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7 敬业与乐业 同步测试(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7 敬业与乐业 同步测试(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5:43:13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7 敬业与乐业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解剖(pōu) 教诲(huǐ) 征引(zhēng)
B.容赦(shè) 亵渎(xiè) 佝偻(lóu)
C.承蜩(tiáo) 骈进(pián) 层累(lěi)
D.倘若(tǎng) 厌恶(wù) 强聒不舍(qiǎng)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A、 教诲(huǐ)——huì ;
B、无误;
C、无误;
D、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旁征博引 心无旁骛
B.神情恍惚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答案】A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
A、无误;
B、菱角分明——棱角分明;
C、 铬尽职守 ——恪尽职守 ;
D、 歇斯底理——歇斯底里 。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字形,重点侧重于易错形近字。平时应理解记忆,可以通过字义记忆,如:歉疚的疚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对自己的过失感到过意不去,含内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纠,同样的方法还有,箫笛,不是萧笛,箫是乐器,和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C.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寻章摘句造出来的。
D.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不堪。使用正确。
B、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使用正确。
C、寻章摘句:指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段语句,在写作时套用。后泛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含贬义。使用正确。可以使用断章取义。
D、豁然贯通:话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 并且 即使 故 B.故 因而 即使 才
C.但 所以 无论 却 D.故 所以 无论 才
【答案】C
【知识点】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第一空:“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与前句形成了语义上的转折,应用:但。
第二空:“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是前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的结果,应用:所以。
第三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是表示条件,应用:无论
第四空:“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与前句构成了转折关系,应用: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正确运用。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问;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③①⑤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题目关键词是“ 哲学”、“儿童”。由此可以判断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围绕哲学和儿童展开叙述的。第一空是③,③的因此,接着上述的哲学和儿童阐述,是连贯的, ⑤ 是说爱智慧,和上文不相关,接着①说,学习哲学小孩子更觉得困难,后面⑤ 接着解释哲学的本义, ② 是对⑤的进一步阐述,所以顺序是A。
A、无误;
B、 ⑤ 次序颠倒;
C、⑤ 次序颠倒;
D、 ②⑤次序颠倒。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对此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第一,审清楚题干,提取关键词,分析题目中隐藏的逻辑关系。例如本题中关键词为:“ 哲学 ”、“儿童”。第二,分析选项,提取线索词语,例如本题中关键词为连词: 而 、 因此 、 实际上 。所以顺序为:③①⑤②④。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应时刻提醒自己改正。
B.望着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使游览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雄奇。
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请广大居民禁止在楼道、消防通道停放电动车。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A.搭配不当,去掉“的人”;
B.成分残缺,去掉“望着”或"“使” ;
C.正确;
D.“请”与“禁止”语义冲突,应把“请”改为“不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7.下列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您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儿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妈妈,您能早一点儿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儿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 A,错误,“你马上”不当,是命令语气,对母亲不尊敬。
B,错误,“你必须、别耽误我的事”,语气不当,是命令语气,对母亲不尊敬。
C,祈使语气,正确。
D,错误,“快点给我做饭”,没有称呼,命令语气,对母亲不尊敬。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要注意说话对象、场合。
8.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②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③做工好苦啊!
A.①议论 ②记叙 ③抒情
B.①议论 ②描写 ③抒情
C.①说明 ②记叙 ③议论
D.①记叙 ②描写 ③说明
【答案】A
【知识点】议论;叙述;抒情
【解析】【分析】① 句子表达作者对“劳作”与“不劳作”的看法,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② 句子主要记述“他”每天所做的事情,“直到八十岁”这里有个事情发展的过程,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③ 句子表现“做工”的苦,是抒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表达方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解答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做出分析即可。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方面。
B.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列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论证;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阐释。
C.作者最后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大家和他“一同受用”。
D.作者的演讲所针对的听众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以作者所谈论的“业”只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只限于成人的工作。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有误。虽然作者演讲所针对的听众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但作者所谈论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
业。“敬业与乐业”的意义,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包括学生的学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查的是课内的内容,考生应注意平时的阅读和理解,正确理解文本,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判断。
二、综合题
10.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画横线部分,补写一句。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   。
【答案】惟有坚强的人;生活才和大海一样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原划线句是“惟有……才”构成的一个条件句,而“生活如死水一般”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首先要写一个条件句,然后其中要用一个“生活如……”一样的句式,可以从“庸碌”的反面“坚强”“奋斗”;“死水”的反面“奔腾的大海”等等方面思考,可拟写为:惟有坚强的人 生活才和大海一样。
故答案为:惟有坚强的人 生活才和大海一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和仿写句式的能力。首先看原来指定的划线句有什么句式特点,有无修辞手法,在发挥联想、想象,选择相近或相反的句式进行表达即可。
11.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是   着的曲线;江河溪流,是   着的曲线;大海汪洋,是   着的曲线。
A.流动 B.屹立 C.翻腾
【答案】B;A;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流动: 经常变动,不固定。可以指液体或气体等不断变动的物体。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
翻腾:翻滚、奔腾。
根据语境“崇山峻岭”是凝固的,几乎不动,所以用“屹立”修饰;河流和大海汪洋都在流动,但是前者的幅度小,用一般的“流动”,而汪洋大海是奔腾翻涌的,所以用“翻腾”。
故答案为:B|A|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其次是从语言是否得体方面分析,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判断选用。
三、填空题
请从所给的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2.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   (浇灌 灌溉)光明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开花结果。
13.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要   (心无旁骛 趋之若鹜),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
【答案】12.浇灌
13.心无旁骛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1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浇灌:指浇水,灌溉。
灌溉: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耕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
根据后面“光阴这棵美丽的树”判断应该填“浇灌”。
1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根据后面“执着一点”可知,应该填“心无旁骛”
14.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收入《   》中。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   》,他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作品。
【答案】饮冰室合集;最苦与最乐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中。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最苦与最乐》,他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作品。
故答案为: 饮冰室合集 ; 最苦与最乐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近日,原本栖息于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经墨江县一路北上,直抵昆明,行程达500余公里。目前,云南省林草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投入大量警力及应急处置人员,出动警车、渣土车及无人机,运用空地联动方式密切跟踪野象,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沿途疏导车辆、疏散村民,并采取柔性围挡、投食诱导等措施,避免野象与人群正面相遇。
讨论:班上模拟现场指挥部就该事件展开讨论,议题包括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请你就其中一个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表达意见。解答此题,首先从“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 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中选择一个议题, 写出自己的意见即可。要注意言之成理,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如: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我认为可以采取食物引导的方式,引导、诱导象群往普洱、版纳方向移动,这些措施正在实施。同时,对象群经过的沿线居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在北面和东北面对亚洲象群进行封堵,放开西面和西南面,调整象群行进方向。
故答案为: 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6.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
18.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9.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
2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答案】16.重重叠叠的层次;一同前进
17.《论语》;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论语》;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18.B
19.要乐业;做工好苦;四;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0.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知识点】并列复句;条件复句;敬业与乐业;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名句的积累及分析引用的作用。议论文中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典故寓言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等,来证明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
(4)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答题即可。
(5)本题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文中的句子根据位置在结构上通常有如下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内容上的作用根据所写内容加以总结即可。
16.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骈,指二马并驾。骈进:一同前进。
故答案为:重重叠叠的层次;
一同前进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记了,快乐把一切忧虑都忘记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此句是孔子对自己为人的评价和概括,充分体现出孔子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出自《论语·述而》。
结合语境及句意分析可知作者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为了证明“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观点。引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是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故答案为:《论语》;
(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
《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18.B是并列关系复句,其他为条件复句。
故答案为:B
19.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用原文回答即可。结合“第二要乐业”,故本段内容论述的是“乐业”。“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故答案为:要乐业;做工好苦;四;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0.结合句子的位置分析即可。在第一段,一般是总领全文。中间段:承上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这句话在中间段。放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作总结,一个“为什么呢”引起下文四方面的论述。
故答案为: 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课外美文探究
为学做人
梁启超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我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选自梁启超《人文心语录》)
21.人怎么样才能不惑呢?
22.作者在论述不惑需要专门知识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3.请为这段文字分开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24.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25.“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作者说了两件,请你再给补充一件。
【答案】21.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22.举例论证。
23.第一层从开头到“遇事能断的智慧”,总说怎样才能不惑;第二层从“假如…”到“自然不至于惑了”,分别论述“常识”、“学识”和“智慧”的必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上文,点明题旨。
24.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5.要将我们向来怯懦的胆识,着实锻炼它,叫他变成勇敢。
【知识点】文章段落及层次;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举例论证;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 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关键词,其次,定位文章的段落,第三,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加以概括。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
(2)本题考查 论证方法 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类: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作用分别是:举例论证 使论证更具体跟有说服力。道理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使论证浅显易懂。对比论证使论点更鲜明突出。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分别是:举例论证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从将...和...加以比较,使论点更鲜明突出。最后需要注意,答题时候,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只写答题的格式,提到论点的,一定要把论点写出来。如: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方法,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层次和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熟练掌握这三大板块的不同,老师在讲课时候应引导学生按照此结构划分文章的板块。进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 。 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一般是指使用了修辞或者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此类题目答题一定要结合内容,切忌空洞描述。
(5)本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应首先了解全文,其次,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补充。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
21.“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所以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才能不惑。
故答案为: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22.“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列举农民种地的事例。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
23.第一层开头到“ 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提出文章的观点, 养成判断力:需要常识 、知识、智慧。第二层 从“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到“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这是论述常识 、知识、智慧。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
故答案为:第一层从开头到“遇事能断的智慧”,总说怎样才能不惑;第二层从“假如…”到“自然不至于惑了”,分别论述“常识”、“学识”和“智慧”的必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上文,点明题旨。
24.这段文字语言通俗易懂,如,打雷的揭示。其次文段中的例子简单易懂,如:农民种地。
故答案为: 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5. 结合文段,符合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要将我们向来怯懦的胆识,着实锻炼它,叫他变成勇敢。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7 敬业与乐业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解剖(pōu) 教诲(huǐ) 征引(zhēng)
B.容赦(shè) 亵渎(xiè) 佝偻(lóu)
C.承蜩(tiáo) 骈进(pián) 层累(lěi)
D.倘若(tǎng) 厌恶(wù) 强聒不舍(qi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旁征博引 心无旁骛
B.神情恍惚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C.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寻章摘句造出来的。
D.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 并且 即使 故 B.故 因而 即使 才
C.但 所以 无论 却 D.故 所以 无论 才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问;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③①⑤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应时刻提醒自己改正。
B.望着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使游览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雄奇。
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请广大居民禁止在楼道、消防通道停放电动车。
7.下列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您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儿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妈妈,您能早一点儿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儿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8.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②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③做工好苦啊!
A.①议论 ②记叙 ③抒情
B.①议论 ②描写 ③抒情
C.①说明 ②记叙 ③议论
D.①记叙 ②描写 ③说明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方面。
B.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列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论证;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阐释。
C.作者最后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大家和他“一同受用”。
D.作者的演讲所针对的听众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以作者所谈论的“业”只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只限于成人的工作。
二、综合题
10.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画横线部分,补写一句。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   。
11.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是   着的曲线;江河溪流,是   着的曲线;大海汪洋,是   着的曲线。
A.流动 B.屹立 C.翻腾
三、填空题
请从所给的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2.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   (浇灌 灌溉)光明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开花结果。
13.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要   (心无旁骛 趋之若鹜),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
14.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收入《   》中。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   》,他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作品。
四、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近日,原本栖息于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经墨江县一路北上,直抵昆明,行程达500余公里。目前,云南省林草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投入大量警力及应急处置人员,出动警车、渣土车及无人机,运用空地联动方式密切跟踪野象,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沿途疏导车辆、疏散村民,并采取柔性围挡、投食诱导等措施,避免野象与人群正面相遇。
讨论:班上模拟现场指挥部就该事件展开讨论,议题包括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请你就其中一个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80字左右)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6.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
18.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9.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
2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课外美文探究
为学做人
梁启超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我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选自梁启超《人文心语录》)
21.人怎么样才能不惑呢?
22.作者在论述不惑需要专门知识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3.请为这段文字分开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24.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25.“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作者说了两件,请你再给补充一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A、 教诲(huǐ)——huì ;
B、无误;
C、无误;
D、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答案】A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
A、无误;
B、菱角分明——棱角分明;
C、 铬尽职守 ——恪尽职守 ;
D、 歇斯底理——歇斯底里 。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字形,重点侧重于易错形近字。平时应理解记忆,可以通过字义记忆,如:歉疚的疚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对自己的过失感到过意不去,含内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纠,同样的方法还有,箫笛,不是萧笛,箫是乐器,和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
3.【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不堪。使用正确。
B、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使用正确。
C、寻章摘句:指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段语句,在写作时套用。后泛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含贬义。使用正确。可以使用断章取义。
D、豁然贯通:话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4.【答案】C
【知识点】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第一空:“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与前句形成了语义上的转折,应用:但。
第二空:“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是前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的结果,应用:所以。
第三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是表示条件,应用:无论
第四空:“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与前句构成了转折关系,应用: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正确运用。
5.【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题目关键词是“ 哲学”、“儿童”。由此可以判断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围绕哲学和儿童展开叙述的。第一空是③,③的因此,接着上述的哲学和儿童阐述,是连贯的, ⑤ 是说爱智慧,和上文不相关,接着①说,学习哲学小孩子更觉得困难,后面⑤ 接着解释哲学的本义, ② 是对⑤的进一步阐述,所以顺序是A。
A、无误;
B、 ⑤ 次序颠倒;
C、⑤ 次序颠倒;
D、 ②⑤次序颠倒。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对此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第一,审清楚题干,提取关键词,分析题目中隐藏的逻辑关系。例如本题中关键词为:“ 哲学 ”、“儿童”。第二,分析选项,提取线索词语,例如本题中关键词为连词: 而 、 因此 、 实际上 。所以顺序为:③①⑤②④。
6.【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A.搭配不当,去掉“的人”;
B.成分残缺,去掉“望着”或"“使” ;
C.正确;
D.“请”与“禁止”语义冲突,应把“请”改为“不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7.【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 A,错误,“你马上”不当,是命令语气,对母亲不尊敬。
B,错误,“你必须、别耽误我的事”,语气不当,是命令语气,对母亲不尊敬。
C,祈使语气,正确。
D,错误,“快点给我做饭”,没有称呼,命令语气,对母亲不尊敬。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要注意说话对象、场合。
8.【答案】A
【知识点】议论;叙述;抒情
【解析】【分析】① 句子表达作者对“劳作”与“不劳作”的看法,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② 句子主要记述“他”每天所做的事情,“直到八十岁”这里有个事情发展的过程,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③ 句子表现“做工”的苦,是抒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表达方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解答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做出分析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有误。虽然作者演讲所针对的听众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但作者所谈论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
业。“敬业与乐业”的意义,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包括学生的学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查的是课内的内容,考生应注意平时的阅读和理解,正确理解文本,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判断。
10.【答案】惟有坚强的人;生活才和大海一样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原划线句是“惟有……才”构成的一个条件句,而“生活如死水一般”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首先要写一个条件句,然后其中要用一个“生活如……”一样的句式,可以从“庸碌”的反面“坚强”“奋斗”;“死水”的反面“奔腾的大海”等等方面思考,可拟写为:惟有坚强的人 生活才和大海一样。
故答案为:惟有坚强的人 生活才和大海一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和仿写句式的能力。首先看原来指定的划线句有什么句式特点,有无修辞手法,在发挥联想、想象,选择相近或相反的句式进行表达即可。
11.【答案】B;A;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流动: 经常变动,不固定。可以指液体或气体等不断变动的物体。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
翻腾:翻滚、奔腾。
根据语境“崇山峻岭”是凝固的,几乎不动,所以用“屹立”修饰;河流和大海汪洋都在流动,但是前者的幅度小,用一般的“流动”,而汪洋大海是奔腾翻涌的,所以用“翻腾”。
故答案为:B|A|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其次是从语言是否得体方面分析,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判断选用。
【答案】12.浇灌
13.心无旁骛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1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浇灌:指浇水,灌溉。
灌溉: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耕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
根据后面“光阴这棵美丽的树”判断应该填“浇灌”。
1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根据后面“执着一点”可知,应该填“心无旁骛”
14.【答案】饮冰室合集;最苦与最乐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中。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最苦与最乐》,他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作品。
故答案为: 饮冰室合集 ; 最苦与最乐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5.【答案】(示例)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表达意见。解答此题,首先从“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 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中选择一个议题, 写出自己的意见即可。要注意言之成理,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如: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我认为可以采取食物引导的方式,引导、诱导象群往普洱、版纳方向移动,这些措施正在实施。同时,对象群经过的沿线居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在北面和东北面对亚洲象群进行封堵,放开西面和西南面,调整象群行进方向。
故答案为: 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答案】16.重重叠叠的层次;一同前进
17.《论语》;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论语》;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18.B
19.要乐业;做工好苦;四;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0.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知识点】并列复句;条件复句;敬业与乐业;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名句的积累及分析引用的作用。议论文中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典故寓言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等,来证明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
(4)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答题即可。
(5)本题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文中的句子根据位置在结构上通常有如下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内容上的作用根据所写内容加以总结即可。
16.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骈,指二马并驾。骈进:一同前进。
故答案为:重重叠叠的层次;
一同前进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记了,快乐把一切忧虑都忘记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此句是孔子对自己为人的评价和概括,充分体现出孔子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出自《论语·述而》。
结合语境及句意分析可知作者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为了证明“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观点。引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是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故答案为:《论语》;
(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
《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18.B是并列关系复句,其他为条件复句。
故答案为:B
19.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用原文回答即可。结合“第二要乐业”,故本段内容论述的是“乐业”。“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故答案为:要乐业;做工好苦;四;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0.结合句子的位置分析即可。在第一段,一般是总领全文。中间段:承上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这句话在中间段。放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作总结,一个“为什么呢”引起下文四方面的论述。
故答案为: 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答案】21.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22.举例论证。
23.第一层从开头到“遇事能断的智慧”,总说怎样才能不惑;第二层从“假如…”到“自然不至于惑了”,分别论述“常识”、“学识”和“智慧”的必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上文,点明题旨。
24.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5.要将我们向来怯懦的胆识,着实锻炼它,叫他变成勇敢。
【知识点】文章段落及层次;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举例论证;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 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关键词,其次,定位文章的段落,第三,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加以概括。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
(2)本题考查 论证方法 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类: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作用分别是:举例论证 使论证更具体跟有说服力。道理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使论证浅显易懂。对比论证使论点更鲜明突出。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分别是:举例论证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从将...和...加以比较,使论点更鲜明突出。最后需要注意,答题时候,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只写答题的格式,提到论点的,一定要把论点写出来。如: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方法,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层次和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熟练掌握这三大板块的不同,老师在讲课时候应引导学生按照此结构划分文章的板块。进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 。 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一般是指使用了修辞或者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此类题目答题一定要结合内容,切忌空洞描述。
(5)本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应首先了解全文,其次,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补充。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
21.“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所以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才能不惑。
故答案为: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22.“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列举农民种地的事例。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
23.第一层开头到“ 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提出文章的观点, 养成判断力:需要常识 、知识、智慧。第二层 从“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到“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这是论述常识 、知识、智慧。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
故答案为:第一层从开头到“遇事能断的智慧”,总说怎样才能不惑;第二层从“假如…”到“自然不至于惑了”,分别论述“常识”、“学识”和“智慧”的必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上文,点明题旨。
24.这段文字语言通俗易懂,如,打雷的揭示。其次文段中的例子简单易懂,如:农民种地。
故答案为: 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5. 结合文段,符合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要将我们向来怯懦的胆识,着实锻炼它,叫他变成勇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