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9.1.1金属的存在形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9.1.1金属的存在形式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18: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1金属的存在形式同步练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稀土储量、稀土产量、稀土用量和稀土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下列属于稀土金属的是
A.铁 B.钠 C.镝 D.铝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将过量锌粉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Zn+2Fe3+===Zn2++2Fe2+
C.除去FeCl2中少量的FeBr2,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D.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说明Fe的金属活泼性大于Cu
3.《周易参同契》中对某金属的性质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尘埃。....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该金属可能为
A.Fe B.Cu C.Hg D.Au
4.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5.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2-,则与过量NH3 H2O溶液反应也生成AlO2-
B.Mg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则Fe也可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
C.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gO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D.Na能与水反应生成H2,则K、C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H2
6.2022年世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其中短道速滑项目队员所穿的速滑冰刀可用不锈钢制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合金钢
B.不锈钢中常添加镍(Ni)和铬(Cr)元素,从而使其具有特殊性能
C.不锈钢中只含有金属元素,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D.不锈钢是通过增加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难度,导致合金的硬度变大
7.将少量Zn片投入含、、、的溶液中,最先得到的金属是
A.Na B.Mg C.Ag D.Cu
8.取一定量胆矾晶体(CuSO4·5H2O)加热分解,固体残留率()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10°C 时的晶体化学式 CuSO4·3H2O
B.260°C~ 650°C 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为CuSO4·H2OCuSO4+H2O
C.已知 650°C 加热至 1000°C ,产物为一种固体与一种气体, 则气体为SO2
D.M 点所得固体是 CuO 与 Cu2O 的混合物
9.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 B.Na C.Al D.Mg
10.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B.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C.镁、铁、铬、锰等金属都可以用铝热法制得
D.冶炼金属时,必须加入一种物质作为还原剂
二、填空题
11.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比较下列大小关系:
(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三种金属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由少到多的顺序为: 。
(3)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2.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你使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铝、铁、铜是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请写出世界上这三种金属的年产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在树木上涂刷含有 (淡黄色粉末)等的石灰浆,可以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
(3)赤铁矿、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请写出溶洞中石灰岩遇到溶有CO2的水时,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
13.Ⅰ.将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某合金(两种金属组成)投入过量浓硝酸中,合金与硝酸剧烈反应,放出红棕色气体X和蓝绿色溶液Y。若将少量Y滴入NaCl溶液中,只产生白色沉淀。
(1)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组成合金的金属是 (填选项字母)。
A.Cu,Mg B.Cu,Al C.Cu,Fe D.Cu,Ag
(3)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利用氨水可以将SO2和X同时吸收处理,原理如下图所示:
NO2被吸收的离子方程式是 。
II.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盐A(只含四种元素)的组成,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无机盐A,加入足量6%的H2O2溶液,充分反应后除了生成水外还有4种产物,分别是:气态氧化物B,气态单质C,盐D和含氧强酸E.将B、C、D、E均通(加)入Ba(OH)2溶液中,B、D、E与Ba(OH)2生成了白色沉淀,再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只有B生成的沉淀溶解且放出气体B.A、D的焰色呈紫色。C在标况下的密度为1.25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C的结构式为 。
(2)A与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Ba(OH)2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一种短周期的金属单质R在B、C中都能燃烧,则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B、C完全反应消耗金属单质R的质量比为 。
(5)请利用题中出现的物质[即A~E、H2O2溶液和Ba(OH)2溶液等]检验(NH4)2Fe(SO4)2晶体中含有Fe2+ 。
1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的化学式: 。
(2)写出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3)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15.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将钠加到CuSO4溶液或氯化铁溶液中,会置换出金属铜或铁。( )
16.历史上金、银、铜主要是作为货币金属或装饰品被应用。
(1)金、银、铜常被作为钱币流通,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利用它们的 (填字母)。
A.硬度适中
B.密度适中
C.在自然界里都可得到纯净的单质
D.不活泼性
(2)提炼黄金的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填字母)。
①污染水体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3)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金子。它的冶炼方法如下:将ZnCO3、赤铜(Cu2O)、木炭混合加热到800 ℃,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则药金的主要成分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4)用“药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能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填字母)。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表
(5)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属的几种性质,请在下列金属用途后的横线上填上金属性质对应的序号。
①导热性 ②导电性 ③还原性 ④延展性 ⑤具有金属光泽
(1)用铝锭制成包装用的铝箔 。
(2)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 。
(3)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 。
(4)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 。
18.钠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两种金属中,金属性强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的是 (填化学式)。
(2)钠跟水反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在③中加入酚酞试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19.金属的冶炼方法有很多,有加热法,热还原法、 电解法、湿法治金等:我国古代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炼铜,属于 (填冶炼的方法);铝热反应是铝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属于 (填冶炼的方法);写出铝与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方程式: 。
20.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某同学设计从孔雀石中冶炼金属铜的方案如下:
①将孔雀石粉碎后加过量的稀硫酸;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一种金属粉末。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试回答:
(1)第①步反应中的现象为 。
(2)第③步加入的金属粉末是 ,理由是 。
(3)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后,过滤,将沉淀加热灼烧后再通入 气体,可制得较纯净的铜。
三、实验题
21.一种制备氢氧化铜产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CuSO4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为保证步骤c中的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x= 。
(3)在反应池中进行步骤c,历时10min,得到的产品质量是 g。
(4)欲用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配制0.1mol L-1的CuSO4溶液480mL,需要 g晶体,应选用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
(5)下列操作会使所配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b.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c.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又加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2.人们对金属的合理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1)下列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年限 约6000年前 约2500年前 约230年前 约200年前
金属 Cu Fe Mg Al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铝热生成铁的实验中,氯酸钾起催化作用
B.合金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组成
C.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越高,开发利用的年限越早
D.常采用电解熔融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备钠、镁、铝等较活泼的金属
(2)某氯化铁样品中含有少量杂质,为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1:取样品mg,加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溶液;
实验2:取出于烧杯中,先加入稍过量的氯水,再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得到固体沉淀。
实验3:将固体置于坩埚中,充分加热,得到固体ng。
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氯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若沉淀灼烧不充分,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某实验室排放的废水中含铬(成分以存在,浓度为),现用处理该废水(已知:S元素被氧化为可溶性硫酸盐),处理后所得滤渣主要成分为、和。
查阅资料:分解温度为,分解温度为。
①1L的“废水”可氧化FeS mol。
②将滤渣用蒸馏水洗净后,在低温条件下干燥,并将干燥后的固体在(体积比)的混合气体中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A→B固体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说明:以上的残留固体为、的混合物。
2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④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C
【分析】稀土金属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铁是Ⅷ族元素,不是稀土金属,故A不选;
B.钠是主族元素,不是稀土金属,故B不选;
C.镝是66号元素,属于镧系元素,是稀土金属,故C选;
D.铝是主族元素,不是稀土金属,故D不选;
故选C。
2.A
【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Fe3+,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加入氯水后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则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2+,A正确;
B.锌的金属性强于铁,将过量锌粉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3Zn+2Fe3+=3Zn2++2Fe,B错误;
C.除去FeCl2中少量的FeBr2,加入适量氯水,由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首先氧化的是亚铁离子,达不到除杂的目的,C错误;
D.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发生的反应为Cu+2Fe3+=Cu2++2Fe2+,不能说明Fe的金属活泼性大于Cu,D错误。
答案选A。
3.C
【详解】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答案选C。
4.B
【详解】金属的活泼性:镁>锌>铁,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速率就越快,反应完所用时间就越短,因此消耗完的时间:镁<锌<铁;三种金属是足量的,稀硫酸少量,产生的氢气由硫酸决定,因硫酸等量,则三者产生的氢气量相等,符合的图象是:B。
故选:B。
5.D
【详解】A.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4-,与过量NH3 H2O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A错误;
B.镁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但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故B错误;
C.铝热反应的实质是利用铝的还原性大于氧化物中的金属,把金属置换出来,金属铝的还原性小于镁,所以铝不与MgO发生铝热反应,故C错误;
D.金属钠、钾和钙的活泼性都较强,都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故D正确;
答案选D。
6.C
【详解】A.不锈钢属于合金,是铁、铬、镍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故A正确;
B.不锈钢中常添加镍(Ni)和铬(Cr)元素,使其具有抗腐蚀的性能,故B正确;
C.钢是铁和碳的合金,不锈钢中含有金属元素,还含有非金属元素碳,故C错误;
D.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不锈钢是通过增加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难度,导致合金的硬度变大,故D正确;
答案选C。
7.C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其单质的还原性强,对应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弱;反之,位于后面的金属,其单质的还原性弱,对应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强。由此可知,四种离子中,的氧化性最强,Zn首先与发生反应,因此最先得到的金属是Ag。
答案选C。
8.C
【分析】胆矾晶体受热会首先逐次失去结晶水,失去2分子结晶水时,固体残留率为;失去4分子结晶水时,固体残留率为;失去5分子结晶水时,固体残留率为;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和三氧化硫时,固体残留率为;氧化铜高温分解为氧化亚铜和氧气时,固体残留率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110°C 时胆矾失去2分子结晶水,得到晶体化学式 CuSO4·3H2O A正确;
B.260°C~ 650°C 过程中CuSO4·H2O失去最后1分子结晶水得到无水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SO4·H2OCuSO4+H2O,B正确;
C.由分析可知,650°C加热至 1000°C,产物为一种固体与一种气体, 则气体为SO3,C错误;
D.由分析可知,M 点所得固体是 CuO 与 Cu2O 的混合物,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就越剧烈。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所以金属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金属Na;
答案B。
10.B
【详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无法电解,一般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铝单质,故A错误;
B.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如合金的熔沸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故B正确;
C.镁的活泼性比铝强,无法用铝还原得到,故C错误;
D.冶炼金属时,不一定需要还原剂,如电解法制取金属单质时不需要加还原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 甲>丙>乙 丙<乙<甲 丙>乙>甲
【分析】由产生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等质量的甲最先完成反应而乙最后反应完成;完全反应后甲放出氢气量最大而丙最小,以此解答。
【详解】(1)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甲最先完成反应,其次为丙,而乙最后反应完全,因此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为甲>丙>乙;
(2)反应所放出氢气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大,故三种金属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由少到多的顺序为:丙<乙<甲;
(3)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金属的质量,因金属的质量及化合价均相同,所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成正比,则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
12.(1)铁、铝、铜
(2) 汞 硫磺
(3) Fe2O3 Fe3O4
(4)Al2O3
(5)
【详解】(1)因为钢铁在金属类的产品中使用量最大,被广泛应用在磁铁、药物、墨水等领域,每年会产出30亿吨的铁金属,铝具有较好延展性,是地壳中含量丰富的金属元素,并在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每年会产出6290万吨铝金属,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较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的柔软的金属,是被广泛应用在电缆、电气、电子元件等领域,具有较低电阻率的材料,每年会产出2070万吨的金属量,故世界上铝、铁、铜的年产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铁、铝、铜,故答案为:铁、铝、铜;
(2)汞又称水银,在各种金属中,汞的熔点是最低的,只有-38.87℃,也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硫磺是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黄粉等的石灰浆,可以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故答案为:汞;硫磺;
(3)Fe2O3是红棕色粉末,俗称赤铁矿,磁铁矿是指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常产于岩浆岩、变质岩中,主要成分是Fe3O4,故答案为:Fe2O3;Fe3O4;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二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故答案为:Al2O3;
(5)溶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CO2的水时,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3. 第三周期ⅦA族 D 2NO2+4HSO=N2+4SO+4H+ KSCN N≡N 2KSCN + 11H2O2 = 2CO2↑+N2↑+ K2SO4 + 10H2O + H2SO4 CO2+ Ba2++2OH-= BaCO3 ↓+ H2O 2:3 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晶体中含有Fe2+ 。
【详解】试题分析:Ⅰ。(1)氯是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
(2)合金与硝酸剧烈反应,放出红棕色气体X和蓝绿色溶液Y,表明含有铜离子。若将少量Y滴入NaCl溶液中,只产生白色沉淀,表明含有银离子,组成合金的金属是Cu和Ag
(3)X是NO2,根据流程图,NO2跟NH4HSO3溶液反应放出N2,同时NH4HSO3被氧化成硫酸铵;
II.无机盐A,加入足量6%的H2O2溶液,充分反应后除了生成水外还有4种产物,分别是:气态氧化物B,气态单质C,盐D和含氧强酸E.将B、C、D、E均通(加)入Ba(OH)2溶液中,B、D、E与Ba(OH)2生成了白色沉淀,再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只有B生成的沉淀溶解且放出气体B,表明D是K2SO4,E是H2SO4,B是CO2;A、D的焰色呈紫色,表明AD中含有K元素;C在标况下的密度为1.25g/L,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22.4=28,C是N2;因此A中含有的四种元素是K、S、N、C,A是KSCN。根据分析能够较容易解答(1)(2)(3)小题;
(4)短周期的金属单质R在CO2、N2中都能燃烧,说明R是Mg,根据2Mg+CO2C +2MgO和3Mg+N2Mg3N2,等体积的CO2、N2完全反应消耗金属镁的质量比为2:3;
(5)检验(NH4)2Fe(SO4)2晶体中含有的Fe2+,可以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晶体中含有Fe2+。
考点:考查了浓硝酸的性质等相关知识。
14.(1)Na2CO3
(2)NaHCO3=Na++HCO、HCOH++CO
(3)3Fe+4H2O(g) Fe3O4+4H2
(4)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详解】(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HCOH++CO;
(3)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其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
(4)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5.不对,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反应。K、Ca、Na活泼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解析】略
16. D D 铜锌合金 ZnCO3=ZnO+CO2↑,C+2Cu2O4Cu+CO2↑,C+2ZnO2Zn+CO2↑ ABC CuSO4+Fe===FeSO4+Cu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分析】(1)钱币流通,说明金属性不活泼;
(2)从氰化物有毒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信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进行分析;
(4)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入手;
(5)利用铁的金属性强于铜;
(6)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而铜绿可以与盐酸反应。
【详解】(1)作为流通钱币,要求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加工等,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易加工,在历史上都曾经用作货币,故选项D正确;
答案为D;
(2)提炼黄金所使用的氰化物为剧毒物质,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排入环境会污染水体,破坏植被,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为:D;
(3)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ZnCO3受热发生分解:ZnCO3 ZnO+CO2↑,然后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发生C+2Cu2O4Cu+CO2↑,C+2ZnO2Zn+CO2↑,所得“药金”为铜锌合金;
答案为:铜锌合金;ZnCO3 ZnO+CO2↑、C+2Cu2O4Cu+CO2↑、C+2ZnO2Zn+CO2↑;
(4)根据上述分析,“药金”是锌和铜的合金,利用金的不活泼性,不与盐酸和硝酸反应,而铜锌合金中的锌较为活泼的性质,可用酸对其进行鉴别,能部分溶解的为“药金”,也可用密度的大小对其进行鉴别,故选项ABC符合题意;
答案为:ABC;
(5)实际上是用铁还原CuSO4得到单质铜,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答案为:Fe+CuSO4=FeSO4+Cu;
(6)铜绿又名碱式碳酸铜,可以写成Cu(OH)2·CuCO3,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因此除去铜绿可用盐酸洗涤,其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答案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17. ④ ① ③ ②④
【详解】(1)用铝箔做包装品材料利用了铝的延展性,故答案为④;
(2)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利用了铝的导热性,故答案为①;
(3)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利用了铁的还原性,故答案为③;
(4)用铜丝、金属作电缆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故答案为②④。
18.(1) Na Al
(2) 2Na + 2H2 O=2NaOH+H2↑ 溶液变红色
【详解】(1)同一周期中,金属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铝强,铝和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氧化,所以发生钝化现象;
(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 NaOH+H2↑,因为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
19. 湿法治金 热还原法 8Al+3Fe3O44Al2O3+9Fe
【详解】我国古代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炼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属于湿法治金,铝热反应是铝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热还原法、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4Al2O3+9Fe
故答案为湿法治金;热还原法;8Al+3Fe3O44Al2O3+9Fe。
【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较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等用热还原法制得,常用还原剂有(Al、C、CO、H2等);不活泼金属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20. 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成蓝色 Fe 铁的活泼性比铜强,可从溶液中置换出铜 氢气
【分析】孔雀石经粉碎后加入过量稀硫酸溶解,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加入过量的铁粉可置换出铜,浊液加入稀硫酸除去铁,过滤可得到铜,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当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发生反应,固体逐渐溶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硫酸铜,则所得溶液显蓝色;
(2)为冶炼金属铜,因Fe比Cu活泼,则加入过量的铁粉,可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3)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后生成氢氧化铜,过滤,将沉淀氢氧化铜加热后生成氧化铜,通入氢气生成铜和水。
21. Cu2++2OH-=Cu(OH)2↓ 0.2 9.8 12.5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a、c
【详解】(1)步骤c中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填;
(2)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速率相同,相同时间内体积相同,所以,故填0.2;
(3)10min时,体积为=1L,的物质的量为=0.1mol,产品的质量为,故填9.8g
(4)欲配制480mL溶液,因没有480mL容量瓶,实际应配制500mL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还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填12.5、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5)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b.容量瓶中有少量水,无影响;
c.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是由于液体在瓶塞处损耗,对结果无影响,又加水将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水加少了,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故填ac。
22.(1)ABC
(2) 2Fe2++Cl2=2Fe3+ +2Cl- 偏大
(3) 加热生成硫酸铁导致
【分析】某氯化铁样品溶解后加入氯水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煅烧生成氧化铁;
用处理该废水(已知:S元素被氧化为可溶性硫酸盐),发生还原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处理后所得滤渣主要成分为、和;、加热分解生成、为质量减小的过程,加热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强热分解为氧化铁,最终以上的残留固体为、的混合物。
(1)
A.铝热生成铁的实验中,氯酸钾可以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可以促进镁的燃烧放出大量热为铝热反应提供热量,A错误;
B.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合金不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组成,B错误;
C.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与开发利用的年限无关,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C错误;
D.钠、镁、铝等较活泼的金属制取较为困难,常采用电解熔融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备钠、镁、铝等较活泼的金属,D正确;
故选ABC;
(2)
①加入氯水时,氯水中氯气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 +2Cl-;
②加入氯水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煅烧生成氧化铁,反应前后铁元素质量不变,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若沉淀灼烧不充分,则部分氢氧化铁没有分解,导致剩余固体质量偏大,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3)
①由题干可知,中铬元素化合价由+6变为+3,中铁、硫元素化合价分别由+2变为+3、-2变为+6,由电子守恒可知,,
1L的“废水”中的物质的量为,可氧化FeSmol。
②滤渣主要成分为、和;已知,分解温度为,分解温度为;以上的残留固体为、的混合物,、加热分解生成、为质量减小的过程,加热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强热分解为氧化铁,故A→B固体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加热生成硫酸铁导致。
23. 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 有无色气泡冒出,但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有无色气泡冒出,但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慢 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分析】金属的通性:金属活泼性在氢前面的金属均可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泼性的强弱。
【详解】(1)钠的熔点低,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故现象为: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2)镁在常温下与水反应不是很明显,仔细观察可看到有气泡产生;加热后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现象为: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
(3)金属活泼性在氢前面的金属均可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金属性强弱:镁>铝,实验③④中都有无色气泡冒出,但放镁条的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故答案为:有无色气泡冒出,但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有无色气泡冒出,但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慢;
(4)根据以上几组实验可知,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更容易;即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