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提高培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提高培优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8 21:48:5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提高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尊君在不(同“否”)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句意:和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小辈,包括侄儿和侄女。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尊君在不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D
【知识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通假字,同“否”;否定词,和“是”相反。B舍弃;房屋。C代词;的。D连词,和。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3.(2022七上·江都月考)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B.《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C.《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D.《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次北固山下;荷叶母亲;济南的冬天
【解析】【分析】刘义庆是南朝宋,不是宋朝。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C.相委而去 俄而雪骤 D.期日中 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给、和。
B “不”通“否” /没有。
C表承接(顺接)的连词/语气助词。
D中午/空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字词的含义。
二、翻译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
(3)俄而雪骤(  )(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
(5)未若柳絮因风起(  )(  )
(6)陈太丘与友期行(  )
(7)期日中(  )
(8)太丘舍去(  )(  )
(9)去后乃至(  )
(10)门外戏(  )
(11)尊君在不(  )(  )
(12)相委而去(  )(  )
(13)君与家君期日中(  )
(14)则是无信(  )(  )
【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子女 ,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
(3)不久,一会儿; 急
(4)大体 ; 相比
(5)不如,不及;趁、乘
(6)约定
(7)正午时分
(8)舍弃; 离开
(9)才
(10)嬉戏 ,游戏,玩耍
(11)对别人父亲 的尊称;同“否”
(12)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舍弃
(13)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4)就 ;讲信用,守信用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翻译即可作答。解释时要注意的字有“期”“日中”“不”等。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做到活学活用。
6.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⑴句意为: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儿女: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⑵句意为:与人相约同行,却丢下人自己走了。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⑶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是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重点的难点。
7.词类活用。
(1)门外戏
(2)友人惭
(3)期日中
【答案】(1)名词做状语,在门外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3)名词作动词,约定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1)门外戏,句意:在门外玩耍。门外:名词做状语,在门外 。
(2)友人惭,句意:朋友感到惭愧。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3)期日中,句意:约定在中午。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故答案为:(1)名词做状语,在门外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3)名词作动词,约定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3)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去礼节。
(4)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未若:比不上。因:凭借。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③日中,正午时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去礼节。④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故答案为:⑴ 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⑵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⑶ 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去礼节。
⑷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
三、语言表达
9.我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1)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 D.君与家君/期日中
【答案】(1)C
(2)C
(3)C
(4)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 (1) 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元方时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顾。
(2) 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3) 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 C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正确划分应为:元方时年/七岁。译为: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0.文学常识对对碰。
(1)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答案】(1)A
(2)D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A 《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言语》门。BCD正确。
(2)ABC正确。 D小弟:1.幼弟; 2.男性朋友相互之间的谦称; 3.对年轻朋友的爱称; 4.年轻的男仆或男服务员。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本题考查敬辞和谦称的理解辨析能力。敬辞谦称很多,多冠于词头,①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②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记住这些,就容易判断了。谦敬词语的用法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11.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答案】(1)B
(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对“六十”的称呼:耳顺、花甲,这样AB都可以,但对联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故选B。(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辉的叔叔;其次针对情况,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故答案为:⑴B⑵ 1、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年龄以及对联这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联基本要求的运用,要结合选项,进行区分和选择。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称呼,语气,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要清楚,得体。
四、文言文阅读
(2023七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①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④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⑥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远:路途遥远,可译作从远方来。②值:遇,遇到。③郡:这里指城。④语:动词,告诉。⑤独止:独自留下。⑥班:调回。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令吾去 子孙满堂 B.下车引之 我辈无义之人
C.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 D.贼既至 至高无上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巨 伯 曰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败义以求生。
1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友人”“荀巨伯”两人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再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和认识。
【答案】12.C
13.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4.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②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
15.“友人”不守信用;“荀巨伯”为保全友人性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看法和认识:与朋友交往要守信;为了朋友,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后对比分析;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言之合理,态度积极向上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可以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人军队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人相互说道:“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军队,整个城都得以保全。
12.A翻译为:你却让我离开。子:你
翻译为:儿孙众多,香烟鼎盛。子:儿子
B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之:代词,代指元方
翻译为: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之:的
C翻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顾:回头看。
翻译为:指计议已定,不再犹犹豫豫地想往回走。顾:回头看,向后看。
D翻译为:这时胡人军队已经到了。至:到
翻译为: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至:极
故答案为:C
13.例句翻译为: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疾、之”后面断句。“曰”对话词,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期、相、委、去、败、义、以”。期,约定。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委,丢下、舍弃。去,离开。败:败坏。义:道义。以:来。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
15.《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到了约定时间还没到,不守信用无礼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
我们交友应该守信用,紧急情况时为了朋友可以牺牲自己。
故答案为:“友人”不守信用;“荀巨伯”为保全友人性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看法和认识:与朋友交往要守信;为了朋友,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提高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尊君在不(同“否”)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尊君在不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3.(2022七上·江都月考)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B.《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C.《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D.《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C.相委而去 俄而雪骤 D.期日中 撒盐空中差可拟
二、翻译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
(3)俄而雪骤(  )(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
(5)未若柳絮因风起(  )(  )
(6)陈太丘与友期行(  )
(7)期日中(  )
(8)太丘舍去(  )(  )
(9)去后乃至(  )
(10)门外戏(  )
(11)尊君在不(  )(  )
(12)相委而去(  )(  )
(13)君与家君期日中(  )
(14)则是无信(  )(  )
6.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7.词类活用。
(1)门外戏
(2)友人惭
(3)期日中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语言表达
9.我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1)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 D.君与家君/期日中
10.文学常识对对碰。
(1)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11.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四、文言文阅读
(2023七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①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④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⑥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远:路途遥远,可译作从远方来。②值:遇,遇到。③郡:这里指城。④语:动词,告诉。⑤独止:独自留下。⑥班:调回。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令吾去 子孙满堂 B.下车引之 我辈无义之人
C.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 D.贼既至 至高无上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巨 伯 曰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败义以求生。
1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友人”“荀巨伯”两人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再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和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句意:和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小辈,包括侄儿和侄女。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答案】D
【知识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通假字,同“否”;否定词,和“是”相反。B舍弃;房屋。C代词;的。D连词,和。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3.【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次北固山下;荷叶母亲;济南的冬天
【解析】【分析】刘义庆是南朝宋,不是宋朝。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给、和。
B “不”通“否” /没有。
C表承接(顺接)的连词/语气助词。
D中午/空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字词的含义。
5.【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子女 ,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
(3)不久,一会儿; 急
(4)大体 ; 相比
(5)不如,不及;趁、乘
(6)约定
(7)正午时分
(8)舍弃; 离开
(9)才
(10)嬉戏 ,游戏,玩耍
(11)对别人父亲 的尊称;同“否”
(12)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舍弃
(13)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4)就 ;讲信用,守信用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翻译即可作答。解释时要注意的字有“期”“日中”“不”等。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做到活学活用。
6.【答案】(1)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⑴句意为: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儿女: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⑵句意为:与人相约同行,却丢下人自己走了。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⑶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是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重点的难点。
7.【答案】(1)名词做状语,在门外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3)名词作动词,约定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1)门外戏,句意:在门外玩耍。门外:名词做状语,在门外 。
(2)友人惭,句意:朋友感到惭愧。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3)期日中,句意:约定在中午。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故答案为:(1)名词做状语,在门外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3)名词作动词,约定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8.【答案】(1)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3)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去礼节。
(4)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未若:比不上。因:凭借。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③日中,正午时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去礼节。④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故答案为:⑴ 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⑵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⑶ 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去礼节。
⑷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
9.【答案】(1)C
(2)C
(3)C
(4)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 (1) 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元方时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顾。
(2) 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3) 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 C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正确划分应为:元方时年/七岁。译为: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0.【答案】(1)A
(2)D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A 《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言语》门。BCD正确。
(2)ABC正确。 D小弟:1.幼弟; 2.男性朋友相互之间的谦称; 3.对年轻朋友的爱称; 4.年轻的男仆或男服务员。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本题考查敬辞和谦称的理解辨析能力。敬辞谦称很多,多冠于词头,①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②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记住这些,就容易判断了。谦敬词语的用法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11.【答案】(1)B
(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对“六十”的称呼:耳顺、花甲,这样AB都可以,但对联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故选B。(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辉的叔叔;其次针对情况,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故答案为:⑴B⑵ 1、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年龄以及对联这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联基本要求的运用,要结合选项,进行区分和选择。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称呼,语气,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要清楚,得体。
【答案】12.C
13.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4.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②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
15.“友人”不守信用;“荀巨伯”为保全友人性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看法和认识:与朋友交往要守信;为了朋友,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后对比分析;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言之合理,态度积极向上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可以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人军队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人相互说道:“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军队,整个城都得以保全。
12.A翻译为:你却让我离开。子:你
翻译为:儿孙众多,香烟鼎盛。子:儿子
B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之:代词,代指元方
翻译为: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之:的
C翻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顾:回头看。
翻译为:指计议已定,不再犹犹豫豫地想往回走。顾:回头看,向后看。
D翻译为:这时胡人军队已经到了。至:到
翻译为: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至:极
故答案为:C
13.例句翻译为: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疾、之”后面断句。“曰”对话词,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期、相、委、去、败、义、以”。期,约定。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委,丢下、舍弃。去,离开。败:败坏。义:道义。以:来。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败坏了道义而保全性命。
15.《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到了约定时间还没到,不守信用无礼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
我们交友应该守信用,紧急情况时为了朋友可以牺牲自己。
故答案为:“友人”不守信用;“荀巨伯”为保全友人性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看法和认识:与朋友交往要守信;为了朋友,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