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
(2023江苏南通期中改编)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下列有关其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中高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山地、丘陵
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干热 B.⑥—高冷
C.⑦—冷湿 D.⑧—湿热
3.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
A.内陆比沿海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东半球比西半球多 D.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2022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中)下表是部分大洲及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所占比例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面积所占 比例(%) 人口所 占比例(%)
欧洲 48.7 54.9
亚洲 26.9 47.3
非洲 19.4 45.1
北美洲 38.5 51.3
南美洲 26.8 62.8
大洋洲 44.2 94.3
世界 30.1 50.3
4.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5.大洋洲人口分布特点,反映该大洲( )
A.岛屿面积小 B.四周海域辽阔
C.以山地地形为主 D.海水温度较低
题组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023江西宜丰中学月考)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7.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 D.交通
8.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水源的影响
C.受政策的影响 D.受文化背景的影响
(2023河南安阳一中期末)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较均匀
B.上游较下游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流7~10千米范围内
D.大多分布在距河流3千米范围内
10.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地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题。
11.导致该地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开发历史悠久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组三 我国人口的分布
(2023安徽六安一中月考改编)“胡焕庸线”是指我国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有人把人口分布与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2.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差异稳定
B.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稳定
C.社会文化差异稳定
D.人口政策差异稳定
13.下列能增大“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B.实施大规模人口西迁
C.实施海水西调工程
D.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4.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资源 D.海拔
15.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加拿大
C.德国 D.澳大利亚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人口分布特点
(2023江苏南通期末)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示意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均衡系数变化(均衡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均衡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 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 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1.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
A.四川 B.陕西
C.浙江 D.湖南
2.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均衡系数的变化反映了( )
A.西北半壁人口占比增大
B.我国人口跨省级行政区流动量增大
C.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D.东北地区的人口显著减少
(2022河南联考改编)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下列大洲中,人口分布最均匀的是( )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欧洲
4.图中甲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
B.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
C.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D.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
5.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没有自然灾害 D.工业发展较早
(2022江苏徐州期中)“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下表为“不同时期我国‘胡焕庸线’两侧区域人口分布变化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94.80 139.51 5.20 5.83
1982年 94.23 230.25 5.77 10.82
1990年 94.13 259.00 5.87 12.40
2000年 93.89 283.98 6.11 14.18
2010年 93.68 303.92 6.32 15.72
6.1953年到2010年( )
A.东南半壁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B.东南半壁的人口增长率比西北半壁高
C.西北半壁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D.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量多于西北半壁
题组二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2023河南漯河模拟)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下面两题。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万平方千米) 37.8 79.6 156.6 769
人口(万人) 12 500 14 000 236 1 766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331 176 1.5 2.3
7.根据表中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8.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2023江西九江联考)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下表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000
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
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
9.表中年份,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是( )
A.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 B.随海拔增高,人口密度减小
C.寒温带高海拔地区人口密集 D.热带高海拔地区人口稀疏
10.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有( )
①山坡陡峻,土层浅薄 ②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天气多变 ④降水稀少,干旱缺水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大别山等山脉沿省级界呈半环形分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9 93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人口分布不均。下图为河南省各市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省会郑州市,说明郑州市( )
A.历史悠久,产业结构完整
B.黄河流经,淡水资源丰富
C.位于交通要道,人流量大
D.经济规模大,就业岗位多
12.河南省人口密度西南部小于东北部,其主要原因是西南部( )
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B.耕地有限,农业落后
C.多山地,开发难度大
D.林地广,交通线路少
13.(2023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中北部,东临马六甲海峡,西临波斯湾、亚丁湾,扼守波斯湾向东输出石油的通道,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航线上。斯里兰卡面积约6.56万km2,人口约2 167万(2018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分布图。
(1)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2)在图中画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区域的大致范围,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14.(2022江苏连云港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1)简述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人口密度特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基础过关练
1.B 2.A 3.C 4.B 5.B 6.A 7.B 8.B
9.D 10.B 11.D 12.A 13.D 14.C 15.C
1.B ②地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A错误;①②③④四地都位于沿海地区,B正确;③④两地经济发达,但①②两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并非高度发达,C错误;①②③④四地多为平原地形,D错误。
2.A ⑤地位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热,A正确;⑥地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B错误;⑦地位于南极洲,气候冷干,C错误;⑧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D错误。
3.C 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沿海多于内陆、亚洲多于欧洲、低纬度多于高纬度;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60°E,人口多于西半球,故C正确。
4.B 亚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所占比例为47.3%,而亚洲人口总数超过40亿,是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虽然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所占比例高于亚洲,但总人口较亚洲少,故B正确。
5.B
澳大利亚山地地形较少,C错误;大洋洲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D错误。
6.A 由图可知,30°N附近出现人口峰值,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选A。
7.B 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但地形与纬度的关系不大,A错误;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方便人类生产生活,B正确;矿产资源并不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错误;交通条件与纬度的关系不大,人口稠密地区交通需求量大,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带来的结果,D错误。
8.B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受水源影响很大,高山山麓、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易形成人口密集区,使人口呈点状分布,河谷地带易形成人口密集区,使人口呈线状分布。故选B。
方法总结 影响干旱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靠近河流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人口也较为集中。
9.D 图解如下:
10.B 水能资源分布影响水电开发,与距河流远近关系不大,因此对该流域人口分布影响较小,①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矿产资源与河流的位置关系,②错误;该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低地,气候较为温暖,地形较为平坦,便于人们生产生活,③正确;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是为了取水方便,④正确。故选B。
11.D 该地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矿产资源丰富,但这些都不是社会经济原因,①②错误;因为该地南部气温较北部高,所以南部农业发展时间早,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③④正确。故选D。
12.A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侧总体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宜居的环境使该侧人口密集;而西北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降水少。由于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稳定,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A正确。
13.D “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其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增大其人口密度需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D正确;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并不会增大其人口密度,还可能造成其生态环境退化,A错误;在该地区自然环境现状没有改变前,实施大规模人口西迁并不现实,也不具有可持续性,B错误;实施海水西调难度较大,暂不具备可操作性,C错误。
14.C 图中甲地区位于我国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光照、热量及海拔均不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故选C。
15.C “胡焕庸现象”表现为区域人口分布空间差异较大,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较为温暖的南部地区,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均出现了明显的“胡焕庸现象”,A、B、D不符合题意;德国人口分布较为均匀,“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C符合题意。故选C。
能力提升练
1.A 2.C 3.D 4.C 5.B 6.D 7.D 8.A
9.B 10.C 11.D 12.C
1.A 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东多西少,四川东部属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人口较多,西部属川西高原,海拔高,人口少,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A正确;陕西人口分布南多北少,B错误;浙江和湖南人口分布省内差异较小,C、D错误。
2.C 人口分布均衡系数只反映区域人口分布均衡度,根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的变化,也同样无法判断出我国人口跨省级行政区流动量,A、B错误;据表可知,全国人口分布均衡系数从0.711增大到0.735,由此可判断出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C正确;根据表中信息,只能判断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趋于集中,无法判断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D错误。
3.D 读图可知,北美洲、亚洲和南美洲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欧洲整体人口分布最均匀。故选D。
4.C 甲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结合图中位置可知,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因此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故选C。
5.B 根据图中乙处的轮廓和位置可判断,该处位于南亚,地形平坦,雨热同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故形成人类大陆,B正确;该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A错误;该处易发生旱涝、高温等自然灾害,C错误;该处工业发展较晚,D错误。
6.D 从表中可以看出,1953年到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比重虽有少量下降,但整体人口比重仍在93%以上,且人口密度增长了一倍以上,故东南半壁人口数量逐渐增加,A错误;东南半壁的人口密度增长了一倍以上,而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却增长了两倍左右,故东南半壁的人口增长率比西北半壁低,B错误;从表中可直观获得西北半壁人口密度逐渐增大的信息,C错误;东南半壁的人口增长速度虽没有西北半壁快,但东南半壁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因此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量多于西北半壁,D正确。
7.D 从表格信息可看出,蒙古人口数量少,经济并不发达,A错误;日本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为发达,B错误;巴基斯坦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并不发达,C错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其地理位置、历史基础、资源状况(包括人口)、发展方式、国家政策等许多因素综合影响,人口数量和密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D正确。
规律总结 人口密度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人口密度大,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会促进经济发展,但二者并无绝对的对应关系。
8.A 人口分布的格局建立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受开发历史、政治经济、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等人文因素的制约,因此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故选A。
9.B 由表格分析可知,海拔1 000~2 000米的人口数量较500~1 000米多,A错误;随海拔增高,人口密度减小,B正确;表中显示人口分布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无法读出相应的纬度信息,C、D错误。
规律总结 人口密度既能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也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10.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海拔地区山坡陡峻,土壤因侵蚀严重而浅薄贫瘠,①正确;多崇山峻岭阻挡,地形闭塞,对外交通不便,②正确;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天气多变,③正确;高海拔地区降水不一定稀少,也不一定干旱缺水,④错误。故①②③导致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舒适度低,是该地区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选C。
11.D 省会城市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岗位多,人口稠密,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该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D正确;相比河南省的开封市、洛阳市等城市,郑州市的历史并不悠久,A错误;黄河在河南省并不只流经郑州市,所以淡水资源并不是其优势条件,B错误;位于交通要道,方便人们出行,人流量大,但是不一定人口密度大,C错误。
12.C 材料“北、西、南三面太行山、大别山等山脉沿省级界呈半环形分布”说明,河南省西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所以气候并不炎热,但开发难度大,人口密度小,A错误、C正确;山区耕地有限,但这不是其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城市耕地面积更少,但人口密度大,B错误;交通线路少是人口密度小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
13.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东北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小,西南部人口稠密。
(2)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区域的大致范围如下图所示:
原因: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且较为凉爽,适宜人们居住;沿海地势平坦,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斯里兰卡处在欧亚非海上交通要道上,南部紧临印度洋,从古至今南部多港口;首都在西南部,对人口的吸引力强。
解析 (1)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读图可知,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空间数值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东北部和东部数值小,人口密度小,西南部数值大,人口稠密。
(2)据图可知,斯里兰卡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其主要原因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方面: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且凉爽,适宜人们居住;沿海地势平坦,便于从事农业生产和发展聚落,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人文方面:斯里兰卡处在欧亚非海上交通要道上,南部紧临印度洋,从古至今南部多港口,交通便利;首都在西南部,辐射带动作用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强。
14.答案 (1)特点:人口密度最小。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对外联系不便。
(2)不是。理由: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解析 (1)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主体为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对外联系不便,人口密度最小。
(2)首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给出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胡焕庸线”东南侧,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交通发达,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流动量大,使得大量“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区人口涌入,人口多。“胡焕庸线”西北侧,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少。两侧人口分布不均衡,但人口分布状况都是合理的。因此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