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3.14 诗词三首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ǐ)苍海。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D.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济jì,苍——沧。
故答案为:B
【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的食物)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远大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D.“婵娟”是指月亮,而不是“嫦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3.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答案】D
【知识点】用典
【解析】【分析】A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C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D没有运用典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古诗中运用的典故,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提出来,因此平时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这句话正确的停顿应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对下列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理解: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所指的是想要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却没有被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理解: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理解:这一句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理解: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6.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和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采用楷体书写,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B.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人生和自然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B
【知识点】图表信息
【解析】【分析】B项,“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错,词的上阀中蕴含着词人苦闷难造、欲求解脱的消极情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书法和诗歌本身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结构、情感等都要全方位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分析辨析。
7.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C项,“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表述有误,应是表现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结构、情感等都要全方位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分析辨析。
8.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领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故A项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结构、情感等都要全方位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分析辨析。
9.(2021九上·陆川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但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做的《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于是作了《闻笛赋》;“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既点出了自己被贬谪之地,又点出了自己被贬谪之久;既是对自身遭遇的概括,也表达自己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C.三、四两句,词人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与政治改革的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D.五、六两句,一洗前半部分的悲戚和愤懑,抛开了个人的悲苦,变得慷慨激昂,充满哲理,尽显作者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豁达乐观。宋代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亦是如此,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人风骨和胸怀的体现。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
BCD正确;
A不正确,《闻笛赋》应为《思旧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填空题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把酒问青天
⑥高处不胜寒
⑦何事长向别时圆
【答案】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以诗相答;斧柄;增长,振作;端起酒杯;经受不住;为什么
【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文言词语的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的积累,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面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故答案为: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以诗相答;斧柄;增长,振作;端起酒杯;经受不住;为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诗句中重点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11.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 ,字 ,号 ,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洛阳人,有“ ”之称。
(3)苏轼,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为“ ”之一。
【答案】(1)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代;诗仙;李杜;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刘禹锡;梦得;诗豪
(3)子瞻;东坡居士;北宋;文忠;苏辛;欧苏;唐宋八大家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可从“名、时、地、评、作”等几个方面入手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应特别识记作者生活的朝代,作者的字、号、谥号、别号等。注意“莲、庐、瀑、帝、锡、瞻”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1、李白2、太白3、青莲居士4、唐代5、诗仙6、李杜7、望庐山瀑布8、早发白帝城
⑵1、刘禹锡集2、刘禹锡3、梦得、诗豪
⑶1、子瞻2、东坡居士3、北宋、文忠5、苏辛6、欧苏7、唐宋八大家
【点评】诗人的作家作品简介属于识记部分,考生除了要结合课下注释熟练记忆外,也要根据作品仔细体会其诗风灵活掌握。
三、语言表达
12.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云岩区历史建筑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 告时,还得到了语文老师的指导。
下面是同学们写给老师们的感谢信,请选出其中表达不够得体的地方,并做修改。
各位老师:
谢谢你们对我们此次跨学科学习的指导。你们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特别是地 理王老师和历史周老师,带领我们实地考察,让我们有机会亲身触摸历史,了解家乡。语文李老师也值得 肯定,如果没有您,我们的调查报告可能无法顺利写出。
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
此致
敬礼!
**班级班委会
22年12月20日
【答案】“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
【知识点】语言得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搭配不当,应该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
亲身触摸历史。搭配不当,应该是: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
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该是: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
故答案为:“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
【点评】本题考查感谢信。注意格式:①称谓,顶格写清感谢对象,其后加冒号。②正文,写明感激的内容及其他应知事项,不要有病句。③敬语,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 “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④落款和日期,写明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
13.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2)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3)人 有 悲 欢 离 合,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此 事 古 难 全。
【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句意: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意: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意: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故答案为:(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节奏的划分能力。一是主要按词的意义和语法来分,是有少量诗句朗读停顿与语法、内容停顿不一样,这时候要适当照顾到朗读停顿。三是尽量划成二字音步和三字音步的基本音步。从这三个原则,可以推导出一些具体规定,如:虚词(如“不但”、“那”、“所”)、助词(如“的”)一般不单独划成一个音步,而是与其前或其后的实词划在一起。
四、综合题
14.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 。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 。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边。
【答案】(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右
【知识点】诗歌对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分析】(1)“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表现了作者的狂妄自大,而要改变这种浅薄与自负,就要让对联的内容表现出人应该有志气又不乏谦虚谨慎的特点。据此,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发愤”等。
(2)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内容相关。从对联来看,讲的是读书学习,故横批要围绕着“读书学习”来拟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依据古代书写的“自右往左,自上往下”的规则。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应贴在门的左边。据此整理填写作答。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横批的能力,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关,但用词又不能重复,要把对联的要旨用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
(3)本题考查张贴对联的常识,这些常识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考试时也会考到,因此必须掌握。
五、诗歌鉴赏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此词是 (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简要分析。
1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何相似之处?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5.中秋望月怀人
16.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正如同这月亮的盈亏一般,人生也必然是有欢聚也有别离的,这都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17.都是借月寄情。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思乡怀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景抒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概括。对词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一般根据词的小序和词的关键句子,按照“谁干什么”的格式来进行。
(2)本题考查对诗词哲理的分析。以物喻人的哲理,通常是以物来类比人,人如果和物有类似的行为,必然会得到和物类似的结果,人和物都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简而言之,物有什么行为,顺应什么规律,人也有类似行为,自然也会顺应类似规律。
(3)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的体会。根据诗句分析二者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本题中“明月”和“婵娟”都指月亮,两句诗都是借月寄情,但具体情感却不相同,李白是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而苏轼则是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15.根据“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知,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故答案为:中秋望月怀人。
16.词人将人与月相比较,月有阴晴圆缺这种盈亏变化,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生如月,也必然有欢聚有别离,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
故答案为: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正如同这月亮的盈亏一般,人生也必然是有欢聚也有别离的,这都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月亮寄情,寄托了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借月寄情,寄托了苏轼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都是借月寄情。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精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在诗中,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来感受。
1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答案】18.凄凉地;弃置身
19.“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诗歌的内容。第二题是难题,要求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来赏析。
18.结合诗歌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故答案为:凄凉地;弃置身。
19.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分析表达的情感即可。“长”指振作、增加、增长,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故答案为:“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3.14 诗词三首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ǐ)苍海。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D.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的食物)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远大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3.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对下列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理解: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所指的是想要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却没有被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理解: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理解:这一句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理解: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和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采用楷体书写,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B.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人生和自然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8.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领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9.(2021九上·陆川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但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做的《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于是作了《闻笛赋》;“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既点出了自己被贬谪之地,又点出了自己被贬谪之久;既是对自身遭遇的概括,也表达自己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C.三、四两句,词人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与政治改革的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D.五、六两句,一洗前半部分的悲戚和愤懑,抛开了个人的悲苦,变得慷慨激昂,充满哲理,尽显作者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豁达乐观。宋代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亦是如此,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人风骨和胸怀的体现。
二、填空题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把酒问青天
⑥高处不胜寒
⑦何事长向别时圆
11.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 ,字 ,号 ,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洛阳人,有“ ”之称。
(3)苏轼,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为“ ”之一。
三、语言表达
12.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云岩区历史建筑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 告时,还得到了语文老师的指导。
下面是同学们写给老师们的感谢信,请选出其中表达不够得体的地方,并做修改。
各位老师:
谢谢你们对我们此次跨学科学习的指导。你们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特别是地 理王老师和历史周老师,带领我们实地考察,让我们有机会亲身触摸历史,了解家乡。语文李老师也值得 肯定,如果没有您,我们的调查报告可能无法顺利写出。
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
此致
敬礼!
**班级班委会
22年12月20日
13.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2)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3)人 有 悲 欢 离 合,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此 事 古 难 全。
四、综合题
14.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 。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 。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边。
五、诗歌鉴赏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此词是 (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简要分析。
1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何相似之处?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精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在诗中,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来感受。
1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济jì,苍——沧。
故答案为:B
【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D.“婵娟”是指月亮,而不是“嫦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3.【答案】D
【知识点】用典
【解析】【分析】A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C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D没有运用典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古诗中运用的典故,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提出来,因此平时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
4.【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这句话正确的停顿应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6.【答案】B
【知识点】图表信息
【解析】【分析】B项,“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错,词的上阀中蕴含着词人苦闷难造、欲求解脱的消极情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书法和诗歌本身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结构、情感等都要全方位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分析辨析。
7.【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C项,“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表述有误,应是表现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结构、情感等都要全方位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分析辨析。
8.【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故A项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结构、情感等都要全方位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分析辨析。
9.【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
BCD正确;
A不正确,《闻笛赋》应为《思旧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10.【答案】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以诗相答;斧柄;增长,振作;端起酒杯;经受不住;为什么
【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文言词语的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的积累,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面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故答案为: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以诗相答;斧柄;增长,振作;端起酒杯;经受不住;为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诗句中重点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11.【答案】(1)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代;诗仙;李杜;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刘禹锡;梦得;诗豪
(3)子瞻;东坡居士;北宋;文忠;苏辛;欧苏;唐宋八大家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可从“名、时、地、评、作”等几个方面入手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应特别识记作者生活的朝代,作者的字、号、谥号、别号等。注意“莲、庐、瀑、帝、锡、瞻”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1、李白2、太白3、青莲居士4、唐代5、诗仙6、李杜7、望庐山瀑布8、早发白帝城
⑵1、刘禹锡集2、刘禹锡3、梦得、诗豪
⑶1、子瞻2、东坡居士3、北宋、文忠5、苏辛6、欧苏7、唐宋八大家
【点评】诗人的作家作品简介属于识记部分,考生除了要结合课下注释熟练记忆外,也要根据作品仔细体会其诗风灵活掌握。
12.【答案】“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
【知识点】语言得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搭配不当,应该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
亲身触摸历史。搭配不当,应该是: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
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该是: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
故答案为:“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
【点评】本题考查感谢信。注意格式:①称谓,顶格写清感谢对象,其后加冒号。②正文,写明感激的内容及其他应知事项,不要有病句。③敬语,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 “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④落款和日期,写明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
13.【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句意: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意: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意: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故答案为:(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节奏的划分能力。一是主要按词的意义和语法来分,是有少量诗句朗读停顿与语法、内容停顿不一样,这时候要适当照顾到朗读停顿。三是尽量划成二字音步和三字音步的基本音步。从这三个原则,可以推导出一些具体规定,如:虚词(如“不但”、“那”、“所”)、助词(如“的”)一般不单独划成一个音步,而是与其前或其后的实词划在一起。
14.【答案】(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右
【知识点】诗歌对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分析】(1)“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表现了作者的狂妄自大,而要改变这种浅薄与自负,就要让对联的内容表现出人应该有志气又不乏谦虚谨慎的特点。据此,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发愤”等。
(2)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内容相关。从对联来看,讲的是读书学习,故横批要围绕着“读书学习”来拟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依据古代书写的“自右往左,自上往下”的规则。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应贴在门的左边。据此整理填写作答。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横批的能力,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关,但用词又不能重复,要把对联的要旨用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
(3)本题考查张贴对联的常识,这些常识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考试时也会考到,因此必须掌握。
【答案】15.中秋望月怀人
16.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正如同这月亮的盈亏一般,人生也必然是有欢聚也有别离的,这都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17.都是借月寄情。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思乡怀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景抒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概括。对词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一般根据词的小序和词的关键句子,按照“谁干什么”的格式来进行。
(2)本题考查对诗词哲理的分析。以物喻人的哲理,通常是以物来类比人,人如果和物有类似的行为,必然会得到和物类似的结果,人和物都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简而言之,物有什么行为,顺应什么规律,人也有类似行为,自然也会顺应类似规律。
(3)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的体会。根据诗句分析二者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本题中“明月”和“婵娟”都指月亮,两句诗都是借月寄情,但具体情感却不相同,李白是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而苏轼则是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15.根据“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知,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故答案为:中秋望月怀人。
16.词人将人与月相比较,月有阴晴圆缺这种盈亏变化,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生如月,也必然有欢聚有别离,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
故答案为: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正如同这月亮的盈亏一般,人生也必然是有欢聚也有别离的,这都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月亮寄情,寄托了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借月寄情,寄托了苏轼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都是借月寄情。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答案】18.凄凉地;弃置身
19.“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诗歌的内容。第二题是难题,要求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来赏析。
18.结合诗歌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故答案为:凄凉地;弃置身。
19.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分析表达的情感即可。“长”指振作、增加、增长,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故答案为:“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