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09: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 1 课 时
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3.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
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5.在活动与探究中,初步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学 习 目 标
先让我们观看几个趣味小实验
1.魔棒点灯
2.空瓶生烟
3.烧不坏的手帕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生活中也有各种变化,如食物变质、水果榨汁、牛奶变酸、酿酒、制醋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与化学有关。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
自 主 探 究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活动

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乳白色,固态,圆柱等形状(按实际情况填写)
②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石蜡慢慢熔化,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
③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烧杯内壁有水雾
④将小烧杯翻转,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教材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玻璃管口有“白烟”冒出
⑥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有“白烟”生成
蜡烛及其燃烧
1.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什么物质?
答: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微小的炭黑颗粒。
2.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答: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后形成的白色固体小颗粒。
3.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温度最高?哪层火焰温度最低?
答:外层最明亮,温度最高;内层最暗,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1)物理变化: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蜡烛的这种变化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状态的改变或形状上的改变,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石蜡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了不同于石蜡的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像这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观察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雾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新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方法
提示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电炉上的电阻丝工作时也发光、放热,但是物理变化 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
(1)物质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石蜡融化、铁水铸锅、干冰升华等。
(2)物质形状变化:玻璃等破碎、水果榨汁、矿石粉碎、剪纸成花、木材制成桌椅等。
(3)物质挥发:汽油挥发、酒精挥发、盐酸挥发等。
(4)物质溶于水: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等。
(5)气味扩散: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等。
(6)有关光的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海市蜃楼等。
(7)物理爆炸:汽车爆胎、气球爆炸等。
(8)金属导电、电灯发光。
成语、谚语和古诗词中的物理变化
海市蜃楼 木已成舟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刻舟求剑 投鞭断流 花香四溢 水乳交融 滴水成冰 大海捞针 量体裁衣 积土成山 杯弓蛇影 春风得意 草木皆兵 水中捞月 破釜沉舟 扬汤止沸 聚沙成塔 大浪淘沙 积水成渊 披荆斩棘 绳锯木断 掩耳盗铃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淘尽黄沙始到金 白玉为床,金作马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风卷地白草折 日照香炉生紫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
(1)物质燃烧:木材燃烧、纸张燃烧、镁条燃烧。
(2)金属锈蚀:钢铁生锈、镁条(铝片)氧化、铜器生锈等。
(3)物质酿造:酿酒、酿醋、牛奶发酵等。
(4)食物腐败变质:面包发霉、粮食霉变等。
(5)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成语、谚语和古诗词中的化学变化
火烧赤壁 钻木取火 百炼成钢 火上浇油
死灰复燃 蜡炬成灰 刀耕火耨(nòu) 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 星火燎原 玉石俱焚
烈火焚烧若等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交流

讨论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属于化学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
2.汽油的挥发;
3.煤油的燃烧;
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6.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7.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1.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
6.物理变化
7.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和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
说明: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而金刚石能燃烧这一性质,只有在金刚石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变化的内因。物质的性质在语言描述时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语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发生需要时间且常伴随各种可以感知的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描述时常用“生成了”“变成了”等词语
实例 汽油易挥发、碳能燃烧、真金不怕火炼 汽油挥发、碳燃烧、精雕细琢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而物质的变化又能体现物质的某些性质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 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需要吸收太阳光才能进行
4.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前 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中 是否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烟雾等
实验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现象的描述不能与实验结论混淆,如“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则为实验结论,二者不可混淆。即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收获了什么方法?
还有什么疑惑吗?
课 堂 达 标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试管破裂
A
2.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3.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毒性
C.稳定性   D.挥发性
D
5.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4.如图所示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D
C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D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火焰为橘黄色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8.在下列描述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水在0 ℃时变成冰。
D
C
B
A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