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重庆月考)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答案】1.A
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①太阳辐射(决定性因素);②洋流;③海冰、冰山(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对海水温度起降温作用)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⑴时间分布: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于冬季;⑵空间分布:①水平:不同纬度海区:水温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②垂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呈低温状态。
1.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 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
2.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答案为:C。
3.(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密度,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盐度,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故C正确。(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C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3)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如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答案】4.C
5.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
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
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
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1000m以下变化小。
4.据图分析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即由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C正确,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A、B、D均错误。故答案为:C。
5.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故答案为:B。
(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中国第 36 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 2”号于 2019 年 10月 15 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雪龙 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
7.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6.B
7.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6.纬度越低,海水温度越高,所以“雪龙 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赤道海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7.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所以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故答案为:C。
8.(2020高一上·淄博期中)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2)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答案】(1)B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所以全球海洋平均盐度分别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而降水量在赤道附近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偏多,所以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a曲线为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在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主要是由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随着纬度升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水温降低,蒸发量减少,盐度降低,A对。降水减少会导致盐度升高,B错。南纬60°附近海洋占绝对优势,几乎无陆地径流,C错。海洋面积大小与盐度变化无关,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①气候、②洋流、③陆地淡水汇入。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规律:⑴不同纬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⑵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盐度高,寒流流经盐度低;汇入淡水多盐度低,如河口海水盐度低。
9.(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答案】(1)B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可知,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相比于夏季而言,其他季节温跃层表现并不明显,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自冬季到夏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升高,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增强,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增多,水温升高;自夏季到冬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降低,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减少,水温降低;同时,图中信息显示,黄海海域水温总体底层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在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底层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相对于表层较小,水温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上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而洋流、盐度、海陆位置等均不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
二、综合题
10.(2021高一上·鄂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盐度受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与所在地气候关系密切。下左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纬度分布图,右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1)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的规律。
(2)分析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不在甲处的原因。
(3)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答案】(1)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
(2)甲处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但因靠近赤道地区,降水较多,稀释作用强;所以盐度并非最高
(3)径流汇入(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多);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不便);高纬低温海水注入(寒流带来低盐度海水)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分布的规律:由图表可以看出,副热带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因为纬度高蒸发弱,而且降水较多;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缺少陆地径流的注入,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
(2)甲处地处赤道附近,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但因靠近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稀释作用强烈;所以盐度并非最高。
(3)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的唯一出水通道,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多,稀释了海水的盐度;海域较封闭,缺乏与其它海区的水体交换;高纬拉布拉多寒冷的低温海水注入,起到降咸的作用。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1.(2021高一上·滁州期末)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 ,主要原因是 。
(2)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 。
(3)简述目前人类对海水利用的情况 。
【答案】(1)高;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
(2)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提取海水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2~33‰,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高,由图可知,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使盐度降低。
(2)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6~37‰,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c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海水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人类从海水提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2.(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某季节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中海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由图气温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水温的差异。
【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所致
(2)春、秋季节同纬度南北半球气温大致相同
(3)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海区气温低纬度地区较高,在20℃左右,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导致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原因主要与随着纬度升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增大,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弱,所以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2)读图可知,图中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气温基本相同,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应为春秋季节。(3)读图可知,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主要与寒流流经有关;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主要是由于该海区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的作用。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重庆月考)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3.(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中国第 36 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 2”号于 2019 年 10月 15 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雪龙 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
7.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8.(2020高一上·淄博期中)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2)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9.(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二、综合题
10.(2021高一上·鄂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盐度受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与所在地气候关系密切。下左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纬度分布图,右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1)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的规律。
(2)分析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不在甲处的原因。
(3)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11.(2021高一上·滁州期末)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 ,主要原因是 。
(2)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 。
(3)简述目前人类对海水利用的情况 。
12.(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某季节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中海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由图气温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水温的差异。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①太阳辐射(决定性因素);②洋流;③海冰、冰山(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对海水温度起降温作用)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⑴时间分布: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于冬季;⑵空间分布:①水平:不同纬度海区:水温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②垂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呈低温状态。
1.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 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
2.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答案为:C。
3.【答案】(1)C
(2)B
(3)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密度,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盐度,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故C正确。(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C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3)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如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答案】4.C
5.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
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
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
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1000m以下变化小。
4.据图分析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即由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C正确,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A、B、D均错误。故答案为:C。
5.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故答案为:B。
【答案】6.B
7.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6.纬度越低,海水温度越高,所以“雪龙 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赤道海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7.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所以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故答案为:C。
8.【答案】(1)B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所以全球海洋平均盐度分别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而降水量在赤道附近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偏多,所以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a曲线为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在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主要是由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随着纬度升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水温降低,蒸发量减少,盐度降低,A对。降水减少会导致盐度升高,B错。南纬60°附近海洋占绝对优势,几乎无陆地径流,C错。海洋面积大小与盐度变化无关,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①气候、②洋流、③陆地淡水汇入。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规律:⑴不同纬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⑵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盐度高,寒流流经盐度低;汇入淡水多盐度低,如河口海水盐度低。
9.【答案】(1)B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可知,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相比于夏季而言,其他季节温跃层表现并不明显,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自冬季到夏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升高,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增强,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增多,水温升高;自夏季到冬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降低,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减少,水温降低;同时,图中信息显示,黄海海域水温总体底层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在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底层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相对于表层较小,水温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上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而洋流、盐度、海陆位置等均不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
10.【答案】(1)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
(2)甲处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但因靠近赤道地区,降水较多,稀释作用强;所以盐度并非最高
(3)径流汇入(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多);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不便);高纬低温海水注入(寒流带来低盐度海水)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分布的规律:由图表可以看出,副热带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因为纬度高蒸发弱,而且降水较多;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缺少陆地径流的注入,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
(2)甲处地处赤道附近,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但因靠近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稀释作用强烈;所以盐度并非最高。
(3)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的唯一出水通道,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多,稀释了海水的盐度;海域较封闭,缺乏与其它海区的水体交换;高纬拉布拉多寒冷的低温海水注入,起到降咸的作用。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1.【答案】(1)高;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
(2)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提取海水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2~33‰,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高,由图可知,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使盐度降低。
(2)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6~37‰,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c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海水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人类从海水提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2.【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所致
(2)春、秋季节同纬度南北半球气温大致相同
(3)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海区气温低纬度地区较高,在20℃左右,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导致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原因主要与随着纬度升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增大,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弱,所以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2)读图可知,图中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气温基本相同,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应为春秋季节。(3)读图可知,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主要与寒流流经有关;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主要是由于该海区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的作用。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