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1: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阅读古诗,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运用: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思维能力: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审美创造: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读诗人眼中的世界”。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课前导入
写作背景: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课前导入
自读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课前导入





新知讲解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页
笔画:15
笔顺:
自己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题目 问题 答题 金榜题名
新知讲解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笔画:8
笔顺:
小明的座位在我的左侧。
侧面 侧重 侧门 侧目而视
新知讲解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山
笔画:10
笔顺:
爷爷说峰顶的景色更美丽。
山峰 顶峰 险峰 峰回路转
新知讲解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广
笔画:7
笔顺:
国庆我们全家准备去庐山游玩。
庐山 茅庐 庐舍 三顾茅庐
新知讲解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纟
笔画:12
笔顺:
他这样做不是没有缘由的。
缘故 边缘 血缘 无缘无故
新知讲解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
新知讲解
解诗题
题①西林②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 〔题〕书写,题写。
②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③ 〔缘〕因为。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新知讲解
读古诗
题①西林②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 〔题〕书写,题写。
②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③ 〔缘〕因为。
shì
yuán
新知讲解
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明诗意,品诗句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新知讲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新知讲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这两句中,苏轼都站在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呢?
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他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新知讲解


借助图片说一说“岭”和“峰”的区别。
岭:连绵的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
新知讲解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抬头仰望
低头俯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明明是身在庐山,为什么却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呢?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新知讲解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启发呢?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这两句要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高耸入云的山峰的不同:连绵起伏,语调有连绵之感;高耸入云,应有高亢之音。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新知讲解
拓展积累
拓展积累描写庐山、赞叹庐山的诗句: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南北朝】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唐】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新知讲解
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新知讲解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
新知讲解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写景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明理 观察角度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知讲解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请把自己当作诗人身临其境,想一想身在画境中的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新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