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8张PPT。人教新课标八上历史单元期末复习导学课件
第一单元 4课时导学+1课时复习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1.通读本节课文,在教材上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虎门销烟的背景、经过、意义。
(2)鸦片战争的过程。
(3)《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地位。
(4)鸦片战争的影响。
2.在通读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
(1)19世纪初,英国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侵略矛头
指向中国。
(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_____地位。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出超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1)背景。
①为牟取暴利,英国把鸦片偷运到中国。
②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危害。
(2)经过。
①道光皇帝派_______到广东禁烟。
②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_________全部当众
销毁。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_________、维护民族尊严的坚
强意志。林则徐虎门海滩外来侵略【图文要点】【易错提醒】禁烟运动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只是战争的借口。二、过程
1.爆发:_____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
2.结束: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18401842三、签约: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香港岛2100万广州上海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2.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附件:
(1)时间:1843年。
(2)名称:《_________》和《五口通商章程》。
(3)内容:英国从中获得“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等特权。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租地造屋居住四、影响
1.中国___________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
_______。
3.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的开端。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要旨提醒】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是掠夺性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判断抢答】
1.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摧残了中国人的
身体。 ( )
提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最根
本原因是鸦片走私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
2.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 ( )
提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林
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
英国也会发动战争。××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占领了整个香港。 ( )
提示: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三部分(后两部
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割占和1898年租借),在《南京条约》中
割的是香港岛而非香港地区。
4.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提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
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5.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 )
提示:鸦片战争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
变化,即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
建国家。√ 19世纪上半期,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英国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落后的中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探究主题1 鸦片战争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材料三【探究思考】(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反应?
【参考答案】目的:牟取暴利。
危害:危及清政府统治,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反应: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2)材料二表明了林则徐的禁烟决心。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表现出的什么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等精神品质。
(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一观点对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销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探究主题2 中英《南京条约》
2.阅读材料:
材料一 电影《虎门销烟》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英国驻中国的商务代表在虎门销烟后,为了说服英国议员同意对中国发动战争,到议院演讲时随身带了一个中国产的瓷瓶,对着议员说:“中国就像这个瓶子,表面上很美,但实际上很脆。”说着将瓶子摔碎在地上。材料二 一八四二八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割给英国香港岛,赔款二千一百万。开放广、厦和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岸。英商货物税协商,一八四三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探究思考】(1)英国议员将中国比喻为“瓶子”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瓷器”理论的说服,中英之间的战争较量就不会发生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①说明中国外强中干,清朝统治已十分腐朽,英国很容易打开中国市场。
②中英之间的战争较量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前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加上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贫穷落后,因而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2)结合材料二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参考答案】《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危害:(3)《南京条约》是什么性质的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通读本节课文,在教材上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的借口。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3)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时间、手段。
(4)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战绩。
2.在通读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_________,进一步打开_________。
2.借口:“___________”和“马神甫事件”。
3.过程:
(1)1856年,英军炮轰_____,战争爆发。
(2)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_》。
(3)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_______。
4.结果:清政府战败,1860年被迫签订《_________》。侵略权益中国市场亚罗号事件广州天津条约圆明园北京条约【图文要点】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时间:从1858年起至19世纪80年代。
2.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兴安岭北京条约巴尔喀什湖3.结果:侵占中国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易错提醒】近代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而非英国。150多万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1851年,在_______领导下爆发。
(2)建权:太平军占领_____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
清王朝对峙的政权。洪秀全南京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背景: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组织了洋枪队。
(2)战绩。
①青浦战役:1860年,在_______指挥下,大败洋枪队。
②慈溪战役:1862年,_____被太平军击成重伤,不久死去。
③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李秀成华尔【要旨提醒】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判断抢答】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 )
提示: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所以说,第二次鸦片
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火烧圆明园的是美俄联军。 ( )
提示: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是英法。 ( )
提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
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
土最多的国家。所以说,获利最大的是俄国。
4.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
领土割让给俄国。 ( )
提示:《瑷珲条约》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
领土割让给俄国。
5.在青浦战役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 )
提示: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奋勇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便是一个典例,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旧中国,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探究主题1 火烧圆明园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人简直欣喜若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
材料二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不满足。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列强以为通过签订条约,就可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大利润,但事实并非如此。
原因:帝国主义不满足所获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2)通过圆明园遗址,你有何感想?对于现今的圆明园,有人主张重建,有人反对重建,对于这两种主张,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感想:①英法的行为是一种强盗行径,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招致列强得寸进尺,步步进逼。
③落后就要挨打,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观点:①赞同重建。圆明园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和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称为“万园之园”。重建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反对重建。每一个遗址的历史感是任何复建后的景观都无法代替的,这段中国近代屈辱史对于后世子孙的意义和价值要超过圆明园的价值。保留遗址,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教育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主题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 000万元的战费和2 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二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探究思考】(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斗争目标是什么。列举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参考答案】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目标: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
史实:①1860年8月,李秀成指挥的青浦之战大败洋枪队。
②1862年9月,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失败原因:
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②客观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落后和出现严重危机的根源。
②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③在旧中国,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1.通读本节课文,在教材上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概况、意义。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主要战役、结果。
(3)《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内容、影响。
2.在通读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1)1865年,中亚浩罕国_______率军侵入新疆,建立政权。
(2)_______两国承认阿古柏政权,并获得许多侵略权益。
(3)沙俄还直接出兵强占了_________。阿古柏英、俄伊犁地区2.概况:
(1)清政府任命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_____年,左宗棠率军西征,讨伐阿古柏。
(3)在当地各族人民支持下,收复了除_________以外的新疆全
部领土。
(4)采用军事和外交相结合的策略,迫使沙俄归还了伊犁地区。
(5)1884年,在新疆设立_____。
3.意义:粉碎了俄、英侵略者肢解中国的阴谋,捍卫了祖国领土
的完整。左宗棠1876伊犁地区行省【易错提醒】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伊犁是通过外交手段收回的。二、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战役:
(1)黄海战役: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遭日舰袭击,_______
等官兵壮烈牺牲。
(2)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威海卫,_____
_____全军覆没。
3.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中日
《_________》。1894邓世昌北洋舰队马关条约【图文要点】三、《马关条约》
1.时间:_____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
2.内容:1895台湾全岛二亿两苏州重庆开设工厂3.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_________空前严重。
【要旨提醒】《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侵略活动由商
品输入变为资本输入,破坏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民族危机【判断抢答】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造成我国西北边疆
危机的国家是美日。 ( )
提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
想争夺新疆。
2.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左宗棠武力收复了全部被占领的
新疆地区。 ( )
提示: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的是除俄国占领的伊犁以外的新疆
地区。伊犁是在后期清政府利用外交手段收回的。××3.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
提示: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创,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
舰队全军覆没。
4.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相比,
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 ( )
提示:在《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中,都有关于割地、赔款
和开埠通商的内容,而《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允许日本在中国
开设工厂一项内容,在《南京条约》中未涉及。×√5.《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
提示:《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世纪末,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众多的中国人拔剑而起:左宗棠抬棺转战天山南北,收复了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以身殉国。然而,腐败的清政府却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一步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探究主题1 收复新疆和黄海大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两人谈论新疆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清政府为什么采纳左宗棠的意见?
【参考答案】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边疆,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警报频传;原因: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俄国出兵侵占伊犁,新疆局势处于危急之中。(2)清政府最终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简要评价左宗棠。
【参考答案】原因:维护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意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了他是一个非常有谋略和胆识的人,他具有不畏强暴,反对分裂,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民族精神。(3)材料二再现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哪次战役的场景?请谈谈战
役中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战役:黄海大战。
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指挥致远舰与日军激战,在弹药将尽时,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民族精神:“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追求民族独立和维护社会和平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探究主题2 《马关条约》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中堂即李鸿章)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参考答案】原因: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②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③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④部分官兵临阵逃脱。
反思: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勿忘国耻,奋发图强。(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同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给帝国主义侵略增添了新的血液。
③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帝国主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外国侵略。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通读本节课文,在教材上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目的、过程、结果。
(2)《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
2.在通读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背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义和团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
帝国主义,势力扩展到北京、天津地区。
二、目的:镇压_______运动。
三、过程
1._____年6月,英、___、日、___、德、___、意、奥八国组成
侵略联军,由_______率领,向北京进犯。
2.先攻陷天津,后攻入_____。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义和团1900俄法美西摩尔北京【易错提醒】圆明园被焚烧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而非八国联军侵华。四、结果:1901年,签订《_________》。
1.内容:辛丑条约4.5亿两反帝性质大沽炮台东交民巷2.影响:
(1)极大地加重了_________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2)清政府成为__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深渊。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文要点】【要旨提醒】《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判断抢答】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维护
清王朝统治。 ( )
提示:八国联军侵华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曾经攻占过北京的侵华战争有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 )
提示:鸦片战争时,帝国主义国家没有打到北京,攻占北京的侵
华战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最能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提示: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 )
提示:《南京条约》赔款2 100万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
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
多的不平等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 )
提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
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和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发动了侵华战争,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义和团和部分爱国清军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究主题1 八国联军侵华
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思考】(1)联系上面的图片,说出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罪行:放火烧毁房屋、城镇;残酷屠杀义和团成员和人民群众;疯狂抢劫百姓的财物和国家的金银财宝。说明侵略者是残暴、贪婪、灭绝人性的。
(2)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统治者做出了怎样的举动?这又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说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3)中国是大国,有四万万国民,而八国联军却只有几千人,但清政府却失败了,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列强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的根本原因。探究主题2 《辛丑条约》
2.结合下列图片:【探究思考】(1)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
【参考答案】①赔款白银4.5亿两,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划使馆界,使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控制之下。
③拆炮驻兵,清王朝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朝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④严禁反帝,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2)《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谈谈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有道理。因为:
①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
②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3)《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侵略者的在华统治工具。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人民政府完全独立自主。阶段复习课
第一学习主题 一、鸦片战争
课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爆发:1840年,英军发动侵华战争。 (3)结果:1842年,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 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罪行。
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60年,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3)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
(4)1864年在金坛击伤戈登。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课标: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背景:英国和俄国为争夺新疆,支持阿古柏侵入新疆。 2.过程:
(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军讨伐阿古柏。
(3)左宗棠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舰袭击,邓世昌等官兵壮烈牺牲。 4.《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③设厂权: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通商:增辟通商口岸。
(2)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攻陷北京,洗劫北京城。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
(1)内容。
①赔款:4.5亿两白银。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③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④外交:在东交民巷设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之后,列强又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一、标志类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
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南京条约》签订。
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4.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6.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事件
——《辛丑条约》的签订。
7.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之最类
1.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及条约——英国及《南京条约》。
2.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及条约——俄国及《瑷珲条约》。
3.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
4.最早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马关条约》。
5.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 三、“四三二一”归纳《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