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设计说明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关于声和声音两个概念,教学中教师注意正确使用即可,不必对学生明示。 超声和次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界和动物界中也大量的存在着超声波和次声波现象。本节知识重视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的例子,注意通过例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蝙蝠扑食蚊虫,狗的听觉等。教材还注意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生产之中,以加强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如向学生介绍“用超声探测鱼群”“超声观察胎儿”“超声金属探测仪”等。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超声和次声的资料收集、讨论,力求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物理有用、有趣。 教材中列举大量事例,来说明声的利用价值,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并以此展示物理学有用。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的分类,将声分为“超声”和“次声”,也可以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讲解。鉴于本节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教师可补充一些生活应用事例,供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有关超声与次声的信息、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利用,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教学难点 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及保持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讨论法、启发诱导、活动体验。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提出问题: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 Hz,而蜜蜂的翅膀振动频率为200240 Hz。我们知道振动会发出声音,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讲授新课 一、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47页第1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和低于20 Hz的声音,人耳能否听到? (2)什么样的声叫做超声,什么样的声叫做次声? (3)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2.师生总结: (1)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高于和低于此频率的声音,人耳都不能听到。 (2)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 (3)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 Hz,低于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所以我们无法听到蝴蝶的声音。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为200240 Hz,恰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所以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 二、超声的应用 1.观看视频: 教师播放“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导航”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蝙蝠的视力很差,它是依靠什么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 2.师生总结: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3.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第1、2、3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什么?有什么应用 (2)超声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3)超声的这些应用说明声具有什么特点? 4.师生总结: (1)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声呐,用它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2)利用超声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进行金属探伤。还可以进行超声焊接、清洗、杀菌消毒、处理种子等。 (3)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5.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的音响前面,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烛焰抖动说明了什么? (2)观察到的现象:烛焰抖动;烛焰抖动说明: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三、次声的危害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和第49页“次声”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物体或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能量很高的次声会给人类产生哪些危害? (2)看课本第49页“信息窗”了解: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 2.师生总结: (1)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弹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破坏、人体器官及功能破坏等。 (2)大象、狗能听到次声;狗、蝙蝠、海豚能听到超声。 3.知识拓展: 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迷”。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次声”。次声为什么能杀人呢 原来,人的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极为相近(0.01~20Hz)。当外界的次声频率与内脏的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形成人体内脏的共振状态,产生种种不良反应。还会导致视觉模糊,吞咽困难,肝功能失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四肢麻木,胸部产生压迫感。尤其是当人的腹腔、胸腔及颅腔内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就会使人体的内脏系统振坏而丧生。因此有人利用次声的性质与特点,探索研制一种能导致人神经麻痹的“次声武器”。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受蝙蝠______的启示,科学家发明了______,用它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答案:超声导航 声呐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______。 答案:信息 3.下列不是利用声获得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态 C.医生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结石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 答案:C 4.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通过接收到的次声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C 5.地震前夕,鸡飞狗吠、老鼠出洞、牛马脱缰,原因是它们感觉到了( ) A.大地在震前发出的次声 B.大地在震前发出的超声 C.大地在震前发出的次声和超声 D.大地在震前发出的可闻声 答案:A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一、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 000 Hz。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叫超声、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 二、超声的应用 (1)超声碎石、B超、声呐、超声导航。 (2)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三、次声的危害 对机器、建筑物、人体有伤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