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一是水的组成,二是水的净化,三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等规律。 水的净化是学生在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之后进行的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水的净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学生实验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在本节课中包含了明矾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假如每个实验都进行学生实验探究,则时间紧且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探究重点放在过滤操作。在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规范到位,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本节课选取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的倾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从水资源概况和爱护水资源两方面介绍的。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要求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短缺,这部分内容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课本只给了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路,具体的内容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并获得。教材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教材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能利用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分析水的组成。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能用简单的实验检验硬水和软水。 4.了解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2.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简单的混合物。 3.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学生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3.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 1.硬水的特点。 2.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学会水的电解、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 调查法:通过一些课内外的调查活动,认识硬水的危害性,了解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具、学具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木条、玻璃棒、酒精灯、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稀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氯化钠溶液、肥皂水、氯化钙、明矾、活性炭、多媒体课件等。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两种常见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身边的另一种常见物质——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古代诗人对自然界水的盛情赞美。人们赞美水,不仅仅因为水那浅吟低唱的姿态,势吞万里的雄魄,还因为它的那种“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情怀。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有了水才有了人类的灿烂文明。那么,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天然水是通过怎样的净化过程变成自来水的 水又是由哪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去探究关于水的奥秘吧! 【教师提问】 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它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有三态变化,水在4 ℃时密度最大,为1 g·cm-3,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101 kPa时),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水能溶解多种物质。 【教师提问】 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吗?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工业上造纸、制化肥等,农业上灌溉、喷洒农药等,生活中做饭、洗衣服、洗澡等都要用水。 【教师提问】 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怎样转化的?请用图示来说明,并描述自然界中的这种转化。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如下图所示,液态的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遇冷会结冰;冰受热会熔化为水,也可升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可液化为水,也可凝华变为冰。 【教师提问】 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列举有关的事实或通过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混合物。烧水的铝壶,时间长了会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这是水中一些可溶性的钙、镁物质在受热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提问】同学们,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你们知道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实验演示】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 电解水所用电源为直流电源。 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实验中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现象 ①通电时,看到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正极快; ②一段时间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得到的气体,木条复燃,证明该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②负极得到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4)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读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5)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点拨】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不是质量比。 【教师总结】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2.巧记电解水实验 水中通入直流电, 正氧负氢会出现; 氢二氧一体积比, 燃烧助燃来检验。 【实验演示】 2.氢气的燃烧实验 (1)实验步骤: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3)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4)实验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点拨】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教师讲述】 3.检验氢气的纯度 (1)检验纯度的原因 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如果混入空气,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在使用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只有确认不会爆炸才能点燃或使用。 (2)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发出声音较小,表明氢气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Ⅱ.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教师提问】 1.水在煮沸的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而加热到更高温度时,水蒸气会发生分解反应。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水在煮沸的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而加热到更高温度时,水蒸气会发生分解反应。这两个过程明显的差异是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水汽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而水的分解过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教师提问】 2.有人认为水将在解决能源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水分解后可产生氢气,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资源丰富,所以水可以被开发成氢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电解水实验和氢气燃烧两个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这两个实验都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当堂达标 1.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黄色火焰 B.无需检验纯度,氢气可以直接点燃 C.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产物无污染 答案:D 2.通电使水分解,在一个电极上得到20 mL气体,则另一个电极上得到的气体体积大约是( ) A. 10 mL B. 30 mL C. 40 mL D. 10 mL或40 mL 答案:D 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4.如图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示。 (1)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凉烧杯,并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外壁,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基本类型),这个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答案:(1)检验纯度 (2)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 (3)化合 可燃性 5.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A为电源 极,B为电源 极,实验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可以用 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正 负 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氧气 带火星的小木条 氢气 (3)氢元素和氧元素 板书设计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3)气体检验 (4)文字表达式 (5)实验结论 2.氢气的燃烧实验 (1)实验步骤 (2)实验现象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结论 3.检验氢气的纯度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那么,自然界中的水能直接供我们饮用吗?江水、河水、湖水是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供我们饮用呢? 讲授新课 二、水的净化 蒸馏水与氯化钠溶液的鉴别 【教师提问】 实验室有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吗?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 方法一:各取样少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蒸干后出现白色固体的原瓶内液体是氯化钠溶液;蒸干后没有固体残留的原瓶内液体是蒸馏水。 方法二:测试导电性,若液体能导电,样品为氯化钠溶液,否则为蒸馏水。 氯化钙溶液与蒸馏水的鉴别 【教师提问】 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20 mL蒸馏水,在一个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氯化钙,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一些肥皂水,搅拌,观察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 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水产生的泡沫很少,产生较多白色垢状物;不含氯化钙的水产生的泡沫较多。 【教师讲述】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项目纯水天然水特征无色、无味、清澈透明,不含杂质,也叫蒸馏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而常呈浑浊状态,如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2.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 ①某些水中溶有较多含钙、镁的可溶性物质,这种水称为硬水。 ②某些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含钙、镁的可溶性物质,这种水称为软水。 【教师点拨】 1.硬水一定是混合物。 2.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纯水一定是软水。 【教师讲述】 (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大量泡沫且白色垢状物较少的水是软水,不产生泡沫或产生泡沫很少且白色垢状物多的水是硬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生活中通过将水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②蒸馏也可以使硬水软化,在实验室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加肥皂后,产生的泡沫少,还会形成白色的垢状物,严重影响清洗剂的使用效果。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使用硬水。 【教师提问】有一瓶浑浊的水,你有办法让这瓶水变得澄清透明吗? 【教师点拨】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教师讲述】 3.过滤 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开来。 【教师展示】 (1)过滤器的制作:如图所示,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边为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教师点拨】 1.用少量水润湿滤纸的目的是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2.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的目的是加快过滤速率。 【教师讲述】 (2)过滤用到的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3)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可以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如图所示)。 【教师展示】 【教师点拨】 1.过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冲破滤纸。 2.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实验演示】 1.将一些浑浊的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使明矾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明矾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 2.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好,放在漏斗中,用水润湿,作为过滤器。再按照图示安装好过滤装置。 3.将烧杯中的上层液体倒入另一个烧杯中,余下的液体缓慢地沿着玻璃棒注入漏斗中。待液体全部过滤后,取出滤纸,观察滤液和滤纸上的物质。 实验现象:过滤后滤纸上留下固体杂质,滤液澄清透明。 【教师拓展】 4.蒸发 装置如图所示。 蒸发操作时要注意: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2)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4)热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取下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教师总结】 蒸发的操作要点 勤搅拌,防飞溅, 大量析晶撤热源。 【教师点拨】 蒸发常见的三种方式 (1)直接将蒸发皿放在火焰上加热的快速蒸发; (2)用水浴加热的较缓慢的蒸发; (3)在室温状态下的慢慢蒸发。 当受热物质遇到高温容易分解时或者要结晶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时,都可使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时,一般将容器置于烧杯内的热水中即可。一般来说,溶剂蒸发的速率越快,它的结晶颗粒就越小。 【教师提问】 我们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变成可以饮用的水? 【教师讲述】 5.自来水的净化 (1)加混凝剂:明矾等可作混凝剂。混凝剂可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用作混凝剂净化水的物质除了明矾外,还有硫酸铝、氯化铝、氯化铁等。 (2)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杂质。 (3)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可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异味和色素。 (4)消毒:用氯气(Cl2)作消毒剂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 【多媒体展示】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教师点拨】 消毒的过程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教师总结】 6.常用的净水方法 (1)沉降:利用重力作用让水中的颗粒物沉降的过程。 (2)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3)吸附:利用明矾、活性炭等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吸附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色素和异味。 (4)蒸馏:将水加热成水蒸气,再冷凝成纯净水。 【教师点拨】 一般的净水过程,通常都是几种净水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净化水的效果更好。 【教师总结】 ①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吸附、沉降、过滤、蒸馏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②活性炭主要吸附色素和异味,明矾主要吸附悬浮的固体颗粒。吸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③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几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教师提问】 我们学过过滤、吸附、蒸馏,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讲述】 过滤、吸附、蒸馏辨析 过滤只能把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使用有吸附作用的固体既可吸附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吸附掉一些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而蒸馏既能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又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而且通过高温处理还能消毒杀菌。 【教师提问】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有人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对吗?我们一起看看水资源的概况。 【教师讲述】 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水资源概况 (1)世界水资源状况 ①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其中海洋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②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淡水只约占全球储水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③海洋不但是水资源的宝库,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但无法直接利用。科学家正在探索高效淡化海水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以提高海水的利用价值。 (2)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有超过一半的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多媒体展示】 不同年份用水量的比较 年份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各类用水所占比例/%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其他用水19491 03197.12.30.6—19975 56670.420.29.4—20035 32064.522.111.91.520085 90862.023.712.32.0
【教师提问】 请对以上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借助柱形图或折线图等进行比较,你能从中得出哪些有意义的结论?各类用水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述】 总体来看,我国不同时期的年用水总量呈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分析各类用水所占比例,可以发现农业用水的比例逐渐降低,工业用水的比例则不断增加,这正是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证明。生活用水比例的增加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教师点拨】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教师导入】 既然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就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教师讲述】 2.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①工业上,水的主要用途有原料用水、产品处理用水、锅炉用水、冷却用水、洗涤用水等,工业上改变一些生产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②农业上,特别是干旱地区,需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灌溉,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农业用水量远远超过工业用水量。因此,各国都在努力发展节水型农业,例如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大量水。 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身边的水龙头,更换滴水、漏水的水龙头,使用节水型器具,生活用水处理后二次利用等。 (2)防治水体污染 防治水体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做法。 【多媒体展示】 国家节水标志 【教师拓展】 如图所示为国家节水标志。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的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视如掌上明珠,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着滴水汇成江河,鼓励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水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接水”与“节水”谐音,形象而生动地将“节水”之意寓于其中。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净化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中过滤是化学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还要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认识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 当堂达标 1.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蒸馏和过滤都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C.河水、海水等均为纯净物 D.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答案:A 3.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国家非常多,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非常少 答案:D 4.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下列做法或建议错误的是( ) A.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 B.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 C.选用节水型器具 D.发现水管漏水及时向物业管理或供水部门反映 答案:A 5.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A 6.用下列几个步骤转化为可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③活性炭吸附,④加热煮沸。以下处理过程合理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答案:B 7.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答案:A 8.如图所示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1)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滤纸的边缘要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液面。 (2)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水中的_________杂质。 (3)做过滤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的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在家中我们通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杀灭细菌。 (5)通常可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1)漏斗 引流 高于 (2)不溶性 (3)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4)煮沸 (5)肥皂水 板书设计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第2课时 二、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2.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3)硬水软化的方法 (4)硬水的危害 3.过滤 (1)过滤器的制作 (2)过滤用到的仪器 (3)注意事项 4.蒸发 5.自来水的净化 6.常用的净水方法 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水资源概况 (1)世界水资源状况 (2)我国水资源状况 2.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