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练习课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第11-12页练习二第7-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3、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引导法 比较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三、布置作业
本课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PAGE
1整理复习(1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6= ×5= ×8=
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
75 ×= ×= ×= 36×=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26 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 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教材第26 页第3题,练习七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 页第4题及27 页第7题。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课后反思:小数乘分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 做一做 练习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推演小数乘分数的意义 2、能够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旧知推出新知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 =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
分数化成小数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 (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四 引导总结教学后记:
本课作业
课 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本课作业
PAGE
1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第13-14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引导发现法 质疑法 小组讨论法 画图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12×= ×= ×= ×= 10×= ×= ×=2、口头列式20的是多少? 6的是多少? 120的是多少? (二)、教学实施1、出示第17 页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表表示数量关系,如: ?㎡ ?㎡ 2500㎡ 2500㎡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2500㎡ ?㎡ | | | | | | 提问:想一想,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田间分析?这条线段表示什么?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问: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板书: 2500×=1000(㎡) 或 2500÷5×2=1000(㎡)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一本书,看了,表示把( )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 )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 )份,剩下的占( )份。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能用线段图表示吗?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 题。(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本课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PAGE
2解决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熟练的画出线段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画图法 小组讨论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二)、教学实施1.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数学问题: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可以一步解决?明确任务,重点研究第二个问题2.能用图表示豆油的部分吗?板书: “1” 花生油占总桶数的 | | | | | | 豆油?桶 600桶3.分析数量关系;看图想想,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讨论得出:豆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求豆油的桶数也就是在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4.列式: 600×(1 - )或 600 - 600×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从“总桶数 — 花生油的桶数 = 豆油的桶数”这个数量关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 — 一个量 = 另一个量”5.出事例2: 明确题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来少)减少了哪个量的?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原来噪音的几分之几?请个别学生尝试板演画线段图 “1”原来: | | | | | | | | 85分贝 降低了 现在: | | | | | | | | ?分贝根据线段图想到了什么? 3.分析数量关系: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该怎样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多少;还可以先求现在声音的分贝占原来声音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4.列式解答:方法一:80 — 80× 方法二: 80 ×(1 —) =80—10 =80× =70(分贝) =70(分贝)(三)、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0 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2、4、5、8、10题(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需要两步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计算出这类题。
本课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PAGE
1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编排特点:
1、加强了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
2、重视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
3、加强直观教学,突破难点。
4、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5、提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措施: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
3、通过操作和直通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4、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列式。
5、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6、发挥主体作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感悟数学思想。
课时安排:11课时。
课 题:分数乘整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一、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质疑引导,组织探究。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把下列式子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15+15+15+15= 6+6+7+5= 7+7+7= 23+23+23+23+23=2、说一说31×6表示什么含义。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每人吃1个蛋糕,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共吃蛋糕多少个?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它的含义。(2)出示例1:每人吃2/9个蛋糕,3人一共吃多少个?讨论:2/9个怎么表示,求“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学生尝试列式。可能:2/9+2/9+2/9= 2/9×3=讨论:2/9×3的算法。总结:分母不变,用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3)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观察计算过程想想,有哪些约分的方法?强调:相乘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教学例2出示例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1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升?(2)1/2桶多少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2桶多少升?就是求12L的1/2是多少。学生尝试列式:12×1/2(3)1/4桶是多少升?(12×1/4)总结:整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法同分数乘整数相同。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页的“做一做”2、练习一的第1、2、3题。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1)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整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用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本课作业
课 题: 分数乘分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最近李伯伯家准备承包一块地,面积是2公顷,并打算用这块地的1/5种土豆,提出问题: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学生尝试解答:2 ×1/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后来,由于李伯伯的儿子要去外地做事,李伯伯怕人手不够,只打算承包1/2公顷的地,还是打算用这块地的1/5种土豆,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揭示课题:1/2×1/5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1公顷这块地,先涂出1/2公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师: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就是求1/2的1/5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2的1/5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2部分再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2的1/5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10) 我们可以得到1/2×1/5=1/1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25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1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10。所以,1/2×1/5=1/20(板书)。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提出问题:种玉米的面积占3/5,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学生尝试解答。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四、巩固练习。教科书第4页的“做一做”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本课作业
PAGE
2分数混合运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第8-9页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及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迁移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下面各题5×6+7×3 15×(34-29)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说一说运算顺序。二、讲授新知1、教师明确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2、举例说明计算:+×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尝试练习1-×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第3题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选出两题,请学生进行板演,学生评价。四 引导学生总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四、课后作业设计:一、计算:-× +× (+)×2(-)× 75-25× -×二、列式计算1、与的差的是多少?2、减去的,差是多少?3、的比少多少?
课 题:简便运算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9页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 迁移 尝试练习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迁移法 比较法 质疑法 练习法 验证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1)×○×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说一说存在的规律。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2)(×)×○×(×)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③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3)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③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2、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二、教学例61、计算××5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汇报计算过程。××5 1=× 5 ×(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1= 3 × 2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抽生板演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5)试一试××3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计算(+)×4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板书:(+)×4 2 1=×4+×41 =+1 =1(4)试一试(+)×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3、计算:87×(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3)反馈交流结果板书:87×=(86+1)× 1=86× + 1=3+=3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4、5题四、课后作业设计:填一填1、×□=×□2、(×)×=□×(□×□)3、(+)×9=□×9+□×9用简便方法计算1、(+)×24 2、××213、××6 4、39×五 引导学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PAGE
3解决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回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周围分析方法,正确熟练的解决时间问题
教学难点 周围分析方法,正确熟练的解决时间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画图法 小组讨论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完成教材练习五第6 题,并把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连接起来。说出单位“1”及单位“1”比较量是”1”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一瓶墨水已经用了,草莓酱的瓶数比沙拉酱的瓶数多。(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2,集体读题,理解题意,提问:“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画图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着单位“1”?板书: “1”青少年: | | | | | | 75次 比青少年多婴儿: | | | | | | | | | | ?次列式解答:借助线段图想想,婴儿的心跳次数相当于哪两部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相当于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多少?方法一: 75 + 75 × 方法二:75 ×(1 + ) 请学生将这两题的解题思路完整的叙述出来。深化练习完成教材21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3、7、9题(三)课堂作业设计分析数量关系小红读一本书,已读了这本书的,( )是单位“1”, 表示( ),没读的页数用( )表示。 面粉比大米多表示( )。(四)课堂小结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本课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