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 春天的畅想(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 春天的畅想(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01-29 10:46:59

文档简介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铅笔淡彩写生技巧
在铅笔淡彩的绘画中,都是于素描为基础的,素描是画好铅笔淡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所以想要画好铅笔淡彩,素描的功底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就仔细介绍一下铅笔淡彩的训练过程:
1、 素描关系
其实铅笔淡彩的写生技巧是以素描的功底为基础的,素描其实就是单色画,其中包括了构图,结构,空间透视等等。但是素描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由线条组成了点、线、面,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用笔来体现物体的质感来。
一:观察
在拿起画笔的时候不要急于在白纸上落笔,应该先仔细的观察需要表现的对象。郑板桥在画竹子的时候曾经提到“由心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其实就是说要在落笔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物体才能落笔。
二:构图
构图说白了就是你想要表现的物体应该放到画面的什么位置,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想好就很容易把表现对象放的偏上或者偏下等等,或者画的很大很小等等。直接影响到了最后的效果,哪怕你最后颜色上的非常好,这也是一副不成功的绘画。我们经常在把表现的物体放在黄金分割点上,这样看上去就比较协调。学生在具体绘画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透视
上面的一副图就可以说明什么是透视了,透视说白了就是近大远小,任何物体在我们看的时候都有一个消失点,这对于中学课本上有房屋和树木的透视是十分实用的,中学课本上有可供学生临摹的作品,上面学生仔细观察的话就能理解透视的内涵了。这也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进步。
如上图就是我们在公路上看到两边的树近大远小的关系就是透视关系,绘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不然就容易把要表现的对象画成畸形。
四:明暗关系
在学生画完整的素描的时候要表现出物体的明,暗,灰三个面来,当然在只画素描的时候表现的是比较详细的,但是如果要画的是铅笔淡彩的时候就要求画面比较清新,透明,所以千万不要把物体的暗部涂的很暗,只要求基本表现出物体的明,暗,灰三个层次,点到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详细的去画。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在素描稿的时候尽量避免用橡皮去擦画面,如果多擦画面的话,在上色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色彩的不均匀,会给画面带来很坏的色彩效果,甚至会使整幅画前功尽弃。
2、 色彩关系
一:调色
其实铅笔淡彩可以说是水彩画的初期训练,水彩画的特点是透明度高,色彩非常清新自然,亮丽!所以学生在绘画之前的调色上要毛笔中水分的含量较多。如果太干就会造成厚重的感觉。这个是学生在画之间特别要注意的,一般采用含水量较高的羊毛笔绘画。
二:上色
由于在上色之间是素描的稿,所以这相对于单纯的色彩画来说是简单多了,上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毛笔的水分和上色的时间。这里容易造成的情况是水分过多会使画面干的变慢而且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太干的话有不容易体现出水彩的简洁,透明的效果,所以要再三:斟酌
还有就是上色的时间,如果一片颜色上好后需要加颜色使它变的更深的话,这时候什么时候去上色就很重要了,如果在画面非常潮湿的时候去上,那么就容易把颜色混在一起,造成画面浑浊,脏的感觉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如果太干后上那么就根本体现不出水彩的效果,到时候笔触感会非常强烈,有点色粉画的味道了。所以半干未干的时候去上是最好的,而且容易协调亮部和暗部的关系。在上色的时候一般分为三部第一步以基本平涂为主,色彩之间渗透相对要少,第二边是加上暗部的颜色,颜色相对要浓一点。最后点缀一下将不满意的地方再加于修改。注意上好颜色后的铅笔淡彩要依稀看得出铅笔的线条来,这才是铅笔淡彩的效果。同学们在看了上面的过程后可以先加于临摹,训练中学的课本上有《书包》、《帽子》、《房屋》等等。对这些临摹的训练会使写生的时候更加熟练,画面的表现更加生动。

《春天的畅想》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以至让学生珍惜他们这人生的春天。
2. 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与艺术品,欣赏课件中春天的影像,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
3. 技能目标:能够用语言表述春天,用画笔或电脑描绘春天,用双手剪裁出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巨像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生:春天。
师: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板书)
二、师生活动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哪些变化?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让同学们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若还不行,教师可提示如下: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这样同学们肯定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
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教师即兴表现几个春的小品。教师示范国画和水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提示学生: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
三、自主与合作练习
师:好,下面我们按自愿原则,组合小组,也可自己个人一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手法、形式、去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
师:如果你能自己独立完成更好,我们鼓励电脑绘图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台的电脑上一显身手。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四、合作评价与探究
请完成作品的小组的同学到前面解说自己的创意,并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级同样如此,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互评作品,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讨论中。并且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你认为怎样修改会更好?这样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供各小组参考、修改、提高。(作业中有铅笔画,国画,彩笔画,剪纸,等等。)
五、小结及拓展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最后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在座的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最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回去以后把作业整理好,按时上交。
《春天的畅想》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春天的景色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象及对以春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赏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春天。
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书法工具等。
教学步骤:
一、导言 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学生观看电脑画面,感受春天。
2.学生叙述春天的景象,概括春天的景象特点。
3.赏评表现春天的作品: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评述,教师点评。
(1)颐和园之春(2)放飞我们的理想(3)放飞(4)春天的早晨(5)郊原之春
4.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5.学生表演:
(1)用诗歌诵春天
(2)用舞蹈表现春天(电子琴伴奏)
(3)用歌曲歌唱春天
(4)用对联书写春天
(5)用画笔描绘春天
三、学生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
1.选优秀作业: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2.同桌之间互评作业等形式。
五、教师总结
教师总评本课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思想教育。
《春天的畅想》教案
通过从不同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了解山水画.风景画写生知识,认识不同美术作品对春天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表现春天的几种形式。
2、了解和熟悉中国山水画,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
3、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4、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风景画的欣赏与体会,感受春天、了解春天。
教学难点:
用各种绘画语言,来描绘春天内涵。
学具准备:
画纸,彩色铅笔或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等。
课堂学习:
一、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并由学生分别讲述对观察到的事物的感受。
提问:窗外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绿?
和学生共同观察新长出的叶子的色彩――有红色的,有紫红色的,有黄绿色的,有白色的,有嫩绿色的。
提问:整棵树的色彩是什么样的――仅是绿的吗?
和学生共同观察分析不同的树在暖暖的春光下有着不同的色彩。
有的树枝多叶少,有的树在深绿色的叶丛中点缀着嫩绿色的新叶,有的简直是在绿叶中开出了红紫色的叶“花”。
二、欣赏与评述课本中的各种表现春日的范图。
表现春光的方式:
1、文字形式(描写春天的文章、诗词等)
2、摄影形式(课本的范图)
3、绘画形式:
(1)国画《春》王成喜 《溪》吴冠中 《梅石溪凫图》马远
(2)风景画 《花开的果园》毕沙罗
(3)宣传画《迎春》
4、雕塑形式(课本的范图 《春风》张德峰)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试着用手中的材料把看到的树叶的颜色画出来。
四、分析作品的构图和构思。
构思与构图:指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诉诸形式的活动。构思包括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五、讲解相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知识。
彩色铅笔的特点 色彩清淡
油画棒的特点 色彩鲜艳
彩色水笔的特点 构线效果较好
黑白两色可以调节画面的色彩,注意使用。
一、步骤分析
1、确定要画哪一种画(国画,装饰画,风景画等)。
2、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草图。
3、注意主体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所占比例关系等。
4、主体色彩的确定(暖色调为主或冷色调为主)。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课件15张PPT。春天的畅想观察与思考

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
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
信息?  春天的美感:一切都是新生的,富有生命力的。
春天的色彩:绿色是春天的主色调。
春天的象征意义:春天象征生命,象征希望,象征多彩。春天到了,人们的心情变得明亮。
让我们感受春天中国民间绘画 农民画春天的对话《春雨江南图》王成喜 如何用绘画的方法来
表现春天?
思考:
绘画有哪些表现形式? 中国画墨彩画油画 水粉画布贴装饰画剪纸 春鸭戏水用双手剪裁春天 雕塑学生作品
画一画:
欣赏作品以后请同学们展开思维,大胆想象创作一幅关于春天的美术作品。