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课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课 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1: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 习 课
要 点 回 顾

直线
小孔成像
介质
影子的形成
真空
3.0×108m/s
同一平面内
法线
入射角
2.反射类型:
(1)_________反射: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这一类现象。
(2)________反射:其反射表面是粗糙的,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3)两类反射都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_。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________像。
2.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也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其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_。
镜面
遵守

相等
相等

垂直
反射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3.光的可逆性: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那么反射光线将逆着____________射出;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两物质的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线将逆着______________射出。
五、光的色散
1.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的三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射
偏折
靠近
小于
远离
大于
原入射光线
原入射光线
红、橙、黄、绿、蓝、靛、紫

绿

六、凸透镜成像
1.两种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凸透镜能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__,用f表示。
(2)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聚于________上。
3.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点
u>2f f<v<2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2f v=2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u<2f v>2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f 物像同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f 不成像 巧记凸透镜 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用于实像)




会聚
焦点
焦距
发散
焦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七、神奇的眼睛
1.眼睛: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透镜,眼球好比一架照相机,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需要用________透镜矫正。
3.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需要用________透镜矫正。
4.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5.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要使看到的像大些,应让放大镜___________(选填“远离”“靠近”)物体一些。

倒立
缩小





倒立
缩小

胶片
正立
放大

远离
一、光现象应用的判断
例1 如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图案 B.水中山的“倒影”
C.游戏中的“手影” D.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解析】用放大镜看物体,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A错误;山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项B正确;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C错误;钢勺斜插入水中,由于光的折射,水面以下看起来向上弯折,发生错位现象,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本章热点题型
【方法归纳】
生活中的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种形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原理 介质条件 光学实例
光的 直线 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同种介质中 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坐井观天、凿壁偷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立竿见影、打靶瞄准、激光准直
光的 反射 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 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 平面镜成像、潜望镜、照镜子、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纤传感器、水中倒影、杯弓蛇影、猴子捞月
光的 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 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 海市蜃楼、彩虹、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被折弯了、水面折枝、叉鱼时要瞄准下方才能叉到、投影仪、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视力矫正
跟踪训练1 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镜中的花朵 B.小孔成像
C.水中“断”笔 D.仙鹤的倒影
【解析】镜中“花朵”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选项A错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B正确;水中“断笔”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C错误;仙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例2 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尺子在平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像与尺子关于镜面对称,故选项BD错误;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
【答案】A
【方法归纳】熟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进行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跟踪训练2 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
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
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D
三、光的折射现象
例3 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
【解析】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故选项AB错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
【答案】D.
A B C D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现保持人射光线方向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慢慢抽出,则在此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仍在原来位置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B
四、光的色散
例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解析】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选项A与题意不符;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项B与题意不符;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叉鱼,故选项C与题意不符;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拓展延伸】色散的原因——光的折射,太阳光斜射到三棱镜上,七种色光的入射角相等,但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即折射角不相等,经过两次折射后,七种色光分别沿不同的方向传播,七种色光被分开,我们就看到了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
跟踪训练4 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 )
A.阳光下的树影 B.汽车倒车镜
C.“折断”的铅笔 D.雨后的彩虹
D
五、光学作图
例5 如图所示,S为竖直放置的玻璃砖前的一发光点,由S发出的光经平直玻璃面AB反射后通过M点,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该入射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析】先通过玻璃砖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然后连接S′M交玻璃砖AB面于点O,OM即为反射光线,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该入射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易错警示】(1)作图时法线、光线的延长线、辅助线都要用虚线;(2)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一定要用虚线画出;(3)反射面、实际光线一定用实线画出,且光线一定要画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跟踪训练5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α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上出现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
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例6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的光线发散了,故选项A错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图中的光线会聚了,故选项B错误;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故选项C正确;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图中呈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跟踪训练6 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如图所示的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透镜的焦距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用此类透镜制成的镜片能矫正近视眼
D.该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


跟踪训练7 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C
八、近视眼和远视眼
例8 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解析】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此人是远视眼,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的甲图符合,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答案】甲;凸.
跟踪训练8 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是( )
A.(1)(3) B.(1)(4) C.(2)(3) D.(2)(4)
D

实验序号
① 50° 50°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反射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只测量了一组数据,
不具有普遍性
十、探究平面镜成像
例10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____________放置在方格纸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
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______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
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3)A的像和A关于镜面对称,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故B正确;(4)此实验中的白卡片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卡片上。
【答案】(1)竖直 (2)像 (3)B (4)不能
跟踪训练10 如图所示,小明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表演“蜡烛在水中燃烧”的魔术时,把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竖放一根蜡烛,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点燃蜡烛,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望去,会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1)该魔术现象要明显,最好在较_________(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_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
(2)水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__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与实际蜡烛大小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平面镜


相等

跟踪训练11 小帆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后,知道可以靠改变物距来改变物体通过某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可是他看见爸爸用相机拍照时,却能够通过“变焦镜头”使景物的像变大或变小。于是他做出猜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中,物距一定时,同一物体通过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越大”。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到实验室借到了光具座(轨道上有刻度尺和固定光具的金属滑块)、焦距分别为5cm、10cm和15cm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F形LED灯(作为物体)、光屏、刻度尺等,如图所示。请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如果实验中装有凸透镜的滑块一直固定在50cm刻线处不变,实验中应将装有“F”形LED灯的金属滑块放置在_________处;(选填“A”或“B”)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1)该同学的猜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中,物距一定时,同一物体通过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越大”,所以实验中应保持物距一定;已知3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5cm、10cm和15cm,照相机成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为了完成该实验,则物距u>30cm,故应把装有“F”形LED灯的金属滑块放置在A处;(2)实验步骤:①将“F”形LED灯、凸透镜甲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光具座的滑块上,将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②将“F”形LED灯移至20cm刻线处,打开LED灯,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观察到LED灯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将f与h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将透镜分别换成乙和丙,仿照步骤②再做两次实验,每次实验中先将“F”形LED灯、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不改变透镜和“F”形LED灯的位置,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观察到LED灯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将f与h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1)A (2)(3)见解析
实验次数 1 2 3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