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 水循环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0高一上·福州期中)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答案】1.D
2.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温度、风力、湿度、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河湖、植被)
降水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地表
径流 降水量、流域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条件、人类活动
下渗 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植被状况、地表坡度、地面松软程度
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不影响降水环节,但都没有改造这些环节,A、B、C错。据此分析选D。
2.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对调解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据此分析选B。
3.(2019高一上·陕西月考)对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但不能持续利用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A.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A正确;
B.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的动态平衡,但不能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若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也相应增多,故C错误;
D.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可能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4.(2019高一上·丰台期中)实验步骤:1.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口,用橡皮筋扎紧,并把小石头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的塑料纸上压住。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沙子变湿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大气的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大气的垂直分层 D.热力环流
(2)自然界中导致该类地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水汽输送 D.水的三态变化
【答案】(1)B
(2)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盆中水受热蒸发,水汽在顶部塑料纸处凝结,水滴入装沙的小瓶中,沙子变湿。主要模拟的是水循环,B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沙子变湿无关,A、D错。盆在对流层,不能模拟大气的垂直分层,C错。所以选B。(2)自然界中导致该类地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A对。太阳活动不是地球能量的来源,B错。水汽输送、水的三态变化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C、D错。所以选A。
【点评】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水循环的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2021高一上·临沂期中)某地理小组通过下图装置,对水循环进行模拟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5.该实验装置不能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6.以下措施可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大的有( )
①减小玻璃导管的长度②增大酒精灯的火焰
③增加玻璃面上冰块的数量④增加托盘的倾斜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D
6.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托盘是水平的,水也没有流动,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和径流,可以模拟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故答案为:D。
6.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②③正确。减小玻璃导管长度、增加托盘的倾斜度对水量增大没有作用。①④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水蒸发 D.减少水汽输送
8.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城区绿地 B.增加城区硬化面积
C.加快城市交通建设 D.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
【答案】7.B
8.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特征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由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I蒸发、F植物蒸腾、D降水 循环水量最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7.根据图文信息可知,海绵城市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故海绵城市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地下径流和地表水的蒸发,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影响不大。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根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因此为建设“海绵城市”应该采取的措施可增加城区绿地面积;增加城区硬化面积,会减少地表水下渗,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和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河南期中)读我国东南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跨流域调水影响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环节7月份水量最小 B.东南风影响乙环节的水量
C.丙环节的季节变化较小 D.丁环节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答案】9.C
10.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我国东南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径流。
9.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四个主要环节,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丙表示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对其影响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我国东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7月降水量最多,A错误;东南风影响乙环节的水汽输送量,B正确;我国降水的季风变化大,故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C错误;丁环节是地下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2020高一上·黔东南期末)下图为“我国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及该流域“某河流一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的是( )
A.大气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12.对图示水循环过程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B.水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往复,因此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D.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彼此互不干扰
13.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平直河段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答案】11.B
12.C
13.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 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11.植被遭到破坏,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小,B正确,D错;大气降水量与区域气候有关,并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增加,A错;植被遭到破坏,植物蒸腾减少,区域向外的水汽输出量可能减少,同时,区域外部向本区域的水汽输入量并不会因为植被的破坏而增加,C错。故答案为:B。
12.图示水循环通过大气水分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与外界联系,不一定属于陆地内循环,A错;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的周期,如果人类对水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水体的更新速度,则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并不是是取之不尽的,B错;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C正确;地表径流可以通过下渗补给地下径流,两者紧密联系,而不是各自独立,D错。故答案为:C。
13.东岸水深较深,西岸水深较浅,该河流平直且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河流向右岸侵蚀,所以河流的右岸为东岸,所以河流自南向北流,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4.(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A ,B ,C ,D ,E 。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 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 圈、 圈、 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字母表示)
(6)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上内;海陆间;海陆间
(3)大气;水;岩石
(4)陆地内循环;海陆间
(5)B
(6)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图中A为海洋上的水汽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
(2)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其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能够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图中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根据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包括的环节可知,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
(5)我国夏季东南风,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把海洋上的湿润的水汽带到陆地上来,故图中B水汽输送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
(6)根据水循环的意义可知,水循环可以通过水循环各个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水循环使地球的水的总量保持不变,但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从整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等保持动态的平衡,陆地径流不会增多,海洋蒸发业不会减少。故C①④正确,ABD错误。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界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3)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补充意义最大。人类可以合理利用水循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修水库等。
15.(2021高一上·汕尾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空间分布,甲、乙、丙三个区域水循环类型分别是 、 、 。
(2)简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分布特点。从水循环的原理说明解决我国水循环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简述乙区域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1)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
(3)乙区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循环过程是:海面水蒸发到海洋上空,再由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到陆地表面,在地表汇集为地表径流和下渗到地下汇集为地下径流,最终流入大海。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甲、乙、丙三个区域水循环类型分别是:陆地内循环(甲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河流没有注入海洋)、海陆间循环(乙地是中国的季风气候区,河流最终注入海洋)、海上内循环(丙地是海洋,参与了海上内循环)。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吹海风,冬季吹陆风,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3)乙区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循环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过程是:海面水蒸发到海洋上空,再由季风、大气环流等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到陆地表面,在地表汇集为地表径流,部分下渗到地下,汇集为地下径流,最终流入大海。
【点评】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温度、风力、湿度、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河湖、植被)
降水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地表
径流 降水量、流域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条件、人类活动
下渗 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植被状况、地表坡度、地面松软程度
16.(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④⑤⑥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
(2)向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
(3)说明图示城市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4)说明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⑤;海陆间循环
(3)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判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②代表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④雨水下渗下地面以下,为下渗;⑤表示地表水的汇聚,为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循环中通过地表径流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海陆间大循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的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联,则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环。
(4)考查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加剧城市的内涝灾害。同时由于植被破坏后悔导致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少。
【点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 水循环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0高一上·福州期中)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2019高一上·陕西月考)对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但不能持续利用
4.(2019高一上·丰台期中)实验步骤:1.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口,用橡皮筋扎紧,并把小石头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的塑料纸上压住。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沙子变湿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大气的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大气的垂直分层 D.热力环流
(2)自然界中导致该类地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水汽输送 D.水的三态变化
(2021高一上·临沂期中)某地理小组通过下图装置,对水循环进行模拟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5.该实验装置不能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6.以下措施可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大的有( )
①减小玻璃导管的长度②增大酒精灯的火焰
③增加玻璃面上冰块的数量④增加托盘的倾斜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水蒸发 D.减少水汽输送
8.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城区绿地 B.增加城区硬化面积
C.加快城市交通建设 D.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
(2021高一上·河南期中)读我国东南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跨流域调水影响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环节7月份水量最小 B.东南风影响乙环节的水量
C.丙环节的季节变化较小 D.丁环节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2020高一上·黔东南期末)下图为“我国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及该流域“某河流一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的是( )
A.大气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12.对图示水循环过程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B.水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往复,因此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D.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彼此互不干扰
13.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平直河段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综合题
14.(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A ,B ,C ,D ,E 。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 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 圈、 圈、 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字母表示)
(6)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2021高一上·汕尾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空间分布,甲、乙、丙三个区域水循环类型分别是 、 、 。
(2)简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分布特点。从水循环的原理说明解决我国水循环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简述乙区域水循环的过程。
16.(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④⑤⑥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
(2)向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
(3)说明图示城市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4)说明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温度、风力、湿度、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河湖、植被)
降水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地表
径流 降水量、流域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条件、人类活动
下渗 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植被状况、地表坡度、地面松软程度
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不影响降水环节,但都没有改造这些环节,A、B、C错。据此分析选D。
2.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对调解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据此分析选B。
3.【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A.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A正确;
B.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的动态平衡,但不能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若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也相应增多,故C错误;
D.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可能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4.【答案】(1)B
(2)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盆中水受热蒸发,水汽在顶部塑料纸处凝结,水滴入装沙的小瓶中,沙子变湿。主要模拟的是水循环,B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沙子变湿无关,A、D错。盆在对流层,不能模拟大气的垂直分层,C错。所以选B。(2)自然界中导致该类地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A对。太阳活动不是地球能量的来源,B错。水汽输送、水的三态变化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C、D错。所以选A。
【点评】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水循环的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答案】5.D
6.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托盘是水平的,水也没有流动,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和径流,可以模拟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故答案为:D。
6.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②③正确。减小玻璃导管长度、增加托盘的倾斜度对水量增大没有作用。①④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7.B
8.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特征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由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I蒸发、F植物蒸腾、D降水 循环水量最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7.根据图文信息可知,海绵城市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故海绵城市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地下径流和地表水的蒸发,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影响不大。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根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因此为建设“海绵城市”应该采取的措施可增加城区绿地面积;增加城区硬化面积,会减少地表水下渗,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和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9.C
10.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我国东南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径流。
9.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四个主要环节,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丙表示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对其影响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我国东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7月降水量最多,A错误;东南风影响乙环节的水汽输送量,B正确;我国降水的季风变化大,故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C错误;丁环节是地下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C
13.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 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11.植被遭到破坏,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小,B正确,D错;大气降水量与区域气候有关,并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增加,A错;植被遭到破坏,植物蒸腾减少,区域向外的水汽输出量可能减少,同时,区域外部向本区域的水汽输入量并不会因为植被的破坏而增加,C错。故答案为:B。
12.图示水循环通过大气水分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与外界联系,不一定属于陆地内循环,A错;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的周期,如果人类对水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水体的更新速度,则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并不是是取之不尽的,B错;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C正确;地表径流可以通过下渗补给地下径流,两者紧密联系,而不是各自独立,D错。故答案为:C。
13.东岸水深较深,西岸水深较浅,该河流平直且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河流向右岸侵蚀,所以河流的右岸为东岸,所以河流自南向北流,故答案为:B。
14.【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上内;海陆间;海陆间
(3)大气;水;岩石
(4)陆地内循环;海陆间
(5)B
(6)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图中A为海洋上的水汽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
(2)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其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能够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图中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根据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包括的环节可知,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
(5)我国夏季东南风,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把海洋上的湿润的水汽带到陆地上来,故图中B水汽输送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
(6)根据水循环的意义可知,水循环可以通过水循环各个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水循环使地球的水的总量保持不变,但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从整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等保持动态的平衡,陆地径流不会增多,海洋蒸发业不会减少。故C①④正确,ABD错误。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界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3)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补充意义最大。人类可以合理利用水循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修水库等。
15.【答案】(1)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
(3)乙区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循环过程是:海面水蒸发到海洋上空,再由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到陆地表面,在地表汇集为地表径流和下渗到地下汇集为地下径流,最终流入大海。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甲、乙、丙三个区域水循环类型分别是:陆地内循环(甲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河流没有注入海洋)、海陆间循环(乙地是中国的季风气候区,河流最终注入海洋)、海上内循环(丙地是海洋,参与了海上内循环)。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吹海风,冬季吹陆风,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3)乙区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循环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过程是:海面水蒸发到海洋上空,再由季风、大气环流等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到陆地表面,在地表汇集为地表径流,部分下渗到地下,汇集为地下径流,最终流入大海。
【点评】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温度、风力、湿度、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河湖、植被)
降水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地表
径流 降水量、流域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条件、人类活动
下渗 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植被状况、地表坡度、地面松软程度
16.【答案】(1)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⑤;海陆间循环
(3)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判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②代表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④雨水下渗下地面以下,为下渗;⑤表示地表水的汇聚,为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循环中通过地表径流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海陆间大循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的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联,则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环。
(4)考查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加剧城市的内涝灾害。同时由于植被破坏后悔导致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少。
【点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