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下面两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乌蒙(méng) 逶(wěi)迤 涯壁 铁索
B.磅(páng)礴 岷(mín)山 规律 渡船
2.词语综合运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句中“ ”二字是全诗的诗眼,赞美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革命精神,和下 句的“_______________”一词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关系。
(2)“万水千山”这个成语里的“千、万”都是泛指,隐含着________多、__________多,形容_____________ 。我能再写几个含有“万、千”的成语:
万( )千(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3)“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写出两个含有“等闲”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含有“等闲”二字的古诗句,如明代诗人于谦的《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宋代诗人朱熹的 《春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大观园。(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______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____________________ 寒: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课文 《七律·长征》,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C.尾联诗句中提到的“三军”,分别指的是海军、陆军和空军。
D.全诗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综合题
阅读本课诗句,完成练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全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用“___________”画出总领全诗,高度概括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
3.读颔联,然后根据理解填空。
(1)诗句中极言山势高大雄伟的词语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突出了红军遇到的困难之大;但在红军看来,它又不过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照应了前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2)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精神。
4.颈联包含着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小故事? ( )
A.巧渡金沙江 B.翻越岷山 C.飞夺泸定桥 D.横渡长江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的一“暖”一“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这首诗从整体结构上来看,运用了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方法。请你模仿这种写作方法, 写一段文字。
天上的云千奇百怪,形态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光明小学部分师生准备利用暑假践行“重走长征路,熔铸民族魂”的主题活动。请你为他们简拟一份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题
1.B
【解析】这道题是对课文中生字、多音字的字音、字形的考查。首先我们要对课文中会认字的字音以及会写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熟练地掌握,然后采用 排除法进行解答。A组中“逶迤”的“逶”,音节应该 是“Wēi”,“涯壁”的“涯”应该是“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2.(1)不怕 不怕困难 坚强不屈 只等闲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解答这道题时,应该在熟练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第一空,全诗的“诗眼”是“不怕”,总写红军大无畏的精神。第二、三空,是对红军精神品质的考查,“远征难”可体会到长征途中困难很多,但红军并“不怕”,进一步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大无畏精神。第四空,“只等闲”是只看作平平常常的意思,在红军眼里,“万水千山”的困难都不在话下,与前一句中的“不怕”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关系。
(2)水 山 困难很多 紫 红 言 语 丝 缕 军 马
【解析】这道题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第一、二空联系课文内容可知答案是“水、山”。第三空的答案是“困难很多”。后面的词语积累要注意格式,第一个是“万”在前,“千”在后的格式,可以是“万紫千红万古千秋”等;后三个是“千”在前,“万”在后的格式,可以是“千丝万缕、千言万语、千家万户、千军万马”等。
(3)平平常常 等闲之辈 等闲视之 千锤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这道题是对词语和古诗句积累的考查。第一空“等闲”的意思是“平平常常”。第二、三空要求积累含有“等闲”的词语,平时阅读时应注意养成分类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这样的词语有“等闲之辈、等闲视之”等。第四至七空要求积累含有“等闲”的古诗句,于谦《石灰吟》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和朱熹《春日》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都含有“等闲”二字只要大家平时多背诵,多积累,完成这样的题就很容易了。
3.综合题
(1)翻腾 滚动
诗句意思:绵延不的五岭山,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在脚下滚动着的一颗小小的泥丸。
【解析】这道题是对诗句中重点词语和诗句意思的理解的考查。“腾”是以静写动,翻腾的意思;“走”是以静写动,滚动的意思。诗句意思结合重点字的 解释,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可,注意文从字顺。
2.温暖,喻指欢快喜悦。
寒冷,喻指严峻。
诗用句意思: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个云的峭壁该悬崖,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倍感欢快喜悦。大渡河正波涛汹涌,河上面的泸定桥高高悬挂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让人感觉到形势严峻
【解析】这道题也是对诗句中重点词语和诗句意思 这的理解的考查。“暖”表面义指温暖引申义指“红军欢快喜悦的心情”;“寒”表面义指塞冷,引申义指“形势的严峻”。诗句意思结合重点字的解释,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可,注意文从字顺。
4.C
【解析】这道题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读懂课文内容,然后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题目的练习。在A、B、C、D四个答案中,A、B、D三个答 案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是错误的。诗中的“三军”指的是红军队伍。因此错误答案是C。
二、综合题
1.五岭透迤腾细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析】 这道题是对中心句的考查。总领全诗的诗 句一般情况下都居于句首,首联中的“万水”是虚指,具体指的是下文中的“金沙江、大渡河”;“千山”也是虚指,具体指的是下文中的“五岭、鸟蒙”。这些“万水千山”的代表在红军眼里仅仅是“细浪、泥 丸”,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可见,总领全诗的中心句是首联,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3.(1)逶迤 磅礴 细浪 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2)比喻 夸张 藐视困难的大无畏
【解析】这道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考查。找出形容山势和遇到困难的对应词语,并对应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1小题第一、二空应该是“逶迤、磅礴”,第三、四空应该是“细浪、泥丸”。第五、一应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第2小题,额联把“五岭”和“乌蒙”分别比作“浪”和“泥丸”,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又运用了夸张夸小的修辞手法,极言“五岭、乌蒙”之小,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因此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4.AC
【解析】这道题是对积累运用的考查。颈联中包含的红军途中的两个小故事,分别是“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因此答案是A和C。
5.表现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道题是对诗句包含的思想感情的考查。诗句中的“暖”,表面上好像是在写金沙江水流湍急,把高耸入云的山崖都拍打得“温暖”了,实际上表达的是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欢快愉悦的心情;诗句中的“寒”,表面上是在写大渡河上十三根铁索寒光闪闪,让人心惊胆寒,让人感觉到形势严峻,但红军还是顺利地渡过了大渡河。可见诗句中的“暖”一“寒”表现了诗人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示例:有的像一座座高山,巍峨挺拔;有的像一条条河流,奔腾不息;有的像一头头猛兽,齜牙咧嘴;有的像一缕缕轻纱,轻柔飘逸……
【解析】这道题是对习作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的要求,然后按照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总写的句子,只要写出分写的句子就可以了,最好用上排比、比喻等常见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句子会更加形象生动。
四、示例:光明小学“重走长征路,熔铸民族魂”活动方案
1.活动意义: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2.活动主题:追寻红色记忆,熔铸民族之魂。
3.活动路线:待定。
4.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
5.活动对象:光明小学优秀少先队员。
6.活动内容:(1)第一阶段:强化责任,确保安全。
(2)第二阶段:营造氛围,做好宣传7.人员分工及经费预算:(1)人员分工:XXX;(2)经费预算:XXX。
8.活动要求:(01)分工合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2)确保交通安全;(3)确保人员整齐;(4)打旗帜,唱红歌;(5)服从安排,保持联系;(6)严守纪律;(7)做好应急准备;(8)树立环保意识。
【解析】这道题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表时,首先要读懂题干的意思,然后再围绕活动方案此进行设计完成练习。不要求过程很详尽,只要环节清楚,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