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3 08: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
总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依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下图为周代秦国国君墓穴形制变化图。据此可知
A.等级观念日益弱化 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中央集权雏形初显 D.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2.汉代朝廷颁行为七十岁老人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并将其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物。杖本身可辅助老人行走,还可防身。《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这说明汉代
A.国家主导社会优抚 B.宗法观念得以复兴 C.优抚与教化相结合 D.社会救济体系完备
3.曹魏统治者初期实施军屯,后来开始出现民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的武官),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若遇到重要事项,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典农官的设置
A.有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保证了曹魏军事上的胜利
C.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推动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
4.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5.下表摘录的是元曲中描写蹴鞠运动和马球运动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材料 出处
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 ……款侧金莲,微那(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关汉卿《越调·斗鹌鹑·蹴鞠》
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彩毬落,晓星疏。 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A.体育运动丰富了文学创作题材 B.艺术创作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C.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涌现 D.元曲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6.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方是“沙土高仰,粒米不产,仰食外郡”,“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租税)”,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大规模出现。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商业市场容量日益扩大 B.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C.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D.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7.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规定:“现因英国酌议,约在明年派员,由中国京师启行,前往偏历甘肃、青海一带地方,或由内地四川等处入藏,以抵印度。为探访路程之意,所有应发护照,并知会各处地方大吏暨驻藏大臣公文,届时当由总理衙门察酌情形,妥当办给。”这表明英国
A.得到在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通商的权利 B.取得了入侵中国西南边疆的“条约权利”
C.获得了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特权 D.打开了自印度入侵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
8.在中国近代史上,某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有:“三民主义;国民党史;国民党宣言及决议案;帝国主义与中国; …农民运动理论及策略;中国农民运动及其趋势; …革命歌; …军事训练 (教授操练)”。该学校
A.设立于敌后抗日根据地 B.创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农运人才
9.1932年6月,苏区中央局作出决定,准备“坚决进行胜利的进攻,争取苏区的扩大,争取闽赣湘鄂苏区打成一片,争取中心城市——赣州、吉安、抚州、南昌与江西及其邻近省区的首先胜利。”该决定
A.推动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发展 B.是对革命发展形势的错误认识
C.忽视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0.建国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5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
A.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
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 D.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11.《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苏美尔时代的史诗之一,其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吉尔伽美什先是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向对手投降,遭到吉尔伽美什的拒绝。吉尔伽美什转向咨询人民大会,人民大会主张抵抗。吉尔伽美什因此接受了人民大会的主张决定抵抗。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乌鲁克国
A.国家大事由人民大会决策 B.国家治理具有原始民主遗风
C.长老会权力不及人民大会 D.国家机构建设逐渐走向健全
12.在西欧中古后期,王室法逐渐成为王国统一适用的法律。庄园法是调整内部领主和农民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城市法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商人法逐渐成为调整商人自治共同体内部关系和城市贸易、海外贸易等商事活动的法律。这些法律
A.为西欧近代民主宪政提供了依据 B.增强了各民族国家内部统一力量
C.加剧了庄园经济与城市经济矛盾 D.服务于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需求
13.《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诗人乔叟(约1343~1400)的诗体短篇小说集。其中有一个故事:两位骑士阿西德和派拉蒙相遇,双方想起对方深爱着艾米莉而怒火中烧。虽然阿西德有能力取派拉蒙的性命,但他没有乘人之危,而是显现了君子风度。该故事反映了这一时期
A.传统思维决定问题解决 B.财富观念的近代化变迁
C.人文主义思想色彩浓厚 D.理性主义思想观念盛行
14.有学者指出:“1688年革命是实用主义和人的理性的一次胜利,它的效果在于解决那些使先前好几代人攘扰不安的争端问题。于是,建立起一种‘平衡’,使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知,“1688年革命”
A.暴力反对封建专制王权 B.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C.助推新政治体制的形成 D.保留了英国君主专制传统
15.纵观近代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16—18世纪以原始积累为目的,方式表现为血腥野蛮;19世纪早中期以拓宽市场为目的,方式为炮舰加商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目的,以瓜分世界为方式。形成不同时期扩张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要求 B.不同时期经济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和手段 D.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影响
16.2022年3月24日,北约、七国集团、欧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分别举行以扩大对乌克兰援助、应对难民危机、协调对俄罗斯制裁、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等议题的峰会。当天俄罗斯驻法大使馆发布名为《2022年的欧洲》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想借俄乌冲突牟利 B.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并存
C.欧洲盲从美国作茧自缚 D.俄罗斯为发动战争找借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
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的作用,并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中国翻译事业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下为“中国翻译事业概况(部分)”:
阶段 概况
先秦到宋 夏、商时,翻译以口头翻译为主,主要服务于宫廷,用于对外交流。
东汉出现了有文本的笔译。
北魏设立了专门掌管翻译事务的“通事”,以适应民族交流及中外交流的需要。
明清时期 徐光启和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泰西水法》(6卷)、《测量法义》等,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城
近代中国 大批知识分子是翻译主力,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并存,从太平天国、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翻译范围由单纯的技术翻译到自然科学理论,进而到社会科学理论,从文学作品到文学理论著作;翻译形式上,从单纯的翻译发展到译介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出现“四论”:“艺术创造性翻译论”“重神似不重形似论”“化境论”“整体论”。20世纪80年代后,翻译事业出现新繁荣
——摘编自潘玥《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等
选择材料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翻译事业”,自拟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
——摘自《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
——摘自王金营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影响和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7分)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的作用,并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8分)
18.选择材料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翻译事业”,自拟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6分)
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