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六章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六章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1: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设计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弹力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二是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三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从本节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采用边探索边思考的方式学习。尤其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和交流总结使用方法等。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情况是很多的,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了解弹簧构造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压力和支持力属于弹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启发诱导、活动体验。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弹弓、尺子、拉力器、弹簧、钩码、铁架台、橡皮筋、气球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PPT中如图所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的场景中,弓弦、弹力绳、撑竿、蹦床有什么变化?是否产生力的作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讲授新课 一、弹性和弹力 (一)认识弹性 1.想想做做: 活动:用力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将纸张揉成纸团。 观察: (1)它们是否发生形变? (2)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2.师生总结: 弹簧、橡皮筋形变后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面团、纸团不能恢复原状。 橡皮筋类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橡皮泥类的物体受到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思考:用手拉弹簧,弹簧可能发生什么形变? 用力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用力太大,弹簧发生塑性形变。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即使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来形状。 (二)弹力 1.活动探究:是否所有的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1)撑竿跳的竿子是用玻璃钢做的,玻璃钢有什么性质? (2)如果用橡皮泥做的竿子会怎么样? 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2.师生总结: (1)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互相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提出问题: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4.讨论分析: 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探究活动: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橡皮筋),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拉力大小与弹簧(橡皮筋)伸长程度的关系。 2.师生总结: (1)人们通过探究,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它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2)为了测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测力计对力进行测量。而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特性制作的。 3.探究活动:观察弹簧测力计 (1)对照课本的图和实物,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结合前面拉弹簧的实验,引导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4.师生总结: (1)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三、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并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_____________。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_____________。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B.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弹力 C.拉力不属于弹力 D.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答案:D 2.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 答案:A 3.一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该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 答案:0~5 N 0.2 N 3.4 N 4.若要准确测量一个大小约为10N的力,下列规格的弹簧测力计中最合适的是( ) A.量程05 N,分度值0.1 N B.量程N,分度值0.2 N C.量程015 N,分度值0.1 N D.量程020N,分度值0.2 N 答案:C 5. 小荣探究“弹簧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上时弹簧会伸长,用图乙仪器分别测出钩码重力和弹簧伸长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重力 /N0.51.01.52.02.5伸长量/cm0.491.001.501.982.80
(1)由表格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图中画出物块使弹簧形变的力的示意图; (3)将一个钩码挂在如丙图放置的弹簧测力计提环上,则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N。 甲 乙 丙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结论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2)物块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会对弹簧产生一个拉力,这个拉力使弹簧发生形变,力的示意图如下。 (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0.4 N;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一个钩码的重力为0.5 N;将一个钩码挂在如丙图放置的弹簧测力计提环上,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 N+0.5 N=0.9 N。 答案:(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2)如图所示 (3)0.9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1.形变 2.弹力的定义: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4.常见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二、弹簧测力计 1.主要结构:指针、刻度盘、外壳、弹簧等。 2.测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三、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量程、分度值,并且校零。 2.要使弹簧测力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防止弹簧靠在刻度盘上。 3.待示数稳定时读数,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