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6: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23江苏南通通州期中改编)下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③代码的含义是(  )
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的管理调控
2.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之一的“持续性原则”是指(  )
A.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积极采取一致的决策和行动
B.各国各地区实现持续不断的经济快速发展
C.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
D.各国不断降低资源开发强度以延长资源的可利用时间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2023辽宁朝阳建平实验中学月考改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为(  )
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
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5.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2023广东广州天河期中)2019年7月1日,上海市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据此完成下题。
6.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将垃圾资源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023山东聊城二中月考)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城市是(  )
①日照   ②潍坊   ③青岛   ④威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与M类城市相比,N类城市发展状况表现为(  )
①单位GDP消耗大   ②城市调控能力好
③单位GDP污染小   ④城市发展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可持续发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图中E、F、G代表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人口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持续发展、第二产业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C.农业持续发展、工业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
D.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
10.图中E1、F1、G1代表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土地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题组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碳交易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企业碳排放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当前,多家银行正在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并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兑换碳积分,碳积分可参与碳交易获得收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目前在我国推行个人碳账户的意义主要是(  )
A.扩大碳交易市场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增加服务业岗位   
D.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12.下列行为中,能增加个人碳积分的是(  )
A.乘坐出租车出行   B.打包剩余餐食
C.选购小包装商品   D.购买纸质门票
  (2023江苏南通如皋月考)为了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高值利用难、缺乏长效多元共治体系的困境,浙江省台州市积极探索,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目前已有4 352艘渔船,沿海村镇500多名困难群众加入“蓝色循环”,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回收点11个,试点三个月共收集海洋垃圾1 560吨。下图为“蓝色循环”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蓝色循环”能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统筹管理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劳动力充足
14.相较于普通的垃圾回收模式,目前“蓝色循环”优势主要有(  )
①实现远洋回收   ②提高回收效率
③居民获益面广   ④垃圾生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22河北邯郸月考,)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有(  )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
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
  (2022江苏姜堰中学月考)热心公益的人们发起了“光盘”行动,该行动倡导人们就餐时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食物,或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光盘”行动减少了粮食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持续发展   
B.社会持续发展
C.经济持续发展   
D.生活持续发展
4.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光盘”行动中,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题组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22湖南怀化一模)下图为污染控制费用、污染控制程度、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者的相关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图中所示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的经济损失最大,是因为控制费用最小,污染控制程度最小
B.b点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之和最小
C.c点控制费用小于经济损失
D.d点控制费用最大,经济损失最小
6.下列降低企业污染成本的对策中,最合理的是 (  )
A.优先发展经济,先污染、后治理
B.环保优先,尽量增大污染控制费用,以减小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C.减小污染控制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D.尽量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以减小末端处理所产生的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
  (2023江苏盐城期中)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是通过生态、工程等措施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品和种植业的投入品,实现种养业的循环。下图为养殖场户选择畜禽粪便资源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7.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  )
A.规模化养殖场相对较少
B.畜禽养殖废弃物量大
C.畜禽养殖区距农耕区远
D.有机肥生产使用量大
8.推进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散户畜禽养殖
B.减少废弃物集中排放
C.沼气发电和沼渣还田
D.有机肥全面替代化肥
9.我国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增加畜禽产品供给
B.消除农村污染隐患
C.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
D.降低畜禽养殖业利润
  (2023河南洛阳期中)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我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重水轻泥”现象严重,随着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污泥产量也与日俱增。污泥的成分复杂,处理成本高,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对污泥的处理,使其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下图示意污泥处理的一般流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高能耗成本的环节是(  )
A.污泥储存   B.污泥改性
C.深度脱水   D.干泥储运
11.下列关于污泥的主要处理利用方式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焚烧发电—有毒成分残留
B.填埋堆肥—温室气体排放
C.土地利用—地下水污染
D.制造建材—土壤二次污染
12.为减轻污泥危害,从根本上应该(  )
A.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
B.技术处理无害化
C.拓宽资源化利用途径
D.污水排放减量化
13.(2023山东德州一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被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下图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
  说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础过关练
1.C 2.C 3.A 4.D 5.A 6.B 7.B 8.C
9.D 10.B 11.D 12.B 13.A 14.B
1.C ①提供物质产品、资金,所以是经济系统;③提供劳力和科技,所以是社会系统;④位居核心,对其他三个系统起到管理调控作用,是人的管理调控;②则是生态系统。故选C。
2.C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国家的决策和行动不一样,A错误;各国各地区应实现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B错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C正确;各国应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延长资源的可利用时间,D错误。
3.A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A正确;B、D描述的是人类过度破坏自然或索取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人类不可能完全不向环境排放废弃物,C错误。
4.D 烧草为灰、取灰肥田是用破坏植被的方式增加土壤肥力;以人为本、人定胜天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限制;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是用破坏环境的方法获得食物,这些都未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A、B、C错误。封山育林、定期开禁既考虑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又考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D正确。
5.A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故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A。
解题技巧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通俗地说就是人人之间、物物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地区之间都是公平的。
6.B 垃圾资源化主要是指垃圾的再利用,体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选B。
7.B 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偏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偏低,因此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高,③④正确;日照和潍坊相对于青岛和威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低、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高,因此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①②错误。故选B。
8.C 与M类城市相比,N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高、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说明N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大、单位GDP消耗大、城市调控能力差、城市发展水平较低,①④正确,选C。
9.D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故选D。
10.B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E、F、G代表的内容可能分别是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选项B中的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之一一对应。选项A分别对应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选项C分别对应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选项D分别对应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故选B。
11.D 根据材料可知,当前多家银行正在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并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兑换碳积分,碳积分可参与碳交易获得收益。通过这样的碳减排收益机制,鼓励个人的低碳行为,进而倡导绿色环保理念,D正确;推行个人碳账户,并不能显著扩大碳交易市场,因此扩大碳交易市场不是目前在我国推行个人碳账户的主要意义,A错误;推行个人碳账户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小,B错误;个人碳账户主要是通过网络授权、采集、交易,增加服务业岗位不是目前在我国推行个人碳账户的主要意义,C错误。
12.B 低碳行为能增加个人碳积分。相比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出租车载客量小,相对的碳排放量较大,A错误;打包剩余餐食,节约粮食,可以减少食品在后期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B正确;选购小包装商品、购买纸质门票,都会增加资源的消耗,在前期生产和后期处理这些物品时,会增加碳排放量,C、D错误。
13.A “蓝色循环”主要是政府协调多主体参与海洋垃圾回收工作,该模式能够实施主要依赖于统筹管理,A正确;垃圾回收主要发动渔民、村民自发回收,最后销售主要是政府协调国际组织企业交易,虽然需要人力、交通与市场,但这均不是其能够实施的主要原因,B、C、D错误。
14.B “蓝色循环”无法减少垃圾的生产,只会增加垃圾的回收,④错误;相较以往的政府主导的垃圾回收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增加居民经济收益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回收的效率,②③正确;目前“蓝色循环”主要以沿海垃圾的回收为主,远洋回收并不是其主要优势,①错误。故选B。
能力提升练
1.D 2.A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C 12.D
1.D 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已引起多个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日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引起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人类意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故①②③④正确,选D。
2.A “天人合一”为我国哲学思想,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力求探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彼此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地协调”理念一致,A正确;“人定胜天”指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人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不符,B错误;“竭泽而渔”指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不符,C错误;“围湖造田”往往会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不符,D错误。
3.C “光盘”行动减少了粮食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体现了经济持续发展。故C正确。
4.B 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光盘”行动中,共同行动,体现了共同性原则。故选B。
5.C 读图可知,污染控制程度与控制费用呈正相关,与经济损失呈负相关,控制费用与经济损失呈负相关;提高污染控制程度,可减小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同时污染控制费用也会增大,综合考虑,控制费用与经济损失之和越小越好,图中a、b、c、d四点同在的曲线就是控制费用与经济损失之和曲线。根据图示可知,a点控制费用最小,污染控制程度最小,故a点的经济损失最大,A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点是污染控制程度的最佳“临界点”,其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之和最小,B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点控制费用大于经济损失,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依据图示可知,d点控制费用最大,经济损失最小,D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图形解读 
6.D 优先发展经济,先污染、后治理,会破坏生态环境,后期用于环境治理的成本会大大增加,A错误;环保优先,尽量增大污染控制费用,以减小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会增大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的经济投入,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B错误;减小污染控制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会加重环境污染,C错误;尽量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加大对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收入,也能减少后期污染物的排放,使末端处理污染物产生的控制费用减小,进而减小经济损失,其最为合理,D正确。
7.A 我国畜禽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分布较为分散,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难以集中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A正确;废弃物量大和有机肥生产使用量大,有利于废弃物资源化,B、D错误;一般而言,畜禽养殖区多分布在房屋附近或者农耕区附近,C错误。
8.C 增加散户畜禽养殖和减少废弃物集中排放均不利于集中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A、B错误;因我国畜禽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分布在房屋或者农耕区附近,沼气发电可以提供生活能源,沼渣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减少化肥使用量,C正确;有机肥对环境污染小,但肥力见效慢,短期内不可能全面替代化肥,D错误。
9.C 增加畜禽产品供给应增加养殖量,与废弃物资源化关系不大,A错误;废弃物资源化可以减少农村污染,因有其他污染物来源,故不能消除污染隐患,B错误;废弃物资源化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可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C正确;废弃物资源化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畜禽养殖业利润,D错误。
10.C 污泥储存对存储空间的要求较高,消耗能源较少,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污泥改性主要是通过加药,对能源消耗较少,B错误;深度脱水需要将水分从污泥中分离出来,该环节需要消耗的能量较多,能耗成本较高,C正确;干泥储运是指干泥的储存和运输,对能源消耗较少,D错误。
11.C 焚烧发电会将污泥中的有毒成分燃烧掉,残留较少,A错误;污泥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少,因此填埋堆肥不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B错误;污泥中有害物质较多,直接利用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C正确;制造建材与土壤关系不大,不会导致土壤受到二次污染,D错误。
12.D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是减轻污泥危害的法治措施,不是根本措施,A错误;技术处理无害化可以减小污泥的危害,但不能减小污泥的产生量,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污泥危害,B错误;拓宽资源化利用途径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合理措施,不能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污泥危害,C错误;污水排放减量化能够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从根本上减少污泥的产生量,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污泥危害,D正确。
13.答案 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废钢循环利用,减少炼钢产生的污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
解析 读图可知,废旧汽车被拆解成废旧钢铁、废旧轮胎、废旧塑料等,通过重新加工制造可变为钢块、混杂塑料、胶粉等原材料,说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量;拆解、再加工的过程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促进了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也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