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以加人休育元素的形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结,张冠李藏。是“村超”“村BA”为当地文旅的发展加
入体育元素。B项,“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错,曲解文意。由文中“它们之所以获得现象级
关注、迎来爆发式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则在于新时代中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农村文化建
设提供了新场景”可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C项,“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错,扩大范围。原文
是“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精气神”。)
2.D(“这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点”错,无中生有。)
3.C(A项,讲述的是城市文化生活,与乡土文化生活无关。B项,强调保持乡村文化活动的新鲜感,警惕发展弊
端,与观点无关。C项,讲述榕江县开展的乡土文化活动丰富滋养了人民生活,能支撑观点。D项,讲述的是
脱贫攻坚战促进乡土文化发展,与观点无关。)
4.内涵:优质内容和优质平台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村字号”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2分)具体表现:①互联
网推动“村字号”文化的传播发展。②“村字号”文化活动搭载互联网提高了影响力,并得以发展壮大。(具体
表现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的情给分)
5.①通过对比加以证明,如将过去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与当下“村晚”“村超”等乡土文化备受关注进行对比,进而
证明如今的乡土文化活动正是基于新时代农村变革而进行的。②以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农业科技水平
的现状,说明乡土文化活动的发展需要适配这些新场景。③引用名人名言帮助论证,如引用李大钊的话,闸
明如今的“村晚”“村超”等乡土文化活动是以农民为主体进行的文化新创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6.A(B项,“侧面表现了乡村的落后”错,渡槽的修建花费了将近六亿人民币,人们处于好奇前来观赏并不能说
明乡村的落后。C项,“常年驻守在梁庄的人表示赞同甚至愿意卖出土地”错,文中只是有人认为可以卖出土
地,并不是所有人;D项,“梁安对待土地的态度与《乡土中国》中·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的观点
不同”错,梁安坚持不能卖出土地,与《乡土中国》中“靠种地为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的观点有相似
之处。)
.A(“是为了表现大河在修建前对梁庄的影响”错,由文章第四段可知,大河在修建前对梁庄人的生活影响
不大。)
8.一条大河是本文的写作对象,(1分)围绕这一对象,先写了修建丹江口水库造成的搬迁,接着写人们因好奇
大河的渡槽前去观看,再写了大河的修建造成穰县的地貌突变,最后写了政府对大河修建占用的土地的征用
与处理,(2分)表现了人们安土重迁的观念,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生活的幸福。(1分)(意思对即可,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的情给分)
9.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以“我”之口讲述,使得叙述更加真实可信。②叙述的事情有具体的发生地。本文
叙述“梁庄”的历史变迁及在其地发生的事,梁庄是现实的地址,具有可考证性。③所叙述事情的缘由是真实
的。“南水北调”是众所周知的事,而本文是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引发的对梁庄的叙述,这使得叙述更加真实。
④情感真实,人们对故乡的怀念及想要追求幸福生活等情感是真实的。(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0.BDG(原文标点为:晋荆战于郎,晋师败绩。荀林父将归请死,景公将许之。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
处不给分。)
11,A(A项,前者是被灭亡的意思,后者同“无”,没有的意思。B项,“就有道而正焉”中的“而”是连词,表递进。)
12.D(“意在告诚晋景公要心怀忧患意识”错,曲解文意。士贞伯的话是意在提醒晋景公不要轻易杀害忠臣,而
应该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
13.(1)古来能使国家政治安定清平的君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应该忧虑自己不能识人,
怎么可以冤枉全天下的人呢!(“致治”“患”、反问句各1分,句意1分)
(2)荀林父事奉君王,在朝廷上想着尽忠君主,退朝后想着补救自己的过失,他是国家的捍卫者。(“事”“卫”
各1分,句意2分)
14.①唐太宗:不苛求人才十全十美,主张对人才用其所长:②范,中行氏:尊重人才但不重用人才,轻视小人但
不罢免小人:③齐桓公:为治理国家,尊重人才,满足其合理要求。(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可以的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让封德莽举荐有才能的人,过了很久他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
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远用它的长处。古来能
使国家政治安定清平的君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应该忧虑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
全天下的人呢!”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3年是我国乡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过去这些年热度不断升高的“村
晚”,在文旅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今年以新的形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村超”“村
BA”继“村晚”而起,火爆异常,并逐渐升级为全国性比赛,为文旅融合的大潮加入了体育元素,
进一步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使当代中国乡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鲜明体现在文化领域。说起农村,人们总会联想到
匮乏的文化设施、单调枯燥的文化生活。追溯“村晚”“村超”“村BA”等的历史,会发现它们并
非横空出世,而是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有了数十年的积淀。如今,它们之所以获得现象级关注、
迎来爆发式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则在于新时代中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农村
文化建设提供了斯场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农村的“文娱”方式和乏味生活,已变得与时代格格
不入,仅靠“文化下乡”的单向输送,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无法有效激发乡土
社会蕴藏的巨大文化能量。同时,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而增加的“农闲”也需要健康的文化活
动来填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并推动着乡土文化沿着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轨道发生内
在而自觉的变革。
于是,从“村晚”到“村超”再到“村BA”,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活动应运而生,成为
适配农村斯场景的文化新创造。早在1919年,李大钊就说过,“要建设光明的农村,农民就一定
要有文化”。100多年后的今天,植根于神州大地的“村字号”文化活动,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
为平台,创意满满,活力四射,既充满乡土文化特有的泥土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而随和,又展现出
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精气神,叫人由衷地感动和振奋。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正以充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