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9 论教养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贸然(mào) 典范(diǎn) 餐具(cān) 疲惫(bèi)
B.涵养(hán) 礼貌(mào) 恪守(ɡè) 愚蠢(chǔn)
C.稳重(wěn) 风度(dù) 自持(chí) 遗憾(ɡǎn)
D.难堪(kān) 侧目(cè) 遵循(xún) 箴言(j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霆 贤达 随心所欲 漠不关心
B.汲取 智慧 自吹自雷 忸怩作态
C.慎重 积淀 一意狐行 附庸风雅
D.不懈 书籍 矫揉造做 随机应变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在场观众和评委鞠了一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她神态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D.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自己吹暕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真诚的话)
5.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递进复句)
B.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因果复句)
C.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条件复句)
D.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递进
复句)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近1800多个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她们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把“创建”改为“创立”)
B.这些文章无一体现出淳朴的社会风气,字里行间自有一番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无一”后加“不”)
C.“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在“星际探测征程”后加“的重要一步”)
D.“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是由于其人格高洁的结果。(删去“由于”)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B.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C.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D.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1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二、填空题
10.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
(2)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3)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11.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 , 作家。本文透过众多“ ”“ ”的现象,探究“ ”和“ ”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三、语言表达
12.下面是你班同学关于家风对个人教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图表后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
选项 比例
有 90.91%
没有 0.61%
关系不大 8.48%
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选项 比例
学校 33.33%
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61.21%
社会大环境 5.46%
13.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
材料一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 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 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四、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教养是一个人的天性,教养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如果一个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mào然行动,鲁莽做事,这不是有教养的表现。剖析教养的本质,对于教养的形成我们很难开出一个确切的处方,但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要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hán养。
14.给加点的字注音。
剖析
处方
15.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mào 然
hán 养
16.语段中有一个有错别字的词语,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教养(节选)
利哈乔夫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
③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④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⑤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⑥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⑦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⑧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
⑨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⑩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7.对于选文前两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C.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D.开门见山,点出中心论点
18.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真正的教养的本质是尊重,要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B.文章思路清晰,严密。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以大量生活现象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然后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最后总结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第 段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据来阐述优雅风度的深刻含义,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④—⑦段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对比鲜明,突出强调了“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的观点。
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下列各题。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
22.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2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 A.正确;
B.有误,“恪守”的“恪”应读为“kè”;
C.有误,“遗憾”的“憾”应为“hàn”;
D.有误,“箴言”的“箴”应读为“zhē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自吹自雷”应写作“自吹自擂”;
C.“一意狐行”应写作“一意孤行”;
D.“矫揉造做”应写作“矫揉造作”;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彬彬有礼:指文雅而有礼貌。此处指他向观众和评委鞠躬的礼貌之举,使用恰当;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写字的姿势,不恰当;
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此处突出她神态的自然,符合语境;
D.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此处指究竟是真正有才华还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终会露相,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理解。D项中"箴言“指劝诫的话。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的解释要靠积累,考生不但要理解词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还要结合语境去分析和体会。
5.【答案】D
【知识点】并列复句;假设复句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与其……不如……”是选择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句类型的辨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复句辨析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辨析所需要的关联词,然后细细分析句子,谨慎辨析。
6.【答案】A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语义矛盾“近1800”和“1800多”表意不同,可删掉“近”或“多”;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7.【答案】C
【知识点】顿号;逗号
【解析】【分析】C.“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在句中是并列关系,故应将“,”改为“、”。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排序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本语段讲了“扌德”与“美的人”的关系②无疑地体现了与文段开头句句意的承接可作为第一句⑤句中同时体现了与上一句句意的衔接可作为第二句3可更解为对以上两句的总结可作为第三句④与上一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句意衔接最紧密①但是一词虽体现了语意转折也可理解为对以上句段的总结可作为来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⑤③④①。
故答案为:C
【点评】句子的衔接连贯,必须结合文段的整体把握结构,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式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回答。
9.【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课下积累。ACD:正确;
B:有误,雨果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国籍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0.【答案】(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知识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⑴依据“比如”可知,使用了举例论证⑵依据“ 有句谚语说得好 ”可知,使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⑶依据“假如”与把“ 彬彬有礼 ”与“ 大发雷霆 ”作比较可知,使用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
故答案为:⑴ 举例论证 ⑵ 引用论证 ⑶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点评】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11.【答案】利哈乔夫;前苏联;有教养;无教养;真正的教养;优雅风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简介、议论的话题等知识的掌握。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通读全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故答案为:1、利哈乔夫2、前苏联3、有教养 4无教养 5、真正的教养 6、优雅风度
【点评】作家作品简介属于识记部分,考生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强化记忆。文章的论证思路,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抓住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体会。
12.【答案】①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②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表1是对“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的调查分析,其中90.91%的同学认为有影响,所以结论可以归纳为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
表2是对“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的调查分析,其中61.21% 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往来的人,所以结论可归纳为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故答案为:①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②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分析表格的答题思路为:阅读图表→观察数据变化→分析联系→归纳概括→文字表述,即:①对表格进行整体阅读,通过表头、行列内容、图表下的“注”来把握主题或方向;②观察数据变化。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这是得到观点或结果的源头;③从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将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⑤将结论用简明准确的文字表述出来。
13.【答案】范文:
示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知识点】应用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通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教养的定义和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材料二则是两则关于自身教养的名人名言,材料三叙述了周总理外出视察工作时的行为表现。依据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活动主题“说教养”可以这样写演讲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故答案为:示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演讲稿要依据活动主题“说教养”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可结合题目中的材料来写。写作时,尽可能地使用短句。演讲稿的特点:①针对性。演讲稿的内容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②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好的宣传效果。③有声性。演讲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变为有声语言。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答案】14.pōu;chǔ
15.贸;涵
16.为人处事;为人处世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剖析”中的“剖”应读作“pōu”;
“处方”中的“处”应读作“chǔ”。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mào然”应写作“贸然”;“hán养”应写作“涵养”。
16.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为人处事 “中的”事 “应为”世“。
【答案】17.D
18.D
19.C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论点;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平时要积累一些开头的作用的答题术语或模式,然后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和结构的梳理。
17.文章思路清晰、严密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以大量生活现象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然后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是尊重最后总结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故答案为:D。
18.根据“有句谚语说得好”可知是道理论证。故答案为:D。
19.ABD.正确;C.有误,阐述的是“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含义。”
故答案为:C。
【答案】20.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2.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3.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知识点】中心论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为常考题型,考生应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通读文章,准确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为常考题型,考生应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特征,结合语句和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不能孤立的理解语句,要将语句融入文段,甚至全文之中,正确理解语句要表达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范围,抓关键语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20.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把握。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根据标题“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以及文章的开头,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试题分析: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结合原文①例举苏轼的经历来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属于举例论证;② 引用庄子的话来论证“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属于道理论证。
22.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乱纷纷”说明这个世界很混乱;“铸炼成器”意思是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故句子的含义是: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根据第5自然段“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提取答案: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豁达的胸襟;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根据第6自然段“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可概括为:有专注的精神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9 论教养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贸然(mào) 典范(diǎn) 餐具(cān) 疲惫(bèi)
B.涵养(hán) 礼貌(mào) 恪守(ɡè) 愚蠢(chǔn)
C.稳重(wěn) 风度(dù) 自持(chí) 遗憾(ɡǎn)
D.难堪(kān) 侧目(cè) 遵循(xún) 箴言(jiān)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 A.正确;
B.有误,“恪守”的“恪”应读为“kè”;
C.有误,“遗憾”的“憾”应为“hàn”;
D.有误,“箴言”的“箴”应读为“zhē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霆 贤达 随心所欲 漠不关心
B.汲取 智慧 自吹自雷 忸怩作态
C.慎重 积淀 一意狐行 附庸风雅
D.不懈 书籍 矫揉造做 随机应变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自吹自雷”应写作“自吹自擂”;
C.“一意狐行”应写作“一意孤行”;
D.“矫揉造做”应写作“矫揉造作”;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在场观众和评委鞠了一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她神态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D.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彬彬有礼:指文雅而有礼貌。此处指他向观众和评委鞠躬的礼貌之举,使用恰当;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写字的姿势,不恰当;
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此处突出她神态的自然,符合语境;
D.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此处指究竟是真正有才华还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终会露相,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自己吹暕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真诚的话)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理解。D项中"箴言“指劝诫的话。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的解释要靠积累,考生不但要理解词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还要结合语境去分析和体会。
5.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递进复句)
B.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因果复句)
C.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条件复句)
D.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递进
复句)
【答案】D
【知识点】并列复句;假设复句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与其……不如……”是选择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句类型的辨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复句辨析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辨析所需要的关联词,然后细细分析句子,谨慎辨析。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近1800多个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她们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把“创建”改为“创立”)
B.这些文章无一体现出淳朴的社会风气,字里行间自有一番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无一”后加“不”)
C.“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在“星际探测征程”后加“的重要一步”)
D.“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是由于其人格高洁的结果。(删去“由于”)
【答案】A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语义矛盾“近1800”和“1800多”表意不同,可删掉“近”或“多”;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B.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C.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D.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答案】C
【知识点】顿号;逗号
【解析】【分析】C.“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在句中是并列关系,故应将“,”改为“、”。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答案】C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排序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本语段讲了“扌德”与“美的人”的关系②无疑地体现了与文段开头句句意的承接可作为第一句⑤句中同时体现了与上一句句意的衔接可作为第二句3可更解为对以上两句的总结可作为第三句④与上一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句意衔接最紧密①但是一词虽体现了语意转折也可理解为对以上句段的总结可作为来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⑤③④①。
故答案为:C
【点评】句子的衔接连贯,必须结合文段的整体把握结构,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式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回答。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1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课下积累。ACD:正确;
B:有误,雨果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国籍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二、填空题
10.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
(2)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3)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答案】(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知识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⑴依据“比如”可知,使用了举例论证⑵依据“ 有句谚语说得好 ”可知,使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⑶依据“假如”与把“ 彬彬有礼 ”与“ 大发雷霆 ”作比较可知,使用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
故答案为:⑴ 举例论证 ⑵ 引用论证 ⑶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点评】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11.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 , 作家。本文透过众多“ ”“ ”的现象,探究“ ”和“ ”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答案】利哈乔夫;前苏联;有教养;无教养;真正的教养;优雅风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简介、议论的话题等知识的掌握。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通读全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故答案为:1、利哈乔夫2、前苏联3、有教养 4无教养 5、真正的教养 6、优雅风度
【点评】作家作品简介属于识记部分,考生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强化记忆。文章的论证思路,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抓住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体会。
三、语言表达
12.下面是你班同学关于家风对个人教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图表后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
选项 比例
有 90.91%
没有 0.61%
关系不大 8.48%
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选项 比例
学校 33.33%
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61.21%
社会大环境 5.46%
【答案】①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②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表1是对“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的调查分析,其中90.91%的同学认为有影响,所以结论可以归纳为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
表2是对“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的调查分析,其中61.21% 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往来的人,所以结论可归纳为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故答案为:①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②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分析表格的答题思路为:阅读图表→观察数据变化→分析联系→归纳概括→文字表述,即:①对表格进行整体阅读,通过表头、行列内容、图表下的“注”来把握主题或方向;②观察数据变化。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这是得到观点或结果的源头;③从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将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⑤将结论用简明准确的文字表述出来。
13.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
材料一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 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 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答案】范文:
示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知识点】应用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通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教养的定义和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材料二则是两则关于自身教养的名人名言,材料三叙述了周总理外出视察工作时的行为表现。依据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活动主题“说教养”可以这样写演讲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故答案为:示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演讲稿要依据活动主题“说教养”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可结合题目中的材料来写。写作时,尽可能地使用短句。演讲稿的特点:①针对性。演讲稿的内容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②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好的宣传效果。③有声性。演讲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变为有声语言。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四、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教养是一个人的天性,教养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如果一个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mào然行动,鲁莽做事,这不是有教养的表现。剖析教养的本质,对于教养的形成我们很难开出一个确切的处方,但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要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hán养。
14.给加点的字注音。
剖析
处方
15.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mào 然
hán 养
16.语段中有一个有错别字的词语,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答案】14.pōu;chǔ
15.贸;涵
16.为人处事;为人处世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剖析”中的“剖”应读作“pōu”;
“处方”中的“处”应读作“chǔ”。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mào然”应写作“贸然”;“hán养”应写作“涵养”。
16.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为人处事 “中的”事 “应为”世“。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教养(节选)
利哈乔夫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
③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④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⑤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⑥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⑦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⑧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
⑨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⑩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7.对于选文前两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C.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D.开门见山,点出中心论点
18.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真正的教养的本质是尊重,要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B.文章思路清晰,严密。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以大量生活现象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然后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最后总结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第 段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据来阐述优雅风度的深刻含义,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④—⑦段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对比鲜明,突出强调了“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的观点。
【答案】17.D
18.D
19.C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论点;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平时要积累一些开头的作用的答题术语或模式,然后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和结构的梳理。
17.文章思路清晰、严密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以大量生活现象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然后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是尊重最后总结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故答案为:D。
18.根据“有句谚语说得好”可知是道理论证。故答案为:D。
19.ABD.正确;C.有误,阐述的是“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含义。”
故答案为:C。
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下列各题。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
22.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2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答案】20.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2.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3.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知识点】中心论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为常考题型,考生应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通读文章,准确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为常考题型,考生应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特征,结合语句和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不能孤立的理解语句,要将语句融入文段,甚至全文之中,正确理解语句要表达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范围,抓关键语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20.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把握。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根据标题“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以及文章的开头,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试题分析: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结合原文①例举苏轼的经历来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属于举例论证;② 引用庄子的话来论证“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属于道理论证。
22.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乱纷纷”说明这个世界很混乱;“铸炼成器”意思是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故句子的含义是: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根据第5自然段“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提取答案: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豁达的胸襟;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根据第6自然段“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可概括为:有专注的精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