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分层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16题)
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变色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放出气体 D.生成沉淀
3、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牛奶 B.空气 C.玻璃 D.石块
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高粱经发酵得到乙醇
C.干冰升华 D.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变清
5、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6、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过滤 B.闻气体气味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给液体加热
8、淀粉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它遇到碘水呈蓝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根据上述的信息,采用右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便可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时,除正确操作外还必须控制相关物质的量,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你不妨动手试一试,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体积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9、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10、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
A.水槽、烧杯、试管 B.量筒、蒸发皿、集气瓶
C.烧杯、试管、燃烧匙 D.表面皿、集气瓶、烧瓶
11、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12、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醋的酿造 B. 烟花燃放 C. 盐酸挥发 D. 铁锅生锈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连接玻璃导管与乳胶管时,直接将导管旋进乳胶管
D.洗净的试管用抹布擦干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14、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蒸馏水和矿泉水——看颜色 D.铁片和铜片——看颜色
1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16、清洗内壁沾附碱性固体残留物试管的合理步骤是( )
A.稀盐酸润洗→自来水测洗→蒸馏水润洗
B.稀盐酸润洗→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
C.蒸馏水润洗→稀盐酸润洗→自来水刷洗
D.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稀盐酸润洗
二、填空题。
17、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有关信息如下:
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其保存方法。在实验室里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决定该保存方法的性质是 。
18、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19、现有下列实验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a ;b ;d ,i .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到 ,加热时b中的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g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积的 。
(3)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①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②用嘴吹灭酒清灯 .
20、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 ; 。
21、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④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在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⑥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⑦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⑧化学变化后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 ,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三、实验题。
23、某未知物质A贮存在煤油中(如图所示)。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观察 A沉于试剂瓶底部 密度比煤油的大
取出A用小刀切割 易切开,断面呈银白色光泽 硬度小、银白色
放置片刻 银白色变为灰暗 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
(1)写出A物质的物理性质______ 。
(2)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 。
24、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用文字表述) 现象 分析
(1)________________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遇冷在烧杯内壁凝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分层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16题)
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变色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放出气体 D.生成沉淀
【答案】B
3、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牛奶 B.空气 C.玻璃 D.石块
【答案】A
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高粱经发酵得到乙醇
C.干冰升华 D.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变清
【答案】B
5、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答案】D
6、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答案】C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过滤 B.闻气体气味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给液体加热
【答案】C
8、淀粉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它遇到碘水呈蓝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根据上述的信息,采用右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便可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时,除正确操作外还必须控制相关物质的量,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你不妨动手试一试,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体积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答案】A
9、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答案】C
10、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
A.水槽、烧杯、试管 B.量筒、蒸发皿、集气瓶
C.烧杯、试管、燃烧匙 D.表面皿、集气瓶、烧瓶
【答案】C
11、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答案】A
12、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醋的酿造 B. 烟花燃放 C. 盐酸挥发 D. 铁锅生锈
【答案】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连接玻璃导管与乳胶管时,直接将导管旋进乳胶管
D.洗净的试管用抹布擦干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答案】A
14、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蒸馏水和矿泉水——看颜色 D.铁片和铜片——看颜色
【答案】C
1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答案】B
16、清洗内壁沾附碱性固体残留物试管的合理步骤是( )
A.稀盐酸润洗→自来水测洗→蒸馏水润洗
B.稀盐酸润洗→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
C.蒸馏水润洗→稀盐酸润洗→自来水刷洗
D.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稀盐酸润洗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有关信息如下:
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其保存方法。在实验室里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决定该保存方法的性质是 。
【答案】(1)①②③
(2)常温下钠与氧气、水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18、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氮气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19、现有下列实验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a ;b ;d ,i .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到 ,加热时b中的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g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积的 。
(3)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①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②用嘴吹灭酒清灯 .
【答案】(1)烧杯;试管;漏斗;铁架台;
(2)酒精灯;1/3;2/3;
(3)①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②易导致着火。
20、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 ; 。
【答案】试管外壁有水;试管没有冷却就冲洗
21、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④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在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⑥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⑦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⑧化学变化后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⑤⑥⑦⑧
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 ,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答案】(1) 小 小 难溶
(2) a 外焰
(3) 水雾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
三、实验题。
23、某未知物质A贮存在煤油中(如图所示)。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观察 A沉于试剂瓶底部 密度比煤油的大
取出A用小刀切割 易切开,断面呈银白色光泽 硬度小、银白色
放置片刻 银白色变为灰暗 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
(1)写出A物质的物理性质______ 。
(2)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 。
【答案】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硬度小 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
24、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用文字表述) 现象 分析
(1)________________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遇冷在烧杯内壁凝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燥的小烧杯 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或两只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
(1)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水蒸气
(2)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