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跟踪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跟踪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10: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跟踪题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充入灯泡中可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B.液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氧化许多物质
D.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们属于同种物质
2、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B.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 D.属于物理变化
3、厨房炒菜,油锅着火,这时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向锅里泼水 B.用灭火器灭火
C.立即盖上锅盖 D.立即把油倒掉
4、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之比为a∶b,而B原子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之比为m∶n,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药品气味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8、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B.让车内所有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C.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烟火,疏散乘客
9、(双选)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
B.相对分子质量为247.5
C.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原子
D.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10、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观察颜色
11、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2、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3、山梨酸(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
C.每个山梨酸分子中含有16个原子
D.山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7%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1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食物的腐烂
C.酒和醋的酿造 D.木炭的燃烧
二、填空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现有如下仪器,用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
②用于搅拌的是______。
③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
④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18、请回答下列与O2有关的问题。
(1)检验一瓶气体是O2,可用 ;
(2)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 。
19、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书灯勿用铜盘,惟瓷盏最省油,中有夹瓷盘,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写出一种熄灭省油灯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2)“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盛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水分于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20、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锌锰干电池的外壳是锌,中间是碳棒,填充物是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填充物加水后搅拌,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铅蓄电池在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镍氢电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蓄电池,下图是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多选)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69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D.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个电子
(4)锂离子(Li+)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锂离子电池以石墨材料为负极,电解液溶质为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LiPF6)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F为 -1价)
21、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液氧  ②红铜  ③空气  ④高锰酸钾  ⑤氯化钾  ⑥自来水 
⑦氧化镁  ⑧氦气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22、小王习惯把手机放在床上充电,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记拿手机也没有关闭电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发现从卧室门缝往外冒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是冒黑烟的被子瞬间燃起了火焰。
(1)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3)若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该如何逃生?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发白光”现象,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试验】
实验1:取三瓶氧气,进行实验。
装置 序号 1-1 1-2 1-3
木炭质量/g 2 2 x
木炭形状 块状 片状 锥状
现象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暗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
实验2:取与实验1-3中形状、质量相同的木炭,进行实验。
序号 2-1 2-2 2-3
装置
现象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
【解释与结论】
(1)木炭与氧气反应的符号(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 。
(3)实验1-3中,x为_________。
(4)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2中,三个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6)依据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24、化学教材中“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氧化铜(Cu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常温下,在试管中加入10 mL 5%的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极少量气泡,木条没有复燃 常温下H2O2分解速率非常缓慢,放出很少量氧气
实验二 常温下,在装有10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较多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CuO(少量)的质量;
②重复实验二的步骤;待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③对比反应前后CuO的质量。
【讨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小茗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请写出CuO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跟踪题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充入灯泡中可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B.液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氧化许多物质
D.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们属于同种物质
【答案】C
2、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B.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 D.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3、厨房炒菜,油锅着火,这时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向锅里泼水 B.用灭火器灭火
C.立即盖上锅盖 D.立即把油倒掉
【答案】C
4、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之比为a∶b,而B原子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之比为m∶n,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A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药品气味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答案】B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8、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B.让车内所有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C.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烟火,疏散乘客
【答案】D
9、(双选)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
B.相对分子质量为247.5
C.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原子
D.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答案】C D
10、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观察颜色
【答案】A
11、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12、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13、山梨酸(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
C.每个山梨酸分子中含有16个原子
D.山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7%
【答案】C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1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答案】D
1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食物的腐烂
C.酒和醋的酿造 D.木炭的燃烧
【答案】D
二、填空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现有如下仪器,用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
②用于搅拌的是______。
③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
④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答案】 f a b c
18、请回答下列与O2有关的问题。
(1)检验一瓶气体是O2,可用 ;
(2)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 。
【答案】带火星的木条;供给呼吸
19、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书灯勿用铜盘,惟瓷盏最省油,中有夹瓷盘,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写出一种熄灭省油灯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2)“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盛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水分于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1)剪断灯芯,隔绝可燃物 (2)BCD
20、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锌锰干电池的外壳是锌,中间是碳棒,填充物是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填充物加水后搅拌,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铅蓄电池在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镍氢电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蓄电池,下图是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多选)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69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D.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个电子
(4)锂离子(Li+)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锂离子电池以石墨材料为负极,电解液溶质为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LiPF6)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F为 -1价)
【答案】(1)二氧化锰(MnO2) (2)H2SO4 (3)AD (4)+5
21、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液氧  ②红铜  ③空气  ④高锰酸钾  ⑤氯化钾  ⑥自来水 
⑦氧化镁  ⑧氦气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③⑥  (2)①②⑧  (3)④⑤⑦  (4)⑦
三、简答题。
22、小王习惯把手机放在床上充电,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记拿手机也没有关闭电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发现从卧室门缝往外冒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是冒黑烟的被子瞬间燃起了火焰。
(1)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3)若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该如何逃生?
【答案】 (1)打开门窗时空气流动,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
(2)先切断电源,然后用水或者灭火器灭火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发白光”现象,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试验】
实验1:取三瓶氧气,进行实验。
装置 序号 1-1 1-2 1-3
木炭质量/g 2 2 x
木炭形状 块状 片状 锥状
现象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暗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
实验2:取与实验1-3中形状、质量相同的木炭,进行实验。
序号 2-1 2-2 2-3
装置
现象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
【解释与结论】
(1)木炭与氧气反应的符号(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 。
(3)实验1-3中,x为_________。
(4)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2中,三个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6)依据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 O2CO2 (碳+氧气二氧化碳)
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探究木炭形状对其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影响
集气瓶内氧气浓度不同 氧气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4、化学教材中“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氧化铜(Cu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常温下,在试管中加入10 mL 5%的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极少量气泡,木条没有复燃 常温下H2O2分解速率非常缓慢,放出很少量氧气
实验二 常温下,在装有10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较多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CuO(少量)的质量;
②重复实验二的步骤;待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③对比反应前后CuO的质量。
【讨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小茗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请写出CuO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氧化铜(CuO)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常温下H2O2遇到CuO,分解速率加快,放出较多量氧气
【讨论与反思】可能是CuO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合理即可)
实验三:氧化铜(CuO)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讨论】氧化铜(CuO)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化铜(CuO)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结论】H2O2H2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