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6: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课时
10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是虎不是虎,
有脚只会爬。
紧贴墙上绿,
离墙便枯死。
(打一植物)
猜谜一刻
新课导入
爬山虎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隔膜》《线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创作背景
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
爬山虎
课文链接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别人。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字词梳理
字词梳理
均 柄 蜗 曲 萎
jūn
bǐng


wěi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歌曲
萎靡
蜗牛
木柄
均衡





字词梳理




识字方法
谜语识字
谜底:叠
宜字去掉点,三又在上面,
一层又一层,意思很浅显。
识字方法
字歌

有草指根茎
两人走捷径
木柄用木作
有火史彪柄
字词梳理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字词梳理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
全包围: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字词梳理
巧记字形:木+丙=柄土+匀=均
瞧:“焦”急的“目”光。
顺:第三“川”页
字词梳理
我会写

写一写
是“攵”,不是“久”。

“且”不要多写一横。
字词梳理
我会写

写一写
第四笔是横撇,不要分成两笔写。
字词梳理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2)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字词梳理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理解词语
残存的迹象。本课指爬山虎的脚因为没有触着墙枯萎了。( )
荡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动荡。( )
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中间空着的地方。( )
痕迹
漾起波纹
均匀
空隙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小组合作,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4)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 (5)课文分段,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整体阅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了爬山虎的脚。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第3、4、5自然段。
整体感知
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
叶子
整体感知
课文分段,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
(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整体感知
cāochǎng chóngdié kòngxì
( ) ( ) ( )
kūwěi yèbǐnɡ jūnyún
( ) ( ) ( )
一、读拼音,写词语。
操场
重叠
空隙
叶柄
均匀
枯萎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隙”应查( )部首( )画。字义是“空”;“空隙”是由近义字组成的词。再写三个结构相同的词语:( )、( )、( )。
2.“萎”是( ) 结构的字,字义是( )。用它可以组成( )、( )、( )。
二、按照要求进行填空。

10
奔跑
忧愁
疼痛
上下
植物干枯
枯萎
萎靡不振
萎缩
课堂练习
做一做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2自然段:叶
3、4、5自然段:脚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几个生字宝宝,还知道了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这一段写出了嘎子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积累生字、生词。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