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域文化
(2023云南大理新世纪中学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这些地域文化区的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在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只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2.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的对应,正确的有(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组二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023河北邯郸永年二中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景观图。马头墙一般建在两户之间,高出屋顶1~2米,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在该传统民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我国( )
A.横断山区 B.安徽南部 C.黄土高原 D.北京中部
4.马头墙的主要作用是( )
A.避风 B.防火 C.集雨 D.遮阳
(2023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月考改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它用生土(未经人类扰乱的原生土壤)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福建土楼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夏季凉爽,光照充足 B.河流稀少,气候冷湿
C.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D.土壤黏重,降水丰富
6.福建土楼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崇尚自由 B.追求公平
C.长幼有序 D.御外凝内
(2023河北保定月考)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下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等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南并均挑出腰槽,正房腰称“大屋”,耳房腰称“小理”,大小连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一颗印”一楼、二楼的用途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洪涝 C.气候 D.地震
8.“一颗印”大小连通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积
C.减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阳辐射
题组三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022安徽宣城泾县中学月考)下图为欧洲某国桥梁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题。
9.该照片反映的是( )
A.城镇景观 B.乡村景观 C.工业用地景观 D.渔业生产景观
(2023福建龙岩上杭二中月考)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下图为特克斯县城航拍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的最独特影响表现为( )
A.民居建筑的风貌 B.城市路网特色
C.民间艺术 D.无工业区分布
11.北京不采用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
A.经济繁华,易发生交通拥堵 B.地形相对平坦
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D.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2022河南中原名校月考)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等组成,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下图为北京四合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北京四合院没有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
A.内向性 B.封闭性
C.尊卑有序 D.兼容性
1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北京四合院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是( )
A.拆除重建,与现代城市风貌相协调
B.合理利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C.开发旅游,重点挖掘四合院的商业价值
D.就地全面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开发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023河南洛阳宜阳一中月考)《后汉书》有羌族人“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下图为羌族碉楼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羌族碉楼外墙面“鱼脊线”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造型美观 B.稳固墙体 C.计量高度 D.图腾崇拜
2.羌族碉楼“高者至十余丈”的主要作用是( )
A.便于通风散热 B.彰显家族地位
C.通信联络方便 D.防御外敌入侵
(2023湖南永州期末)“吞口屋”为我国湘西典型传统民居,因堂屋正中间外侧墙壁内缩呈“凹”字形而得名。墙体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夯土砖、石材等,屋顶建筑材料为小青瓦及片状石材。整个建筑只在正立面开窗,且窗口较小,窗框多为木框。为提升居住舒适度,专家建议将“吞口屋”的窗户改造为“支撑窗+内平开玻璃窗”。下图为“吞口屋”照片及窗户改造设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吞口屋”的优点是( )
A.窗小便于通风、采光
B.屋顶建筑材料为小青瓦及片状石材,便于保温
C.墙体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夯土砖、石材等,便于就地取材
D.中间外侧墙壁内缩主要便于通风散热
4.按专家建议改造后,“吞口屋”有明显改变的有( )
①保温能力提升 ②通风、透气增强
③昼夜温差增大 ④空气湿度增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23辽宁辽阳协作校期末)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每到秋季,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派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绘出“晒秋”的农俗景观。“晒秋”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农家风景线。下图为篁岭“晒秋”图。据此完成下题。
5.篁岭五彩缤纷的“晒秋”主要体现了当地( )
①审美情趣高 ②物产丰富
③秋季晴天多 ④秋季农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半山腰,海拔1 920米,距离最近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为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铺设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部。
(1)简述阿者科古村落保存完好的原因。
(2)分析“蘑菇房”选址森林之下的原因。
(3)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阿者科古村落的“蘑菇房”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题组二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023四川成都期中,)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保存着较好的传统民居。每个民居建筑虽在平面布局、规模、装饰上有所区别,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民居建筑单体有“爬狮”“下山虎”“四点金”和“三进”等。下图为潮州市区传统民居建筑常见单体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以上四种民居,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可能是( )
A.“爬狮” B.“下山虎”
C.“四点金” D.“三进”
8.“四点金”中,长辈的居住房间一般是( )
A.正厅 B.前房 C.大房 D.厅
(2023河南南阳六校联考,)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上楼下廊,是欧式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和澳门,在很多方面都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欧式骑楼传入广州,与广州传统的飘檐式建筑相结合,演变成为轻巧通透的骑楼,堪称是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传统完美结合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骑楼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特点是( )
A.持续性 B.包容性 C.传承性 D.多元性
10.骑楼的主要作用有( )
①抵挡风雨侵袭 ②防火 ③预防旱涝灾害 ④遮挡阳光 ⑤防盗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2022山东枣庄期末)丹洲古镇位于黔、湘、桂交界地区,坐落在广西融江下游的丹洲岛上(下图),是中国唯一的水上古城。丹洲岛面积约1.6平方千米,现有居民1 000余人。明清时期,江上往来船只一般都会在丹洲码头靠岸休息或交易。随着商业发展,人口增加,古镇成为重要的交通贸易口岸,并成为当时县城所在地,遗留下许多城楼、书院、商会会馆等古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明清时期丹洲古镇成为县城所在地,商贸发达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四面环水,利于防守 ②水路交通较为便利
③环境优美,耕地充足 ④临近河流,取水方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丹洲古镇至今无桥连通对岸,当地居民认为“一旦有桥,再无丹洲”。丹洲古镇居民反对建桥的原因是( )
A.保护古城风貌 B.节约建设成本
C.保留水运特色 D.减少码头收入
城市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是指从远方第一眼所看到的城市的外边形状。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座城市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下图为“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每座城市的天际线都能给人独特的印象,现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两座城市的天际线是一模一样的,这反映了下列哪个因素对城市景观和布局的影响( )
A.地理位置 B.交通运输
C.经济水平 D.地域文化
14.北京主城区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主要原因是( )
A.市中心为行政区,且文物古迹众多
B.北京纬度较高,为保证光照,限制市中心的楼高
C.市中心环境恶化,人口和产业外迁
D.市中心为地震带边缘,不宜修建高层建筑
石库门是19世纪后期出现的具有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当时的该类建筑多由国外开发商修建,大量吸收江南民居的特色,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下图为石库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上海( )
A.中西方地域文化的融合
B.处于长江入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
C.内敛保守的文化特征
D.具有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优势
16.石库门民居蕴含了上海人的( )
A.包容性和开放性
B.老幼尊卑的文化传统
C.温柔含蓄的性格
D.团结合作的精神气质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基础过关练
1.B 2.C 3.B 4.B 5.D 6.D 7.C 8.A
9.A 10.B 11.D 12.D 13.B
1.B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B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A错误;地域文化是在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C错误;地域文化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非物质方面,D错误。故选B。
2.C ①位于华北平原,传统民居是四合院,①对应错误;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②对应正确;③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为窑洞,③对应正确;④位于青藏高原,传统民居为碉房,④对应错误。故选C。
3.B 由图可知,该传统民居临水而建,说明该传统民居所在地区地势较低,降水丰沛,河湖众多。横断山区地形崎岖,与图中地理环境不同,A错误;安徽南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湖众多,与图中景观一致,B正确;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势起伏较大,年降水量较少,传统民居为窑洞,C错误;北京中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传统民居为四合院,与图中景观不同,D错误。
4.B 安徽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人口较多,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故选B。
5.D 读图可知,土楼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是当地降水较多的反映,而降水较多会导致土壤黏重,夯筑需要生土,土壤黏重利于夯筑,D正确;图中土楼错落有致,反映地形有起伏,C错误;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较多,A、B错误。
6.D 土楼呈圆形,墙体厚,内部住房多,既有利于家族团结,又能防御外敌,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特点是御外凝内,D正确;土楼以圆形为主,具有封闭性,A错误;结合土楼特征可知,没有反映出追求公平和长幼有序的地域文化特点,B、C错误。
7.C 云南中部高原区降水丰沛,底层潮湿且多蚊虫,因此主要为厨房和猪、马等牲畜栏圈;二楼相对干燥,蚊虫少,用于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故选C。
8.A “一颗印”大小连通指的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槽连通,腰槽无法住人,也不能减少建筑材料,B、C错误;腰槽连通会遮挡光线,但便于雨天穿行,A正确,D错误。
9.A 读图可知,该照片中有高楼大厦,有很高大的桥梁,所以其反映的是典型的城镇景观,该桥梁为英国的伦敦桥,A正确。
10.B 由材料可推知,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影响的地域文化是《周易》八卦理论。由图可知,特克斯县城路网呈八卦格局,说明城市路网特色是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的最独特影响,B正确。
11.D 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的行政中心,早期受皇家文化影响,等级分明,戒备森严,很难建设成开放、四通八达的八卦城,D正确;八卦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不易发生交通拥堵,A错误;北京地形平坦,反而适宜修建四通八达的八卦城,B错误;易经文化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当时的北京也应受到了易经文化的影响,C错误。
12.D 北京四合院门向内开,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院墙较高,这些特点均体现了内向性、封闭性的地域文化特征;四合院正房与左右厢房的布局体现了尊卑有序的地域文化特征;四合院没有体现兼容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故选D。
13.B 拆除重建四合院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当根据四合院的位置、建成时间以及房屋质量,区别对待,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但又不能重点挖掘其商业价值,而应重点挖掘其文化价值。故选B。
能力提升练
1.B 2.D 3.C 4.A 5.B 7.D 8.C 9.B
10.A 11.A 12.A 13.D 14.A 15.A 16.A
1.B 图示区域碉楼高度较高,同时建筑材料以及修建方式以“累石”为主,建筑的稳固性较差,由此推测设计“鱼脊线”主要是为了稳固墙体,故选B。
2.D 古代碉楼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即防御外敌入侵,D正确;便于通风散热应该“大开窗”,与建筑高度关系不大,A错误;古代彰显家族地位通常采用“大、宽”的造型和庭院设计,B错误;古代通信联络通常采取“烽烟”或“使徒传递”等方式,C错误。
3.C 湘西潮湿,雾气重,而“吞口屋”只在正立面开窗,且窗口较小,由此可见,“吞口屋”采光较差,A错误;小青瓦及片状石材利于散热,不利于保温,B错误;中间外侧墙壁内缩主要便于遮阴挡雨,D错误;湘西以山地为主,森林、土石丰富,墙体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夯土砖、石材等,便于就地取材,C正确。
4.A “吞口屋”改造后,支撑棍和支撑窗的正确利用方式是:白天气温较高时用支撑棍支撑,通风、透气、降温,夜晚放下支撑窗,以达到保温、隔热效果,①②正确;减小了屋内昼夜温差,③错误;增加了窗子的密闭性,屋内空气湿度减小,④错误。故选A。
5.B “晒秋”是一种农业活动,是当地居民的普遍行为,①错误;“晒秋”的颜色五彩缤纷,说明当地物产丰富,②正确;“晒秋”是借助太阳将农产品晒干,体现当地秋季晴天多,③正确;秋季正处于当地农作物收获期,且农作物晾晒后要储存起来,为农忙期,④错误。故选B。
6.答案 (1)种植历史悠久,农耕生活保存至今;位置偏僻;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2)便于水土保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村落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提供食材、药材;等。
(3)赞同。理由:“蘑菇房”具有易发生火灾、易被大风吹翻、屋顶茅草易腐烂等特点;“蘑菇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
或不赞同。理由:“蘑菇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蘑菇房”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应加以保护。
解析 (1)古村落要保存完好一般要求环境较为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这样受现代文化影响小,原始的生活方式、建筑等才能够被较好保留。而位置偏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地区,一般都较为封闭。
(2)森林位于村落上方,因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村落和农业发展提供水源、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等生态价值。另外森林可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生物资源。
(3)若赞同,则主要从“蘑菇房”的不足方面分析;不赞同则主要从“蘑菇房”的优点、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
7.D 据图可知,“爬狮”和“下山虎”都只有一厅,“四点金”有两厅,“三进”有三厅。厅的数量越多,主人社会地位越高,故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可能是“三进”,故选D。
8.C 正厅为会客厅,不是居室,A错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北尊南卑,大房位于北侧,应是长辈居住的房间,前房位于南侧,应为子孙居住的房间,B错误,C正确;厅不是用于居住的房间,D错误。
9.B 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骑楼是广州人将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传统完美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当地地域文化的包容性特点,B正确;骑楼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因此与持续性和传承性关系不大,A、C错误;多元性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自发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特性的文化载体,骑楼属于文化融合的产物,因此并不具有多元性的特点,D错误。
10.A 结合广州的气候特点可知,夏季多雨,又位于沿海,多风,可推测骑楼可抵挡风雨侵袭,①正确;夏季光照强,温度高,骑楼可遮挡阳光,营造凉爽的环境,④正确;骑楼大多临街串联在一起,一旦失火,火势容易蔓延,防火、防盗效果差,②⑤错误;广州降水较多,不常发生干旱,所以骑楼不具备预防旱灾的作用,③错误。故选A。
11.A 明清时期社会治安较差,丹洲古镇四面环水,有利于进行军事防御,①正确;四面环水,水路交通较为便利,有利于发展商业贸易,②正确;丹洲岛面积较小,耕地资源有限,③错误;“临近河流,取水方便”并不是丹洲岛独特的优势,④错误。故选A。
12.A 由材料可知,丹洲古镇是我国唯一的水上古城,遗留下许多城楼、书院、商会会馆等古迹。一旦建桥,就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因此丹洲古镇居民反对建桥的原因是保护古城风貌,A正确;相比于建造泊船码头,修桥成本并不一定低,B错误;建桥对水运影响小,C错误;建桥会减少码头收入,但这并不是丹洲古镇居民反对建桥的原因,D错误。
13.D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题干中提到每座城市的天际线都能给人独特的印象,现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两座城市的天际线是一模一样的,这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和布局的深刻影响,即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布局,造就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D正确。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经济水平等因素,在不同城市可能存在相似或相同,不存在明显的独特性,因此其不是形成每座城市独特天际线的影响因素,A、B、C错误。
14.A 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一带以行政功能为主,以故宫为代表的古代建筑文物群同样也分布在市中心,为保护古城特色,大量古建筑被保留下来,建筑物高度较低,商务活动等较少,天际线因此下凹,A正确、C错误;北京市中心天际线下凹与光照关系不大,B错误;北京市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受地震影响较小,D错误。
15.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库门出现于19世纪后期、多由国外开发商修建、吸收了江南民居的特色等,故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上海中西方地域文化的融合,故选A。
16.A 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中西方地域文化的融合,也蕴含了上海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