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7: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课时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
迅先生。
新 课 导 入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城县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目睹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这奠定了他以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除了新文学,开始新诗习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奔赴前方,从事进步文化工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实施法西斯统治,臧克家写了大量讽刺诗,配合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等职务。诗人的代表性诗篇,已收入《臧克家诗选》,回忆自己创作的有《诗与生活》,谈自己诗歌创作的有《甘苦寸心知》,另有《臧克家散文小说》等。2000年臧克家获得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走 近 作 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写 作 背 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1)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句中表现鲁迅的哪些精神?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自 读 提 示
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桌互动、讨论交流:
整 体 感 知
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整 体 感 知
品 读 感 悟
阅读第一部分,小组交流、讨论: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品 读 感 悟
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品 读 感 悟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
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
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品 读 感 悟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品 读 感 悟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品 读 感 悟
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拓 展 延 伸
雷锋 焦裕禄 孔繁森 袁隆平
知 识 拓 展
赞鲁迅
文人有鲁迅,节高余敬崇。
昂首投足间,自有盟主风 。
横眉千夫指,俯首孺子牛。
空前呼救孩,先人孰敢啾。
手持革命笔,辛辣讥讽陡。
愤概出呐喊,狂人震宇宙。
高山岂可仰,徒此重奇文。
阅读
做一做
课 堂 练 习
1.对下列诗句停顿/重音、括号内感情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
A.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
D.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
2.第四节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D
C
3.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以及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课 堂 总 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的铭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把他用到学习上,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