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跟踪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跟踪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12: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跟踪题含答案
人教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16题)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 )
A. 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中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 4:1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仪器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②③①④⑤⑥
5、验证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7、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8、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9、关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口伸到集气瓶口,再加热
C.固定仪器时,先放置酒精灯,再调节试管高度
D.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再盖上玻璃片
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  )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1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 21%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恒定不变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12、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13、某同学误将少量当成加入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氧气 B. 时刻,开始产生
C. 时刻,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4、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氧化物 纯净物 分解反应 化合物
Y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反应 混合物
A.A B.B C.C D.D
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1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二、填空题。
17、小陈学习了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认为如图中甲所示装置误差大,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进行改进。图乙中烧杯上方固定好玻璃管,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的玻璃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大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在5刻度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燃烧,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刻度处。
(2)对比图甲实验,小陈的设计在减小误差上的优点有  、   。
18、做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①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作用是 ;②将铁丝前端绕在小木条或火柴上,作用是 。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19、如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2)什么时候才能收集气体?________ ;
(3)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的原因是________ 。
20、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A”或 “B”),可以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使用图中装置需要作出的一点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5)停止加热前,要先________________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2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点燃: ;基本反应类型: 。
(2)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
(4)过氧化氢制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
三、实验题。
2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完成实验] 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反应现象。
实验编号 可燃物种类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① 细铁丝 空气 无现象
② 硫粉 氧气
③ 细铁丝 氧气 燃烧且火星四射
④ 硫粉 空气 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分析与结论]
(1)表格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2)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由实验       对比,证明猜想合理;由实验①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         有关。
23、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具体操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KMnO4
K2MnO4+MnO2+O2↑(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ACD 。
A.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 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4)以上实验说明:排水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实验中有些实验必须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来进行,请你举例说明检验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等 。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跟踪题含答案
人教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16题)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 )
B. 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2、空气中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 4:1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答案】B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仪器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②③①④⑤⑥
【答案】D
5、验证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答案】D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答案】B
7、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答案】C
8、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D
9、关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口伸到集气瓶口,再加热
C.固定仪器时,先放置酒精灯,再调节试管高度
D.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再盖上玻璃片
【答案】C
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  )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答案】D
1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 21%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恒定不变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答案】C
12、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答案】D
13、某同学误将少量当成加入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氧气 B. 时刻,开始产生
C. 时刻,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C
14、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氧化物 纯净物 分解反应 化合物
Y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反应 混合物
A.A B.B C.C D.D
【答案】A
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1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小陈学习了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认为如图中甲所示装置误差大,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进行改进。图乙中烧杯上方固定好玻璃管,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的玻璃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大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在5刻度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燃烧,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刻度处。
(2)对比图甲实验,小陈的设计在减小误差上的优点有  、   。
【答案】(1)4
(2)整个实验过程在密闭体系内进行 玻璃管直径小,刻度更精确(或避免导管中气体或残留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合理即可)
18、做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①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作用是 ;②将铁丝前端绕在小木条或火柴上,作用是 。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答案】(1)防止金属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化物直接接触瓶底使瓶底炸裂;(2)木条燃烧放热,引燃金属丝;
(3)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19、如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2)什么时候才能收集气体?________ ;
(3)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的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防止试管温度降低,试管内气压降低,水槽中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20、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A”或 “B”),可以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使用图中装置需要作出的一点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5)停止加热前,要先________________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答案】(1)试管 铁架台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2)A  氧气不易溶于水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导管口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的瓶口,取出  正
(5)把导管移出水面
2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点燃: ;基本反应类型: 。
(2)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
(4)过氧化氢制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
【答案】(1) 化合反应
(2) 化合反应
(3) 分解反应
(4) 分解反应
三、实验题。
2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完成实验] 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反应现象。
实验编号 可燃物种类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① 细铁丝 空气 无现象
② 硫粉 氧气
③ 细铁丝 氧气 燃烧且火星四射
④ 硫粉 空气 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分析与结论]
(1)表格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2)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由实验       对比,证明猜想合理;由实验①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         有关。
【答案】(1)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①③(或②④) 可燃物的种类
23、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具体操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KMnO4
K2MnO4+MnO2+O2↑(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ACD 。
A.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 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4)以上实验说明:排水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实验中有些实验必须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来进行,请你举例说明检验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等 。
【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
(3)ACD
(4)排水;检验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