思是 。
23.作者抓住菊花来重点观察,表达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你能写出有关菊花的诗句吗?
题目:
作者: 朝代:
, 。
, 。
立秋了,太阳依然耀眼而炎热,湛(zhàn)蓝透明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远。小兴安岭的各种果树进入了成熟期-山梨树挂满了绿的、黄的果子,她们低下沉甸甸的头颅与大地打招呼;山丁子树结出一簇簇晶莹的红果,几只绚丽的雀儿“喳喳”叫着,在树枝间穿梭飞舞,不停地啄食着果儿:长得像黑珍珠似的李子缀满枝头,不时乘风落下来,水灵灵的小松鼠跳跃着跑过去,品尝着这些酸甜可口的果实;透明的山葡萄像一串串泛着紫光的明珠挂在秧上,随风悠闲得摇荡着……而不甘寂寞的小山菊花,也开始旺盛地绽放了。草莓也用自己鲜艳而肥硕的果实点缀着绿地……这一切真令人心醉!
24.段中“肥硕”的意思是: 。我是用( )这种方法来理解的。
①联系上下文;②查字典;③联系生活;④替换词
25.段中的“黑珍珠”是指什么?( )
A.红果 B.李子 C.草莓 D.山葡萄
26.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 )
A.远→近 B.近→远 C.高→低 D.低→高
27.下列句子主要通过什么感觉来描写景物的?填上序号。
①视觉 ②味觉 ③听觉 ④嗅觉
(1)几只雀儿“喳喳”叫着。( )
(2)品尝着这些酸甜可口的果实。( )
(3)山丁子树结出一簇簇晶莹的红果。( )。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显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脖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 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2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自然段中的“讯号”指的是 。
29.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
30.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幅画面,第3~6自然段各是一幅图画,请连一连。
第三自然段 牧童晚归图
第四自然段 稻田欢歌图
第五自然段 枫林红叶图
第六自然段 池塘秋色图
3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照样子写一句。
32.第六自然段中,画“﹏﹏﹏”的句子可以用哪两句诗来形容?
33.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 巴学园 2. 小豆豆来到新学校——巴学园,发现校门是两棵活的树,校园里有“电车教室”。 醒目、张望、的的确确、电车教室 3.BC 4.高兴、喜悦。
1.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结合“摘自[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可知,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短文围绕小豆豆的经历写的,所以主人公名叫“小豆豆”。结合“原来挂在大门上的写着学校名字的牌子,可能是被风吹的吧,已经歪到了一边。“巴——学——园。”可知新学校的名字叫“巴学园”。
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短文重点写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看到的事物。可以用“谁+在哪里+干了什么”的方式进行概括,即:小豆豆来到新学校发现校门是两棵活的树,电车是教室。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找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比较新奇的词语。示例:醒目、景象、空隙等。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小豆豆以前的学校,大门是气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上面醒目地写着学校的名字。”可知“学校的大门是混凝土柱子做成的,很气派。”是小豆豆原来学校的特点。
B.结合“可是,这个新学校的大门却是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可知校门是两棵树做的是新学校的一个特点。
C.结合“的的确确,那是真正的电车,一共有六辆,但已经不再跑了,停在那里当作教室。小豆豆觉得真像做梦一样”可知教室是真正的电车是新学校的另一个特点。
故答案选B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这句话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人物心情。结合“眼睛不由得一亮,”“脸颊上也焕发出快乐的光彩”可知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心情是快乐的、兴奋的、充满期望的。
5. 胖乎乎 冷冰冰 笑哈哈 6.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7.张扬帆用幽默的语言劝阻了同学打架。 8.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5.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滴溜溜”是ABB式词语,此类词语还有:红彤彤、孤零零、沉甸甸、香喷喷等。
6.本题考查找寻关键句子。
“外貌”指的是人的外表,容貌;外部形象。故文中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是“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7.本题考查段落概括。
首先需要理解整个段落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第三段“他的幽默还曾解决了一次‘战争’了。”“她的话一出,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那两位同学也停下了手”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张扬帆用幽默的语言劝阻了同学打架。
8.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找出文中带给了你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抄下下来即可,答案不唯一。如:这时,张扬帆从教室外进来,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到两人中间,大声叫道:“停停停,别打啦!你们两打残了没关系,可别把这小身板尺子打残了。打坏了尺子,老师指黑板怎么办?”
9. ③ 十分热闹 10.跳高 老鹰捉小鸡 爬竿 跳绳 11. 燕子 轻快灵活 12.看,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同学动作像小猴子一样灵活。
这句话写出了穿白衬衫的同学爬竿时动作的灵活敏捷。
9.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
联系上下文,“沸腾”指的是操场上的环境喧嚣嘈杂,因此应选第③中解释,表示做什么的都有,说什么的也都有,该词写出了操场上“十分热闹”的场面。
10.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东墙边,同学们正在跳高”“南墙边,同学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西墙边,同学们正在玩“丢手帕”的游戏。”“北墙边,几个同学正在爬竿。”“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可知下课了,同学们玩的游戏有:跳高、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爬竿、跳绳。据此补充图片中缺失的部分。
1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划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将“一个同学”比作“燕子”;结合燕子的特点,这种有新鲜感的说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同学跳高动作的“轻快灵活”。
1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例如:下课了,活动的时间到了,操场上立刻沸腾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十分热闹的场面,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要一起去参加操场上的活动。
13., , , ; , 。 , ! 14. 笔直 高大 漫长 15. 黄澄澄 绿油油 亮晶晶 黑乎乎 16.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棵老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 17. 树干 树枝 树叶 果实 坚韧不拔却不骄傲自大的品质 18.银杏树坚忍不拔,也不骄傲的形象,让人不禁想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银杏树为榜样。
1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所给句子,“啊”一句话没有说完,后面短暂停顿,使用逗号;“银杏树”一句话没有说完,后面短暂停顿,使用逗号;“你高大的形象”一句话没有说完,后面短暂停顿,使用逗号;“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一层意义表达完毕,后面使用分号;“你那闪光的品德”一句话没有说完,后面短暂停顿,使用逗号;“给人以深深启迪”一句话结束,句子后面使用句号;“银杏树”一句话没有说完,后面短暂停顿,使用逗号;“我赞美你”表示强烈的情感,后面使用感叹号。
14.本题考查反义词。
弯曲,即不直,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可知弯曲的反义词笔直;
矮小,又低又小;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可知矮小的反义词高大;
短暂,很短的一段时间;瞬间。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可知短暂的反义词漫长。
15.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可知黄澄澄一词是ABB式,仿照例词,再写出三个ABB式词语。如:白花花、绿油油、红彤彤、金灿灿等。
16.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可知把银杏树比作巨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可知把银杏树比作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已长到三层楼那么高了。”可知描写了银杏树的树干;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可知描写了银杏树的树枝;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溶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的生长提供了养料。”可知描写了银杏树的叶子;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可知描写了银杏树的果实。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可知赞美了银杏树坚韧挺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自己从银杏树身上学到了什么,如:看着银杏树坚韧挺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不骄傲自大的形象,让我想到了以后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银杏树一样的人。
19.A 20.ACD 21.C 22.生命力很强 23. 菊花 元稹 唐 秋从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由文中句子“迎面看见的是秋姑娘送给人们的最好礼物一一菊花”可知,正确答案选A。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文中句子“这些美丽的菊花形状多样:有的大如绣球,有的花虽小却多如繁星”“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可知,作者从菊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来写菊花的。选ACD。
21.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写作顺序。
由文中“当我沿着石径小路往前走”“我急忙向飘出香味的地方走去”可知,选段中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的。选C。
2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旺盛”的意思是生命力很强。
2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写一首有关菊花的古诗即可。
 菊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4. 又大又饱满 ① 25.B 26.C 27. ③ ② ①
24.考查词语的理解。
肥硕:指又大又饱满。多形容果实鲜美多汁。
结合“草莓也用自己鲜艳而肥硕的果实点缀着绿地”可知“肥硕”是形容果实“鲜艳”,因此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
25.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得像黑珍珠似的李子缀满枝头”可知“黑珍珠”指的是“李子”。
26.考查写作顺序。
结合文章可知先描写了太阳、太空等高处的景物,然后写了果树和树上的果实与松鼠,最后写地上的草莓,因此作者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观察的。
27.考查句子的理解。
(1)结合“渣渣”可知这是听到的声音,属于听觉。
(2)结合“品尝”“酸甜可口”可知这是尝到的,属于味觉。
(3)结合“一簇簇晶莹的红果”可知这是眼睛看到的,属于视觉。
28.秋天来临的信号 29.梧桐的落叶,枫叶红得像火,水稻金黄,雁群南飞。 30. 31.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3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3.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原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讯号:表达某一讯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结合句中“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可知,“讯号”指的是秋天来临的信号。
2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首先要知道全文的大致内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第二自然段写我在郊外漫步;第三自然段写池塘秋色;第四自然段写枫林红叶;第五自然段写稻田欢歌;第六自然段写牧童晚归。秋天独有的是红似火的枫叶、南归的大雁、金色的稻田等等。
30.本题考查了对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第③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小塘及塘边的芦苇,池中白鹅,所以本段是池塘秋色图。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山谷中的枫树,所以是枫林红叶图。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在等待收割水稻的欢乐场面,所以是稻田欢歌图。第⑥自然段主要写了傍晚牧童晚归的场面,所以是牧童晚归图。
31.本题考查比喻句的理解和仿写。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文中“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是比喻句,把“天空”比作“蓝宝石”。据此仿写一个比喻句即可。示例: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32.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由句中“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可想到的诗句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3.本题考查了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描写了秋天原野中的景色与人活动的场景,语句优美,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原野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