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东学情“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山东学情“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2:04:29

文档简介

山东学情高二10月质量检测
一味不
8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的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远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错笔把答海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勇德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
义、道义联系在一起,使“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
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其“浩然之气”学说的提出,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
基础:明代王阳明对勇的“数直其身,敢行其意”力行力倍:等等。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
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人们对勇
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有感于中华民族“强武之民,反归于劣败淘汰之数”的悲惨命
运,为中华民族寻找其武勇的文化基因,写就了《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在梁启超的笔下,大智
大勇的孔子,不畏强权的曹沫、毛遂,以死报恩的候赢,宁折不屈的项羽都被视为武勇精神
的象征。国学大师章太炎通过“儒侠说”使尚武精神发杨光大,以“刚毅特立”“坚苦卓
绝”“奋厉慷慨”的亦儒亦侠的古“儒侠”为典型,力侣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
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艰难、挫折等人生困境。
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每一个人都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
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材料二:一卖带
孟子和葡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孟子的做法是对
勇德进行分美,明确地区分“小勇”和“大勇”: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
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
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可见,孟子所言的“小
勇”属自然德性,品“大勇”属道德德性。
(摘编自赵水刚《勇德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
材料三:
中西“勇”德的比较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参考答案
1.B(“这些都体现出对传统勇德的反思”错,是为了证明“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人们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
2.C(“中国对勇的把握较西方有着明显的优势”说法有误,由材料三“尤其是在勇敢用于自治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较之西方思想家的类似论述要显得更为丰富”可知,文中只是说在“自治”这一方面,中国较西方的论述更丰富,而且“更丰富”并不等同于“有着明显的优势”。)
3.B(“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属于自然德性。)
4.①在勇德的条件方面,中国思想家多从智、仁、勇三者的关系来阐明,认为有智行仁之勇才是真正的“勇”德;西方思想家认为只有基于理性、符合法律规定的勇才是一种可称赞的德性。
②在对勇德的对立面的理解方面,我国古代思想家只对鲁莽与怯懦进行各自分析,西方思想家将勇敢和鲁莽、怯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来了。
③在勇德的作用方面,中国思想家认为勇德不仅可用于胜敌,还可用于自治和克难,有些西方思想家凸现了作为德性的勇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评分标准:一点一分,两点两分,三点四分)
5.①在理解小勇和大勇的基础上,自觉以道义约束自己的行为,将勇的自然属性发展为道德属性。
②把握勇敢之为德性的度,让勇敢与其他德性相结合,警惕勇敢成为勇德的对立面(怯懦和鲁莽)。
③借鉴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依照法律规定勇的行为,使勇德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6.A(“旨在暗示社会环境的残酷性”有误。)
7.D(“也暗示出周副主席担心曾昭良无法完成艰巨的任务。”理解错误。此处细节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慈祥、与战士同呼吸共命运的党的领导人形象,并非对他担心。)
8.①“不能停下”既是指在过雪山山顶时不能停止,更是指革命道路上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②“不要停下”反复出现,凸显了周副主席在过雪山的长征途中,率领并激励红军战士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光辉形象。
③周副主席在那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号召人们“不要停下,继续前进”,给人以无穷的前进力量,周副主席的行动和语言,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卓越品质和革命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
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周副主席、曾昭良这样的艺术形象;文本二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杨成武等红军战士爬雪山的真实经历。
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ABD
C(“则牛羊何择焉”中“择”是名词“区别”。)
12. D (是类比不是对比 )
(1)因此贤德的君子用丰厚的俸禄来收养他们,用尊崇的地位来礼待他们。
(“是以”因此;“丰禄”“隆爵”名词作状语;“以”,来;每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能得士”,能够招贤纳士;“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赖”,依靠、借助;每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司马迁强调孟尝君“好客自喜”,透露出对孟尝君养士目的的批评。
(2)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养士的是结党营私,沽名钓誉,欺瞒国君,盘剥百姓。
(3)王安石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招揽的门客都称不上贤士。
(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史公说:“我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虚传。
材料二 靖郭君有四十个儿子,其中一个地位卑贱的小老婆生的儿子叫田文。田文风流通达、富有智谋,他建议靖郭君广散钱财,蓄养心腹之士。靖郭君便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都在靖郭君面前争相称赞田文,建议让他做继承人。靖郭君死后,田文果然接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他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戚。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美名传遍天下。
臣司马光曰: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易经》说:“圣人收养贤良人才,恩泽及于天下百姓。”士人中贤良的人,道德操守足以匡正风俗,才干足以整顿纲纪,见识足以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毅力足以团结仁人志士;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所以贤德的君子用丰厚的俸禄来收养他们,用尊崇的地位来礼待他们。蓄养一个人就能使天下百姓都普被恩泽,这是养贤之道的真谛。然而孟尝君的养士,不分聪明愚笨,不论好人坏人,一概收留;他盗用国库的薪俸,结立自己的私党,沽名钓誉,对上欺瞒国君,对下盘剥百姓,真是一个奸雄,决不值得颂扬!《尚书》说:“商纣王是收留天下罪人的窝主、藏污纳垢的匪巢。”孟尝君也正是这种情况。
材料三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5.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互相交织”错。这首词在艺术特征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以梦幻的形式表现理想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创作方法。)
相同点:两词均用北斗酌酒的典故,极富想象力,意境开阔,都表达了作者的豪情。(2分)
不同点:①辛词此句把自己与朋友、古代先贤置身于高寒广漠的天宇,用北斗当酒杯豪迈痛饮,表达的是他寻觅志同道合朋友的理想以及对先贤的追慕。(2分)
②张词此句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他纵情豪饮,气势极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充满了宇宙意识、生命情调,意境更为壮阔幽深。(2分)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端正好】)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
18.A: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 B: 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
19.①改为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
⑤将“感受”改为“拥有”
⑥删去“横亘”
(①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根据语意,应该是“画在画面上”在前,改为“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⑤主谓搭配不当,提炼主干:诗感受到醇美。将“感受”改为“拥有”。
⑥成分赘余,删去“横亘”)
20.①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②叠词具有强调作用,在表达上更形象,“哔哔剥剥、踢踢踏踏、轰轰隆隆”强调了烧火声之爆裂,马蹄声之杂乱,炮声之宏大,更形象地凸显松涛声由小及大变化的过程,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21.①由第一人称“我”转变为第三人称“他”,由主观感受转化为客观审视,突出了听松涤荡灵魂,开阔胸襟的效果。
②由“我”转变为“他”,范围由自己扩展到他人,突出不仅仅是“我”,其他的人在听到松涛也将进入新的境界。
(每点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1)仿佛:大概的(2)仿佛:好像
作文命题分析:
“不要停下,继续前进”是不断超越,攻坚克难,永不止步,体现了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暂时的成就不止息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躺平”不“佛系”,以奋进的姿态展现青春风采。
“联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典型形象及当下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关注生活,进而健康成长。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