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
思维能力: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连续观察的能力。
审美创造: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是虎不是虎,
有脚向上爬,
紧贴墙上绿,
离墙便枯死。
(打一植物)
谜底:
爬山虎
课前导入
你们观察过爬山虎的样子吗?
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查到的资料说一说吗?
课前导入
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
课前导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写过的童话有《稻草人》《小白船》《皇帝的新衣》等。
作
者
简
介
课前导入
爬山虎的脚
课前导入
(1)遇到生字新词画出来并大声读几遍,读不
通的句子反复读流利。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自读要求
课前导入
隙
茎
萎
瞧
虎
操
占
嫩
均
柄
顺
固
叠
新知讲解
虎
hǔ
结构:半包围
组词:猛虎 如虎添翼
部首:虎
笔画:八
操
cāo
结构:左右
组词:体操 稳操胜券
部首:扌
笔画:十六
新知讲解
占
zhàn
结构:上下
组词:占领 占山为王
部首:
笔画:五
嫩
nèn
结构:左右
组词:嫩黄 柔嫩
部首:女
笔画:十四
新知讲解
顺
shùn
结构:左右
组词:顺利 顺水推舟
部首:页
笔画:九
均
jūn
结构:左右
组词:均分 老少均安
部首:土
笔画:七
新知讲解
叠
dié
结构:上下
组词:重叠 层峦叠嶂
部首:又
笔画:十三
隙
xì
结构:左右
组词:缝隙 无隙可乘
部首:阝
笔画:十二
新知讲解
茎
jīng
结构:上下
组词:根茎 直立茎
部首:艹
笔画:八
柄
bǐng
结构:左右
组词:叶柄 把柄
部首:木
笔画:九
新知讲解
萎
wěi
结构:上下
组词:萎缩 萎靡不振
部首:艹
笔画:十一
瞧
qiáo
结构:左右
组词:细瞧 东瞧西望
部首:目
笔画:十七
新知讲解
固
gù
结构:全包围
组词:稳固 固执己见
部首:囗
笔画:八
新知讲解
爬山虎 操场 占据 嫩绿
一顺儿 均匀 重叠 痕迹
瞧不起 根茎 叶柄 蜗牛 弯曲 空隙 枯萎 牢固
新知讲解
曲
_______弯曲
qū
_______歌曲
qǔ
运用:我哼着歌曲(qǔ),蹦蹦跳跳地走在弯弯曲(qū)曲的小路上。
多音字
新知讲解
空
_______天空
kōng
_______空隙
kòng
运用:透过树叶的空(kòng)隙,我看到了一小片蓝蓝的天空(kōng)。
多音字
新知讲解
曲:①qū ②qǔ
空:①kōng ②kòng
空洞( ) 亏空( ) 空运( )
空白( ) 空房( ) 空话( )
弯曲( ) 曲艺( ) 曲谱( )
曲解( ) 曲折( ) 曲调( )
①
②
②
①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②
①
新知讲解
我们不小心用笔在本子上划下了道道,留下了印儿,那就是“痕迹”;我们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爪印,那就是留下了“痕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痕迹
新知讲解
看图理解词语
爬山虎的叶尖全部朝下,都向着一个方向,就是“一顺儿”。
一顺儿
新知讲解
[嫩红]像初开的杏花那样的浅红色。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一顺儿]同一个方向或顺序。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巴住]粘住。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牢固]结实;坚固。
新知讲解
指导朗读
如何读好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把有难度地方标出来,再反复练习。
新知讲解
朗读检测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文章的美。
新知讲解
初读感悟
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新知讲解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新知讲解
梳理脉络
交流讨论:梳理文章脉络,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新知讲解
板书设计
生长的地方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
留心观察
新知讲解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作业布置
新知讲解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学校 北 边墙上满是爬山虎,它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那些叶子看着非常 ,铺得那么 ,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
cāo chǎng
nèn hóng
shū fu
jūn yún
chóng dié
kònɡ xì
操 场
嫩 红
舒 服
均 匀
重 叠
空 隙
课堂练习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我看着这条弯曲(qū qǔ)的小路很想高歌一曲(qū qǔ)。
2.枯萎(wéi wěi)的植物根茎(jīnɡ jìnɡ)占(zhān zhàn)了一大片空地。
√
√
√
√
√
课堂练习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去掉之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
A.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B.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C.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B
课堂练习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字填空。
巴 爬 触 贴 拉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触
巴
拉
贴
爬
课堂练习
五、(原创题)根据所给情境,把蚂蚁搬虫的经过写具体。
一天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个蚂蚁窝,看见许多蚂蚁在离洞口很远的地方搬运一条大青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它们用小钳子似的嘴紧紧夹住大青虫胖乎乎的身体,有的在前面拼命地拖,有的在后面使劲地推。蚂蚁们齐心协力把大青虫拖到了洞口。这时,只见它们专啃大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大青虫的嘴里钻进去了。最后,我发现洞口的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了。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