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六章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六章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1: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设计说明 本节是在第三节“弹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充分运用插图和实验,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通过对重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重力方向的作图题的当堂练习,及时巩固了新知识点,讲练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探究“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及通过比较两物理量而引出其他常数或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启发诱导、活动体验。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汤匙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PPT中的四幅图片,总结共同特点——物体都是由高处向低处落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师生共同讨论,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重力 课件展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单位:牛顿,符号:N,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进一步介绍重力的由来,用类比的方法演示甩动系着一块橡皮的绳子,物体之所以没被甩出去,因为受到了绳子对它的拉力。 欣赏图片,思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会离开轨道吗,并追问原因。行星之所以没有脱离轨道离开,同样受到了太阳对它们的吸引力。 介绍课外小知识。牛顿观察发现: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我们称之为万有引力。这就是重力的由来。 二、重力的大小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举起不同物体的感受也不同。 我们在将物体举起来的时候,就要克服物体的重力。如果将托盘和杠铃分别举起来,将杠铃举起来需要的力气要大,将托盘举起来需要的力气小一些。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猜想一下,物体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科学猜想: 通常我们感觉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就越沉重,所以可以猜想,物重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质量越大,物重越大。 3.设计并进行实验: 把质量均为50g的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4.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123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 即(N/kg)
5.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6.实验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二)重力的大小 1.教师讲解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牛顿(N) ——质量——千克(kg) 取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10 N/kg。 2.知识拓展 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的数值可能不同。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赤道附近值最小,越靠近两极值越大。 3.典例分析 张华同学的质量为50 kg,他的体重是多少牛?王芳同学的体重是392 N,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 N/kg) 解: 答:张华同学的体重是500 N,王芳的质量为39.2 kg。 三、重力的方向 1.体验活动 (1)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两组或多组同时 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是___________的位置关系。 2.学以致用 (1)自己制作一个重垂线,结合其他物品,检验你的课桌的桌面是否水平?教室墙壁上图画悬挂得是否端正?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看一看课本第114页图6-22,了解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14页“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重心?如何寻找物体的重心? 2.师生总结 (1)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用支撑法和悬挂法可确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五、提高稳定程度的诀窍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15页信息窗“提高稳定程度的诀窍”的内容,了解稳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提高物体稳度的方法,提高稳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实例? (a)起重汽车放下支脚扩大支撑面 (b)台灯有个大底座 (c)下大上小的茶壶 不会倒的小艄公 不可思议的平衡 师生总结:(1)物体的稳度与物体支承面大小、物体重心高低有关,支承面越大,重心越低,稳度越大。 (2)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增大支承面,降低重心。 (3)提高稳度的应用 ①增大支承面:照相机的三脚架,起重汽车放下支脚,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把两脚分得较开,台灯有个大底座等;降低重心:②车辆底盘做得很低,不倒翁的底部很重,卡车装货时把重的货物装在下面等。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________的作用,这个力是由________施加的。 答案:重力 地球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______;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_____的作用。 答案:重力 重力 3.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受到的重力( )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增大,方向不变 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D.大小减小,方向变化 答案:C 4.(多选)如果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下列哪些现象将会发生?( ) A.水装在漏斗里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B.玻璃杯掷到墙上仍然完好无损 C.鸡毛和沙粒都可悬浮在空气中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 答案:AC 5.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答案:B 6.一箱子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7.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一、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二、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表示重力,表示质量,)。 三、方向:竖直向下。 四、作用点:重心。 五、提高稳定程度的方法:增大支撑面,降低重心。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