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3: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情节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不能分为四个等份,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开端和结局又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才能有美的价值,这是作家们所共同遵守的创作原则。正如福斯特所说:“美感是小说家无心以求却必须臻及的东西。”结构是大于情节的,叙述性文学的结构包括情节与非情节两个因素,它们一道构成了叙述性文学的节奏,决定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和发展的速度。我们可以将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分为对话型(包括旁白,心理活动)、行动型、抒情型、叙述型,非情节分为静态型(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评论型(有诗为证,有诗赞曰)等。
对话型,即依靠人物间的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依据人物言语节奏的快慢来区分的。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虽无刀光剑影,却也有弓张弩发之势。旁白与心理描写,则可说是对话的补充形式。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受戏曲的旁白影响较深。蒋干盗书,周瑜故作不知,故意旁白数语,用笔简练,既强调了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而行动型的情节因素往往是把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描写掺杂在一起。
抒情型的情节因素既不是指景物的描写,也不是指借助万物抒发壮志,而是指作品中抒情气息浓厚的场面穿插。它们是情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调节情节、加强人物间的联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赤壁之战中的抒情场面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独到之处,群英会周瑜醉里舞剑,高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孔明草船借箭,性命系于一旦,却拉着鲁肃谈笑,只顾饮酒取乐。凡此种种,它们把情节拉长了,同时又把情节丰富了;既使情节舒缓了,同时又使情节更有韵味了。
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也是赤壁之战发展的最基本模式。
再来看非情节因素。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肖像的描写一般是漫画性勾勒,通常是用画脸谱的方法以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描写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却长于抒情,对环境作简洁的交代。评论型是用前人的诗词,或作者假托一人,大都用韵文的形式。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描写的成功,就在于情节内部的节奏严谨和非情节因素对内部节奏的补充,所有这些造就了赤壁之战独特的节奏。
(摘编自张强《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
材料二:
如果叙事人在叙述历史人事时有意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之间的比例尺度,那么叙述就会出现疏密张弛,呈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叙事节奏。明清时的演义评点家们则常爱用急与缓、浓与淡等方面的对比效应来形容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如毛宗岗即借用绘画色彩的浓淡来作譬喻:“《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读三国志法》)可以说,绝大多数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基本上都是由轻描淡写的概述和浓墨重彩的场景反复交替构成的。
与概述相对,场景在演义中一般多用于一些能见出作者叙事旨趣的戏剧性情节关目,但是就现存演义对“热闹处”敷演的效果来看,却多半令人生厌。其所以如此,盖因叙事者为了突出其心目中的英雄,或为了以戏剧性取悦读者,过于频繁地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场面,诸如攻城劫寨、出奇设伏、争锋厮杀、布阵斗法等,但都大同小异。所以毛宗岗说:“每见他书所记劫寨之事,不过‘杀入寨中,并无一人,情知中计,望后便走’等语耳。层层叠叠,数见不鲜。”(《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总评)
因此,高明一点的作家就比较注意省俭笔墨,将之留供一些重要场合使用。如《三国演义》所写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场,但真正浓墨重彩、肆笔渲染的却只有官渡、赤壁、彝陵等几个大战役和一些相对次要的战役,于是全书便显得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当然,如果叙事人仅将浓墨重彩涂染在一些重要的战争场面之上,而不追求内容、节奏的变换,那么这样的节奏有时也仍然会让人觉得单调和腻烦。所以,精明的叙事人在龙争虎斗、雷轰电激的战争场景之间又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一些花明草媚、温柔旖旎的场景,以“舒其气而杀其势”。毛宗岗说:“《三国》一书,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如正叙黄巾扰乱,忽有何后、董后两宫争论一段文字……令人于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矣。”(《读三国志法》)
不过,从根本上讲,叙述事件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制于叙事人的主观因素。以《三国》中的“当阳之战”为例:历史记载,这场战斗的胜利者是曹操。作为演义小说的叙事人,是不能随意变更或掩盖其真相的,但是又不愿正视、实叙之。于是,叙事人便在叙事的时间节奏上巧做文章:一方面只是匆匆勾勒刘备败走新野等大败,另一方面则描绘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等大败中的“小胜”;他以高度同情的笔调虚写了大败,同时又以热烈兴奋的心情实写了“小胜”。
(摘编自纪德君、洪哲雄《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情节中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而开端和结局在小说节奏方面的作用比发展和高潮小,小说家往往通过把握节奏来表现小说美的价值。
B.毛宗岗评论《三国》“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是通过绘画艺术中近处景色浓、远处景色淡产生的对比效应来论述小说《三国》的叙事特点。
C.如果场面描写只为了突出叙事者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使情节具有戏剧性等,就会出现概述的特征,描写出诸如攻城劫寨、出奇设伏等大同小异的战争场面。
D.材料列举《三国》“当阳之战”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叙事者叙述的事件隐藏有叙事者的主观因素,即演义小说的叙事者会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写史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结构大于情节,小说叙述情节能够完善小说结构。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文学的第三要素,体现的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
B.中国古典小说中,对话型和行动型情节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有差异,前者除了人物对话,还包括人物的旁白和心理活动,而后者会把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C.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情节就是叙述型情节,具体特点是景物描写具有抒情性、情节概述和丰富场景反复交替。
D.小说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为了避免让人觉得单调、腻烦,有时会注重内容、节奏的变化,如《三国演义》在叙述赤壁鏖战时,加入了曹操欲取二乔的内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舌战东吴主降派,一口气驳倒七名文士,为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奠定了基础。
B.孙刘和曹操双方积极准备战事,战争即将爆发,但庞统挑灯夜读、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
C.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进攻江东,把战船连锁,以求渡过长江天险与孙刘联军决一死战。
D.周瑜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引发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交战。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三国演义》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控制小说的叙事节奏。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使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来推动情节发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冲接管草料场,与老军交割的情节,是由陆虞侯等人的谋害到林冲杀敌报仇的过渡。表面上的平静之下暗藏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生死搏斗。
B.林冲看到草屋四下里崩坏,还想待雪晴了,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买酒途经山神庙时,祈求“神明庇祐”。说明林冲已经放下对陆谦等人的戒备。
C.文中先写老军向火,再写林冲生火、盖火,对火的描写前后相映,别具匠心,既反衬天气酷寒,也反衬后面草料场必必剥剥爆响的熊火。
D.林冲在杀陆谦前说“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表现其举刀杀人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出高太尉、陆虞候等人的卑鄙、狠毒。
7.赏析选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句子。
8.小说中作者精雕细刻了几件“道具”,如林冲的“花枪”,既是其英武无敌的形象标志,又能显示其性格的细微之处(比如杀死三人时花枪的使用、弃用),颇有妙处。请结合选文,分析“山神庙里的大石头”这一“道具”的精妙之处。
三、选择题
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期的社会新闻读来真是惨烈,先是上海的在建楼房齐刷刷地倾覆,后是湖南郴州两列火车相撞,再是南京街头醉酒驾车冲入人群,其惨烈的程度一个胜过一个,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B.在书籍浩瀚的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C.有人认为圆明园兽首“拍而不买”的行为是非理性爱国行为,会授人以柄,会在目前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给自己制造麻烦。
D.位于台北市的101大厦堪称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101层的大楼器宇轩昂,被台湾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楼。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_______________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他们就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行。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_________________。纵然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_________________,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_______________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10.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顽强 无私无畏 毛遂自荐 蔚然成风
B.坚强 浩然正气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C.坚强 浩然正气 毛遂自荐 风靡一时
D.顽强 无私无畏 挺身而出 风靡一时
1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
B.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C.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D.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12.下列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B.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C.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D.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五、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来到草料场外,推开门,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改)
文本二:
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
文学作品的“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选自李昕《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军临行之际将日常所用之物留给林冲,酒店老板赠送林冲酒肉,这些小人物之间的温情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B.作者将林冲手刃仇敌的地方选在山神庙,既是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发展的需要,也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
C.“拨将过来靠了门”“轻轻地把石头掇开”,一“拨”一“掇”两个动词,将林冲初入山神庙和听到阴谋时的不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D.文中采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各种细节描写,将一个屡遭迫害、最终被逼走向反抗道路的形象立体地塑造了出来。
14.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都有对雪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暗示人物命运上有相同之处。
B.《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中心事件荒诞,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真实,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
C.林冲在雪夜被逼上梁山和蒲松龄《促织》中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有相通之处,都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D.《水浒传》作为“侠义小说”的源头以及“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以林冲、武松等为代表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
15.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1946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6.解释选文三中加点的词语。
迤逦:____________
17.赏析选文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18.简析选文一、二、三划线句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林冲)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①。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乙】
林冲夜奔
(白)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俺,林冲。一时忿怒,杀死高家奸佞二贼③。多蒙柴大官人赠俺书信一封,荐往梁山。俺白日不敢行走,只得黑夜趱行。
【新水令】(唱)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
(白)想俺林冲,在那八十万军中,作了禁军教头,征那土蕃的时节呵……
【折桂令】(唱)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黄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烧,行李萧条。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高俅!)管教你海沸山摇。
【得胜令】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他那里生死应难料。呀,唬得俺汗浸浸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恐丧了!劬劳,父母的恩难报。悲号,叹英雄气怎消,叹英雄气怎消!
【太平令】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老天!)怎能够明星下照,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震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俺呵,唬得俺魂飘胆销,似龙驹奔逃。(呀,)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煞尾】一宵儿奔走荒郊,穷性命挣出一条。到梁山请得兵来,(高俅,贼子!)誓把那奸臣扫!
(昆曲《宝剑记》节选)
19.甲文划线句①“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将过来靠了门”具有多重作用,请加以分析。
20.甲文划线句②中“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
21.阅读乙文中唱词,分析:林冲的内心煎熬体现在哪些方面?
22.下面各项中,对甲乙两文阐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乙文描写林冲夜逃梁山,一路上纷杂矛盾的心境,唱词主要表现了林冲的抑郁之情。
B.乙文划线句③中,“高家奸佞二贼”指的是甲文中提及的高俅、高衙内二人。
C.甲、乙两文中的林冲形象很不一样,前者隐忍而机警,后者悲愤而刚烈。
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的手法不同:前者侧重描写人物行动,后者侧重描写人物心理。
六、小阅读-课内
2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具有多重含义,但是不包括以下的一项是( )
A.风雪指自然环境,即小说中“朔风”“大雪”的天气。
B.风雪指社会环境,即高太尉等人对林冲如同“风雪”般的压迫。
C.风雪指心理环境,即林冲在心底卷起“风雪”与过去的自己诀别。
D.风雪指历史环境,即封建礼教对林冲的影响如同“风雪”般巨大。
24.阅读以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语段,说说李小二的话有何作用?
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若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节选部分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C 3.B 4.①采用情节和非情节两个因素的巧妙结合来控制叙事节奏。②采用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比例尺度控制叙事节奏。(如果回答“由轻描淡写的概述和浓墨重彩的场景反复交替来控制叙事节奏”亦可) 5.①人物对话。店小二和林冲的对话,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人的对话等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行动。如林冲怒杀陆虞候等人推动了情节发展。③情节本身的叙述。如林冲遇到李小二时的相关内容是情节发展的基本模式。④环境描写。描写风雪和草料场、古庙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B 7.①三处都是对风雪的直接描写。第一处直接写风雪初起,后两处两个“紧”字,写出雪势之盛。②雪势越来越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矛盾冲突的加剧与决战时刻的到来。③风雪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烘托出苍凉悲壮的情境。④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人物的英雄气概。 8.①林冲以石头靠门的细节,刻画出其谨慎细心的性格特点。②林冲一“拨”一“掇”,与后文三人推不开门形成对比,突出林冲身强力壮。③靠在门边的大石头,挡住了陆谦等人,为林冲察知真相和英勇出击提供了条件,交代了故事发展的必要情节。
9.C
10.B 11.C 12.B
13.D 14.B 15.①故事情节的精彩。风雪夜山神庙手刃仇敌,故事层层铺垫,处处设伏,时时有意外,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②创作内容的真实和创作态度的真诚。文章以大量心理、动作、环境描写,讲述了林冲幸运躲过谋害并报仇雪恨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被逼上梁山的形象。③时代精神的折射。以林冲被逼无奈而走上反抗道路的经历为线,从人物命运的变化上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16.缓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 17.三个“如此”的反复运用,表面上强调买福礼和爆竹是过年的传统习俗,实际上暗示封建思想在农村影响之深,强化了鲁镇环境的闭塞、守旧以及迷信,为下文写祥林嫂设置了典型环境。 18.(1)通过描写清新自然、生机勃勃的美景,烘托出“我”愉悦的心情,暗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将炮火置于美丽的清晨,用前后的反差突出战争之残酷。(2)四叔书房的陈设,表明了他的身份和性格,说明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表现了他封建、顽固、保守、虚伪的本质。(3)这一环境描写,为后文草屋被雪压塌埋下伏笔,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19.①表现了林冲的慎重细心。
②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埋下伏笔。
③让林冲有机会偷听到陆虞候等人的谈话,得知了他们的奸计。 20.“这条计”指用火烧草料场的行动谋害林冲。
此计“好”在烧死林冲不留一点痕迹;即使烧不死,烧了草料场也是死罪。
21.①他本想建功立业,内心并不愿意背叛朝廷,却活生生被逼上梁山,使他不能尽忠。
②思念和担忧家中的母亲和妻子,但却自顾不暇,不能尽孝。
③痛恨奸臣高俅,却不能手刃仇敌。
22.C
23.C
24.“性急”“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作者通过李小二之口从侧面刻画了林冲性格中刚烈暴躁的一面,为下文埋下伏笔。
25.①概括介绍牢营的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