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课时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新 课 导 入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列子,名列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走 进 作 者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人 物 介 绍
字谜:女罗山鬼折香遗
识 字 方 法
谜底:巍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哉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口
善哉
善哉!多为人造福啊!
注意笔画的舒展,“口”要小,不宜大。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巍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上下
山
善哉
巍峨的山峰耸立在我们面前。
“山”要小,“魏”要紧凑。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弦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弓
琴弦 弦乐
这弦乐悠扬动听!
“弓”要小,“玄”要舒展、自然。
志 :
鼓:
志在太山:
哉:
少选: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心志,情志。
弹。
心里想到高山。
语气词,表示感叹,好啊。
形容极短的时间。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理 解 词 语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理 解 文 意
划分节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朗 读 指 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自 读 提 示
品 读 感 悟
小组讨论:
(1) 文中哪个句子能概括故事的主要意思?(2) 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4)此时伯牙心情怎样?
文中哪个句子能概括故事的主要意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品 读 感 悟
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文中多次用比喻来写伯牙“善”弹琴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用比喻来写钟子期“善”听音乐的感受。比如,“峨峨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江河” 等,都很生动形象,从而突出了弹琴者与听者之间达到的“之音”境界。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品 读 感 悟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品 读 感 悟
此时伯牙心情怎样?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派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品 读 感 悟
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把对子期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
品 读 感 悟
思考: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
品 读 感 悟
合作探究: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品 读 感 悟
课文的主题。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品 读 感 悟
知 识 拓 展
阅读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1.比一比,组一组。
巍( ) 其( )破( ) 织( )
魏( ) 期( )波( ) 帜( )
2.解释加点的词 。
(1)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
(2)少选之间而只在流水。
少选:
课 堂 练 习
做一做
巍巍 其中 破坏 组织
大魏 期末 波浪 旗帜
高的样子。
形容极短的时间。
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课 堂 总 结
背诵、默写这篇文言文。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