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31,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预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空间站由此开启了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全球与北京同处于“今日”范围的占比约为
A.16% B.36%
C.56% D.86%
2.下列符合此次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
A B C D
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会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2日。纽约(西五区)的小明通过现场直播观看了此次会议的开幕式。据此完成3-5题。
3.小明通过直播观看此次会议开幕式时的当地时间为
A.15日21 时 B.15日23时 C.16日1时 D.16日3时
4.开幕式时,万源中学旗杆影子的朝向为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5.“二十大”会议期间,正午时万源中学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情况为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023年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出征,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图2为“雪龙2”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图3为南极立柱新址,据此完成6-8题。
6.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7.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A.2300千米 B.6300千米 C.10500千米 D.15500千米
8.经科考发现南极冰盖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由内陆中央缓慢地向沿海方向移动,在海湾地带突入海洋,形成冰架,导致南极点立柱移动,为此每年都要为立柱重新定位选址(如图3)。图3中信息显示
A.太阳位于立柱新址正北方 B.太阳位于立柱新址正南方
C.当天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D.当天长城站可能出现极夜
某科幻小说中,白小姐住在(30°N,120°E)。有一天她想“遁地”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黑小姐,她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9-10题。
9.当白小姐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10.如果白小姐改乘时速为2000千米的“闪电”飞行器,沿着最短路线飞往黑小姐家中,飞行时间大约需要
A.20小时 B.10小时 C.8小时 D.5小时
图4为四幅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等,其中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1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曲流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图5为曲流景观图,图6为曲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形成曲流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河流溯源 B.河流侧蚀 C.河流下蚀 D.河流堆积
14.沿A—B线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最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15.在我国,河曲广泛分布于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 C.横断山区 D.东北平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各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平顶山最多。在太平洋中部有一群平顶海山,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持续漂移。图7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1)科学界推断平顶海山的形成与海底地形和板块边界类型密切相关,试写出图中与平顶海山形成相关的海底地形类型 及板块边界类型 。(4分)
(2)描述图示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4分)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最终平顶海山是否会消失?表明观点并说明原因。(3分)
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从地质上来说,黄山是花岗岩地貌的典型。地质史上板块运动频繁,断层发育,岩层裂隙众多;裂隙、节理发育,多处含有因含多种矿物质而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出露地表。图8示意黄山地区地理位置和黄山花岗岩峰林地貌。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黄山地区断层发育的原因。(4分)
(2)说明黄山地区医疗价值矿泉水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黄山花岗岩峰林地貌的成因。(6分)
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2年,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共同在其界河多瑙河上修筑了长27km的平直型运河,该运河集发电、航运、供水等功能于一体,水电站、船闸都建在运河上(如图9)。该运河建成后,人们发现运河南岸较北岸受水流的侵蚀更严重。
(1)据图文信息推断运河流向,并简述原因。(6分)
(2)从河流径流量及季节变化角度,说出运河对老多瑙河的影响。(4分)
与西南侧天然河道相比,分别说明该运河在发电、防洪、航运功能上的改善作用。(6分)
1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冰川的形成条件,从地形角度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4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4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4分)万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A D B D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A B C D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1分)
(1)(4分)海岭或海脊;生长边界(各2分)
(2)(4分)火山喷发露出水面形成火山;随着板块的移动火山没入水下,受风浪、海流等外力侵蚀,山顶被侵蚀成平顶;随着板块移动,岩石圈下降,形成平顶海山。(过程表述酌情给分,共4分)
(3)(3分)会消失。(1分) 随着板块的移动,最后,当洋底推移到海沟俯冲带时,平顶山亦随之俯冲下去,被埋藏地壳之下,最后消失。(观点1分,原因2分,共3分)
17.(16分)
(1)(4分)地质史上,(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了黄山岩体的抬升;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断层发育。(每点2分)
(2)(6分)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沿裂隙由高向低、由浅向深处流动,与地下深处的岩石充分接触,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于其中;水体在适宜的地段出露地表,形成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3)(6分)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性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上覆岩层被外力剥蚀,花岗岩总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8.(16分)
(1)(6分)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2分)
原因:该运河位于北半球,且河道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南侧)河岸侵蚀更严重,因此该运河自西北流向东南。(过程表述酌情给分,共4分)
(2)(4分)运河起到分流作用,使老多瑙河径流量减小;枯水期水位下降明显,丰水期仍然分流泄洪,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每点2分)
(3)(6分)原有河道弯曲,水流缓慢,修筑运河会提高水流速度,利于发电;弯曲河道不利于泄洪,运河河道平直便于泄洪;缩短航程,改善航运条件。(每点2分)
19.(12分)
(1)(4分)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每点2分)
(2)(4分)(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过程表述酌情给分,共4分)
(3)(4分)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