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6.24 三顾茅庐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ó)
B.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
C.末胄(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
D.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B东连吴会( kuài ),C末胄( zhòu ),D纶巾( guān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B.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C.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悔。
D.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C“教悔”应为“教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审问)
C.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D.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答案】B
【知识点】三顾茅庐;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我已经写书信并署上名字放在这儿了,不知道您看了没有?(审:阅,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4.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
【答案】B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论证过程
【解析】【分析】ACD正确、B “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理解错误,不是集中论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5.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其中不含谦敬语气的一项是( )
A.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B.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C.玄德曰:“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D.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B.枉临:敬辞,称对方来访自己。C.曲赐:敬词。称尊长的赐予、关照等。犹言承蒙赐予。D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诸葛亮把刘备咨询自己称为“下问”,含谦敬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谦语和敬语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敬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赔”,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谦语,谦称自己用在下、敝人、晚生等。
6.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来。
【答案】B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CD正确。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并没有集中论述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母爱、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B.艾青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因为参加“中国右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这次战役有关。
D.《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嫌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B.应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C.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赤壁之战无关;D.凤雏是庞统,不是徐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理解感悟能力。这类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介绍人物或故事,并进行概括,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二、填空题
9.读名著,填人物。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本诗提到的两个人物是 和 。
【答案】刘备;诸葛亮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先被授予徐州牧,兵败投曹操后被册封豫州牧。“豫州”指的是刘备。“卧龙”指的是诸葛亮。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刘备;诸葛亮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10.名著阅读。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 》,该作品的作者是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有如下的内容: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
【点评】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
三、语言表达
11.《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 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称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称之:“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C.徐庶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答案】【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谈自己的理解即可。比如选择B,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
故答案为:
【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
【点评】此题也是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2.你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学习之余总爱捧起它,想把它早点读完。看到这个情景,你的妈妈觉得你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你却不这样认为,为了说服妈妈,你这样对妈妈说:“ ”妈妈听后连连点头。
【答案】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知识点】语言得体;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妈妈;其次针对情况,妈妈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写出阅读名著的好处。
故答案为: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鹤氅(chǎng) 愚夫(yú) 面如冠玉(guān)
B.纶巾(lún) 疏懒(lǎn) 如雷贯耳(guàn)
C.愧赧(nǎn) 涿郡(zhuō) 汉室末胄(wèi)
D.晋谒(yè) 贱名(jiàn) 身长八尺(zhǎng)
(2)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晋谒:进见;谒见。 B.审:申请。
C.疏:疏忽,粗疏。 D.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答案】(1)A
(2)带;戴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B纶巾(guān),C汉室末胄( zhòu),D身长八尺( cháng )。
⑵戴:指头顶着也泛指把物品放在头、面、胸、臂、颈等处。“戴”的东西常是帽子、眼镜、项链、红领巾、徽章、臂章、手表、手套、戒指、手铐等。例如:会场周围巡逻的战士胸前戴着身份卡,臂上戴着执勤的标志。
带:表示“随身携带”。“带”表示的动作具有装饰的意味或某种特殊的含义。“带”的对象多为工具、枪支、行李、食物、家属等。例如:你们带的行李都放到车上吧,咱们先去吃饭。据此内容可知答案。
⑶ACD正确。B未审得入览否:不知道您看了没有。审:知道。
故答案为:⑴A;
⑵带;戴;
⑶B
【点评】⑴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14.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最适合作为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
A.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古典章回体小说常在叙事过程中或告一段落时,用一首诗或词对前边发生的事件加以复述或总结。在参观了关羽的花脸面具后,请仿照示例,补写完整赞颂关羽事迹的诗句。
示例: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补写诗句: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补写诗句:
, 。
【答案】(1)D
(2)示例一: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二:停盏提刀驰马去 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三:关公温酒斩华雄 至今英名被称颂;示例四:温酒斩将声威举 关公英勇惊群雄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材料探究;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宣传语的能力。
仔细观察中国面具馆书签可以发现,书签展示的是方正小篆体的“面”字和古代面具,书签的主体是面具,表现了面具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作用,因此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诗句的能力。
阅读文段,袁绍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而看不起关羽,对其大声斥责;曹操却鼓励关羽出战华雄。于是关羽出战杀了华雄,这一精彩的故事通常称之为“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可根据此故事情节补写诗句,如:关公温酒斩华雄,一世英名被称颂。
故答案为:(1) D
(2)
第1空、示例一:云长停盏施英勇
第2空、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二:停盏提刀驰马去 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三:关公温酒斩华雄 至今英名被称颂;示例四:温酒斩将声威举 关公英勇惊群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诗句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编写诗句对文段进行总结。考生应注意两点,一是诗句的平仄和韵脚,第二是照应上下的诗句,并且还要注意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字数的限制、前后文的衔接等。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15.文章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16.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17.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18.小威读完文章后,感叹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了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很多学生只知道现在有很多偶像明星。这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
小祥:确实,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只是被偶像明星硬生生地“挤过气”或直接被忽视。
小越:现在评价英雄的标准已经不同于过往,人人皆可成为英雄,偶像明星亦是。
小胸:你们都错了,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对于“当今时代真有很多英雄吗”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案】15.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16.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17.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18.【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理解感悟能力。这类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介绍人物或故事,并进行概括,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3)①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15.文章第②段开头特意交代关、张二人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说明被请到曹操那儿去的只有刘备一人;结合下文内容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可知,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与刘备谈论心中的英雄。此处交代关、张不在,作者的目的是设置悬念,让读者读到此处不禁为刘备捏一把汗,不知刘备此次独去是否凶多吉少,渲染紧张的氛围。
故答案为: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16.结合第③段内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知,曹操一直胸怀大志,想成就大业,但是,他担心投靠自己的刘备与自己抗衡,于是借机试探。由此不难推测出曹操的意图。
故答案为: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17.根据文章第③段中的“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可知刘备的反应,“将闻言失筋缘故,轻轻掩饰过了”刘备十分惊慌并且将筷子掉在地上,他说是被雷声所吓,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是掩饰之言罢了。结合第④段内容“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由此可见刘备心计更胜曹操,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故答案为: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18.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论述,论述时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内容要合理恰当。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从学生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归纳观点,如: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人人皆可成为英雄。
示例:虽然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但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即使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想要成为英雄,我们可以从身边
的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得到你的关心和保护,发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疫情前期,情况危急,一线需要支援。谁都知道危险,但依然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毫不畏惧地顶上去。
故答案为: 【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阅读课文《三顾茅庐》,完成下面小题。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9.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0.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21.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也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9.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20.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21.正面描写:①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③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侧面描写: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19.选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层。第1段内容可概括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诚心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第234段叙述了刘备前两次未见,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他分析形势;第5段叙述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由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20.由“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从“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看出刘备礼贤下士;从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看出他有政治抱负。选文中刘备第三次到隆中去,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但关羽没有做出事来阻止,按刘备吩咐在门口休息,可见他做事稳重,明白刘备实现统一大业的抱负,能顾全大局。张飞不仅不同意刘备三顾茅庐,并且说要把诸葛亮捆来见刘备,这个情节看出他做事粗暴鲁莽,直率。
故答案为: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21.刘备访求诸葛亮,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有关刘备的描写都是正面描写,如“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张飞不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写他与刘备对待诸葛亮不同的态度是从侧面刻画刘备形象,表现了刘备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属于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正面描写:①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③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侧面描写: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6.24 三顾茅庐 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ó)
B.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
C.末胄(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
D.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B.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C.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悔。
D.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审问)
C.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D.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4.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
5.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其中不含谦敬语气的一项是( )
A.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B.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C.玄德曰:“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D.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6.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来。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母爱、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B.艾青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因为参加“中国右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这次战役有关。
D.《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嫌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二、填空题
9.读名著,填人物。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本诗提到的两个人物是 和 。
10.名著阅读。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 》,该作品的作者是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
三、语言表达
11.《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 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称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称之:“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C.徐庶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12.你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学习之余总爱捧起它,想把它早点读完。看到这个情景,你的妈妈觉得你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你却不这样认为,为了说服妈妈,你这样对妈妈说:“ ”妈妈听后连连点头。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鹤氅(chǎng) 愚夫(yú) 面如冠玉(guān)
B.纶巾(lún) 疏懒(lǎn) 如雷贯耳(guàn)
C.愧赧(nǎn) 涿郡(zhuō) 汉室末胄(wèi)
D.晋谒(yè) 贱名(jiàn) 身长八尺(zhǎng)
(2)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晋谒:进见;谒见。 B.审:申请。
C.疏:疏忽,粗疏。 D.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14.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最适合作为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
A.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古典章回体小说常在叙事过程中或告一段落时,用一首诗或词对前边发生的事件加以复述或总结。在参观了关羽的花脸面具后,请仿照示例,补写完整赞颂关羽事迹的诗句。
示例: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补写诗句: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补写诗句:
,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15.文章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16.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17.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18.小威读完文章后,感叹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了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很多学生只知道现在有很多偶像明星。这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
小祥:确实,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只是被偶像明星硬生生地“挤过气”或直接被忽视。
小越:现在评价英雄的标准已经不同于过往,人人皆可成为英雄,偶像明星亦是。
小胸:你们都错了,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对于“当今时代真有很多英雄吗”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阅读课文《三顾茅庐》,完成下面小题。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9.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0.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21.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也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B东连吴会( kuài ),C末胄( zhòu ),D纶巾( guān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C“教悔”应为“教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答案】B
【知识点】三顾茅庐;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我已经写书信并署上名字放在这儿了,不知道您看了没有?(审:阅,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4.【答案】B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论证过程
【解析】【分析】ACD正确、B “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理解错误,不是集中论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B.枉临:敬辞,称对方来访自己。C.曲赐:敬词。称尊长的赐予、关照等。犹言承蒙赐予。D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诸葛亮把刘备咨询自己称为“下问”,含谦敬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谦语和敬语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敬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赔”,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谦语,谦称自己用在下、敝人、晚生等。
6.【答案】B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CD正确。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并没有集中论述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8.【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B.应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C.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赤壁之战无关;D.凤雏是庞统,不是徐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理解感悟能力。这类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介绍人物或故事,并进行概括,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9.【答案】刘备;诸葛亮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先被授予徐州牧,兵败投曹操后被册封豫州牧。“豫州”指的是刘备。“卧龙”指的是诸葛亮。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刘备;诸葛亮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10.【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有如下的内容: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
【点评】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
11.【答案】【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谈自己的理解即可。比如选择B,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
故答案为:
【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
【点评】此题也是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2.【答案】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知识点】语言得体;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妈妈;其次针对情况,妈妈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写出阅读名著的好处。
故答案为: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3.【答案】(1)A
(2)带;戴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B纶巾(guān),C汉室末胄( zhòu),D身长八尺( cháng )。
⑵戴:指头顶着也泛指把物品放在头、面、胸、臂、颈等处。“戴”的东西常是帽子、眼镜、项链、红领巾、徽章、臂章、手表、手套、戒指、手铐等。例如:会场周围巡逻的战士胸前戴着身份卡,臂上戴着执勤的标志。
带:表示“随身携带”。“带”表示的动作具有装饰的意味或某种特殊的含义。“带”的对象多为工具、枪支、行李、食物、家属等。例如:你们带的行李都放到车上吧,咱们先去吃饭。据此内容可知答案。
⑶ACD正确。B未审得入览否:不知道您看了没有。审:知道。
故答案为:⑴A;
⑵带;戴;
⑶B
【点评】⑴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14.【答案】(1)D
(2)示例一: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二:停盏提刀驰马去 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三:关公温酒斩华雄 至今英名被称颂;示例四:温酒斩将声威举 关公英勇惊群雄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材料探究;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宣传语的能力。
仔细观察中国面具馆书签可以发现,书签展示的是方正小篆体的“面”字和古代面具,书签的主体是面具,表现了面具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作用,因此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诗句的能力。
阅读文段,袁绍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而看不起关羽,对其大声斥责;曹操却鼓励关羽出战华雄。于是关羽出战杀了华雄,这一精彩的故事通常称之为“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可根据此故事情节补写诗句,如:关公温酒斩华雄,一世英名被称颂。
故答案为:(1) D
(2)
第1空、示例一:云长停盏施英勇
第2空、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二:停盏提刀驰马去 酒尚温时斩华雄;示例三:关公温酒斩华雄 至今英名被称颂;示例四:温酒斩将声威举 关公英勇惊群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诗句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编写诗句对文段进行总结。考生应注意两点,一是诗句的平仄和韵脚,第二是照应上下的诗句,并且还要注意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字数的限制、前后文的衔接等。
【答案】15.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16.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17.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18.【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理解感悟能力。这类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介绍人物或故事,并进行概括,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3)①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15.文章第②段开头特意交代关、张二人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说明被请到曹操那儿去的只有刘备一人;结合下文内容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可知,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与刘备谈论心中的英雄。此处交代关、张不在,作者的目的是设置悬念,让读者读到此处不禁为刘备捏一把汗,不知刘备此次独去是否凶多吉少,渲染紧张的氛围。
故答案为: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16.结合第③段内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知,曹操一直胸怀大志,想成就大业,但是,他担心投靠自己的刘备与自己抗衡,于是借机试探。由此不难推测出曹操的意图。
故答案为: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17.根据文章第③段中的“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可知刘备的反应,“将闻言失筋缘故,轻轻掩饰过了”刘备十分惊慌并且将筷子掉在地上,他说是被雷声所吓,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是掩饰之言罢了。结合第④段内容“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由此可见刘备心计更胜曹操,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故答案为: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18.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论述,论述时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内容要合理恰当。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从学生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归纳观点,如: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人人皆可成为英雄。
示例:虽然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但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即使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想要成为英雄,我们可以从身边
的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得到你的关心和保护,发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疫情前期,情况危急,一线需要支援。谁都知道危险,但依然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毫不畏惧地顶上去。
故答案为: 【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答案】19.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20.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21.正面描写:①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③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侧面描写: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19.选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层。第1段内容可概括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诚心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第234段叙述了刘备前两次未见,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他分析形势;第5段叙述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由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20.由“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从“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看出刘备礼贤下士;从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看出他有政治抱负。选文中刘备第三次到隆中去,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但关羽没有做出事来阻止,按刘备吩咐在门口休息,可见他做事稳重,明白刘备实现统一大业的抱负,能顾全大局。张飞不仅不同意刘备三顾茅庐,并且说要把诸葛亮捆来见刘备,这个情节看出他做事粗暴鲁莽,直率。
故答案为: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21.刘备访求诸葛亮,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有关刘备的描写都是正面描写,如“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张飞不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写他与刘备对待诸葛亮不同的态度是从侧面刻画刘备形象,表现了刘备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属于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正面描写:①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③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侧面描写: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