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3.11 岳阳楼记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淫雨(yín) 朝晖夕阴(huī)
B.皓月(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zhǐ)
C.骚人(sāo) 潜行(qiǎn) 薄暮冥冥(mínɡ)
D.怒号(háo) 舟楫(jí) 心旷神怡(yí)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潜行(qiǎn) -----(qiá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百废具兴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锦鳞游泳
【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名词做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B.形容词做名词,荒废的事业。
C.形容词做名词,有才能的人。
D.没有活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3.下列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气象万千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沙鸥翔集 D.忧谗畏讥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 古义:景物。今义:天气变化。
B. 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今义:丈夫,夫人。
C. 古义:停息。今义 :集体,集中。
D.古今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4.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览物之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用法。
ABC:相同,三个句子中的“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
D:与其它三项不同,句子中的“之”是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沙鸥翔集 B.至若春和景明
C.宠辱偕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句意为: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古义:栖息;今义:聚集;
B:句意为: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C:句意: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古今都是“一并”的意思。
D:句意: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微:古义:没有;今义: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6.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7.(2022九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永叔,谥号文正。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C.“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岳阳楼记;名人事迹;称谓
【解析】【分析】范仲淹,字希文。欧阳修,字永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中外重要作家及其生平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年号。
B.“谪”指贬官降职或流放,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还有“拜”“迁”“擢”等。
C.“迁客骚人”中的“骚人”原称屈原或《楚辞》作者,后泛指文人。
D.《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答案】D
【知识点】称谓;历法;职官;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唐宋八大家”中没有范仲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重点描写洞庭湖的景象,阐述作者的政治观点。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课文第3、4段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选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投射出作者观景时的悲喜心境,表达了作者向往“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答案】C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BD分析正确。
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错。第3、4段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而非作者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课本内容,着重字、词、句含义分析,文章感情变化的把握,功夫用在平时,多读多记才能掌握牢固。
二、填空题
10.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答案】(1)百废俱兴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气象万千
【知识点】解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注意“ 废 、 怡 、 象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百废俱兴 ⑵ 心旷神怡 ⑶ 政通人和 ⑷ 气象万千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1.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 》,是范仲淹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 而写。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古代的记是一种 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以下诗中各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请把有关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龚自珍《已亥杂诗》: , 。
【答案】(1)《范文正公集》;重修岳阳楼;《渔家傲 秋思》
(2)散文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仍护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范仲淹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重修岳阳楼而写。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渔家傲 秋思》。
⑵ 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⑶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注意“ 晖 、 阴 ”正确。
⑷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注意“ 阑 、 作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第1空、《范文正公集》第2空、重修岳阳楼第3空、《渔家傲 秋思》
⑵ 散文
⑶第1空、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2空、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3空、不以物喜
第4空、不以己悲
第5空、朝晖夕阴
第6空、气象万千
⑷第1空、夜阑卧听风吹雨
第2空、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3空、落红不是无情物
第4空、化作春泥仍护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⑶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⑷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三、语言表达
1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1)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2)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3)“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
【答案】(1)“低头族”是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知识点】下定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做出回答。从“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许多人都会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他们的视线与智能手机等数字终端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提取关键信息,表达清楚,语句通顺,符合下定义的语言表述形式。注意使用判断句式,也就是低头族是……..一类人即可。
故答案为:“低头族”是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词,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定义。
13.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斗的武警官兵、志愿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时代举例,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斗的武警官兵、志愿者。
故答案为: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斗的武警官兵、志愿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应结合时代特征,联系社会生活,在文本的启迪下,摆明观点,运用时代事例进行阐述。
四、综合题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4.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几辈能担天 下事;
下联: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15.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90字左右)
【答案】14.B
15.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基本要求: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14.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及写作能力。
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故答案为:B。
15.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运用说明性的文字,可以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出名景观及影响。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因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而得名。
五、文言文阅读
(2022九上·利辛期末)文言文阅读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
②去国怀乡
③沙鸥翔集
④把酒临风
⑤近疏歌酒缘多病
1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8.《岳阳楼记》和《群斋即事》都是范仲淹被贬之后所作,请简要分析其中思想情感的异同。
【答案】16.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离开;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迎着;因为
17.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当中。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8.异:《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想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变化,将他们的“以物喜,以己悲”和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群斋即事》虽有被贬的失意,但范仲淹不沉浸在失意之中,反而寄情山水,潇洒度日,最后以“塞翁失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被贬谪未必是件坏事的想法。
同:一文一诗都写于被贬之后,都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知识点】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情感分析。读懂古诗含义,理解文言文翻译,抓住文中的情感词、作者评价及心理描述等,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情感的异同。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岳阳楼记》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郡斋即事》
在我鬓发如丝的时候,第三次外放出任郡守,我却在自己的书斋中潇洒生活胜过禅师。
虽然近来因为身体多病慢慢疏远了歌舞美酒,但还有诗词不负这云山大好美景。
我兴致高昂的在雨中赏菊。在月下秋江边流连忘返。
这世间的荣辱还有什么可言说的呢 这个道理,连塞翁都知道,我岂会把进退放在心上。
16.①翻译为: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②翻译为:离开京城,怀念家乡。去:离开
③翻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④翻译为: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临:迎着
⑤翻译为:虽然近来因为身体多病慢慢疏远了歌舞美酒。 缘:因为
故答案为: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离开;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迎着;因为
17.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 曜、岳、潜、形、微、斯人、归”。曜:光辉,日光。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归:归依。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故答案为: ①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当中。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8.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郡斋即事》 创作于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到任饶州之后一段时间所作。尾联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交代了诗人那斋潇洒生活的缘由,诗人认为,人生的沉浮荣辱不必说、不值得在意,连塞上老翁都懂得失马焉知非福,何况通达事理、胸襟开阔的自己呢 两句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故答案为:异:《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想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变化,将他们的“以物喜,以己悲”和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群斋即事》虽有被贬的失意,但范仲淹不沉浸在失意之中,反而寄情山水,潇洒度日,最后以“塞翁失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被贬谪未必是件坏事的想法。
同:一文一诗都写于被贬之后,都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部分,完成题目。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②忧谗畏讥 忧: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前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9.日光;担心
20.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1.第①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②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朗喜悦的情感。
22.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要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只有了解文章大意,你才能进一步去揣摩文章的主题、内涵,才能进一步去探讨人物的性格、品质;其次是读题,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在通读全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以后,开始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次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由于有了第一遍的通读,对于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这一步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组织语言,用什么模式答题。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此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和结构。那么重要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一般作用有哪些呢?从内容角度答题时: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从结构角度答题时: 句子的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与上下文相呼(照)应、总结上文等角度考虑;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分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 ”的翻译是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景”解释为“日光、阳光”的意思;“ 忧谗畏讥”的翻译是担忧被谗言中伤,“忧”解释为“担心、担忧”的意思。
故答案为:日光;担心
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翻译是: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注意“沉璧”是状语,“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的意思; ②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翻译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注意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故答案为: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①段“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
第②段“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抒发了开朗喜悦的情感。
故答案为: 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朗喜悦的情感。
2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然则何时而乐”是对“ 是进亦忧,退亦忧 ”发起的提问,承接了上文内容,还能引起读者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注意和思考。
故答案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3.11 岳阳楼记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淫雨(yín) 朝晖夕阴(huī)
B.皓月(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zhǐ)
C.骚人(sāo) 潜行(qiǎn) 薄暮冥冥(mínɡ)
D.怒号(háo) 舟楫(jí) 心旷神怡(yí)
2.下列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百废具兴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锦鳞游泳
3.下列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气象万千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沙鸥翔集 D.忧谗畏讥
4.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览物之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沙鸥翔集 B.至若春和景明
C.宠辱偕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2022九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永叔,谥号文正。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C.“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年号。
B.“谪”指贬官降职或流放,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还有“拜”“迁”“擢”等。
C.“迁客骚人”中的“骚人”原称屈原或《楚辞》作者,后泛指文人。
D.《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9.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重点描写洞庭湖的景象,阐述作者的政治观点。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课文第3、4段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选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投射出作者观景时的悲喜心境,表达了作者向往“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二、填空题
10.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11.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 》,是范仲淹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 而写。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古代的记是一种 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以下诗中各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请把有关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龚自珍《已亥杂诗》: , 。
三、语言表达
1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1)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2)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3)“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
13.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四、综合题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4.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几辈能担天 下事;
下联: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15.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90字左右)
五、文言文阅读
(2022九上·利辛期末)文言文阅读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
②去国怀乡
③沙鸥翔集
④把酒临风
⑤近疏歌酒缘多病
1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8.《岳阳楼记》和《群斋即事》都是范仲淹被贬之后所作,请简要分析其中思想情感的异同。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部分,完成题目。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②忧谗畏讥 忧: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前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潜行(qiǎn) -----(qiá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名词做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B.形容词做名词,荒废的事业。
C.形容词做名词,有才能的人。
D.没有活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 古义:景物。今义:天气变化。
B. 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今义:丈夫,夫人。
C. 古义:停息。今义 :集体,集中。
D.古今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4.【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用法。
ABC:相同,三个句子中的“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
D:与其它三项不同,句子中的“之”是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5.【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句意为: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古义:栖息;今义:聚集;
B:句意为: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C:句意: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古今都是“一并”的意思。
D:句意: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微:古义:没有;今义: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7.【答案】A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岳阳楼记;名人事迹;称谓
【解析】【分析】范仲淹,字希文。欧阳修,字永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中外重要作家及其生平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
8.【答案】D
【知识点】称谓;历法;职官;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唐宋八大家”中没有范仲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答案】C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BD分析正确。
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错。第3、4段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而非作者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课本内容,着重字、词、句含义分析,文章感情变化的把握,功夫用在平时,多读多记才能掌握牢固。
10.【答案】(1)百废俱兴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气象万千
【知识点】解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注意“ 废 、 怡 、 象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百废俱兴 ⑵ 心旷神怡 ⑶ 政通人和 ⑷ 气象万千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1.【答案】(1)《范文正公集》;重修岳阳楼;《渔家傲 秋思》
(2)散文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仍护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范仲淹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重修岳阳楼而写。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渔家傲 秋思》。
⑵ 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⑶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注意“ 晖 、 阴 ”正确。
⑷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注意“ 阑 、 作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第1空、《范文正公集》第2空、重修岳阳楼第3空、《渔家傲 秋思》
⑵ 散文
⑶第1空、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2空、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3空、不以物喜
第4空、不以己悲
第5空、朝晖夕阴
第6空、气象万千
⑷第1空、夜阑卧听风吹雨
第2空、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3空、落红不是无情物
第4空、化作春泥仍护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⑶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⑷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2.【答案】(1)“低头族”是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知识点】下定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做出回答。从“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许多人都会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他们的视线与智能手机等数字终端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提取关键信息,表达清楚,语句通顺,符合下定义的语言表述形式。注意使用判断句式,也就是低头族是……..一类人即可。
故答案为:“低头族”是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词,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定义。
13.【答案】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斗的武警官兵、志愿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时代举例,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斗的武警官兵、志愿者。
故答案为: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斗的武警官兵、志愿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应结合时代特征,联系社会生活,在文本的启迪下,摆明观点,运用时代事例进行阐述。
【答案】14.B
15.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基本要求: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14.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及写作能力。
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故答案为:B。
15.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运用说明性的文字,可以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出名景观及影响。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因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而得名。
【答案】16.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离开;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迎着;因为
17.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当中。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8.异:《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想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变化,将他们的“以物喜,以己悲”和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群斋即事》虽有被贬的失意,但范仲淹不沉浸在失意之中,反而寄情山水,潇洒度日,最后以“塞翁失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被贬谪未必是件坏事的想法。
同:一文一诗都写于被贬之后,都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知识点】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情感分析。读懂古诗含义,理解文言文翻译,抓住文中的情感词、作者评价及心理描述等,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情感的异同。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岳阳楼记》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郡斋即事》
在我鬓发如丝的时候,第三次外放出任郡守,我却在自己的书斋中潇洒生活胜过禅师。
虽然近来因为身体多病慢慢疏远了歌舞美酒,但还有诗词不负这云山大好美景。
我兴致高昂的在雨中赏菊。在月下秋江边流连忘返。
这世间的荣辱还有什么可言说的呢 这个道理,连塞翁都知道,我岂会把进退放在心上。
16.①翻译为: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②翻译为:离开京城,怀念家乡。去:离开
③翻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④翻译为: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临:迎着
⑤翻译为:虽然近来因为身体多病慢慢疏远了歌舞美酒。 缘:因为
故答案为: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离开;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迎着;因为
17.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 曜、岳、潜、形、微、斯人、归”。曜:光辉,日光。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归:归依。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故答案为: ①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当中。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8.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郡斋即事》 创作于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到任饶州之后一段时间所作。尾联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交代了诗人那斋潇洒生活的缘由,诗人认为,人生的沉浮荣辱不必说、不值得在意,连塞上老翁都懂得失马焉知非福,何况通达事理、胸襟开阔的自己呢 两句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故答案为:异:《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想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变化,将他们的“以物喜,以己悲”和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群斋即事》虽有被贬的失意,但范仲淹不沉浸在失意之中,反而寄情山水,潇洒度日,最后以“塞翁失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被贬谪未必是件坏事的想法。
同:一文一诗都写于被贬之后,都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19.日光;担心
20.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1.第①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②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朗喜悦的情感。
22.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要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只有了解文章大意,你才能进一步去揣摩文章的主题、内涵,才能进一步去探讨人物的性格、品质;其次是读题,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在通读全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以后,开始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次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由于有了第一遍的通读,对于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这一步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组织语言,用什么模式答题。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此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和结构。那么重要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一般作用有哪些呢?从内容角度答题时: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从结构角度答题时: 句子的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与上下文相呼(照)应、总结上文等角度考虑;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分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 ”的翻译是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景”解释为“日光、阳光”的意思;“ 忧谗畏讥”的翻译是担忧被谗言中伤,“忧”解释为“担心、担忧”的意思。
故答案为:日光;担心
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翻译是: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注意“沉璧”是状语,“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的意思; ②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翻译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注意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故答案为: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①段“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
第②段“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抒发了开朗喜悦的情感。
故答案为: 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朗喜悦的情感。
2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然则何时而乐”是对“ 是进亦忧,退亦忧 ”发起的提问,承接了上文内容,还能引起读者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注意和思考。
故答案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